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

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少年失言成年失行晚年失节,被皇帝拐杖毙。此女六岁能诗,父亲断言女儿日后必为失德妇,果然应验。

农村有句老话,叫“三岁知大,六岁看老”,从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表现中,就可以大概预测这个人的将来。唐朝有个叫李冶的女诗人,从小就非常聪慧,六岁时写了首《咏蔷薇》,她的父亲看后,心中一惊,女儿小小年纪就写出如此艳诗,长大成人后,一定会是个不守妇道的失行之人。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1)

父亲为了斩断女儿误入红尘的孽缘,便将女儿送入观中出家,成为一名女道士,并改名李季兰,希望女儿成人后能像兰花一样高洁。但是,父亲的防范措施并没能凑效,即使是身处女道观,成人后李季兰,并无兰花性,而多红杏情,终于应验了父亲的预感。

1/一首《蔷薇》误终生

李冶,字季兰,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浙江湖州人。第一眼看到李冶的名字,差点误读成李治了。李治是大唐的第三位皇上,虽然文治武功比不上他的父皇李世民,但是,前半生也是勤恳敬业,开创了“永徽之治”。后来,由于武则天的强势登台,才让这个本有雄才大略的皇帝,被一点点地逼到幕后,可以说,他的感情生活,是不完美的。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2)

而作为女诗人的李冶,感情生活感情生活同李治一样,也有缺憾,看来这样的“误读”,是有种冥冥中的力量在的。

李冶的“堕落”之旅,从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断言了。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幼时“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六岁时作《蔷薇》诗曰:“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为了防患于末然,不让女儿在红尘中被污染,父亲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成为一个女道士,遂改名李季兰。

2/女道士的风花雪月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3)

道观中的生活是清苦而寂寞的,这正好留给了李季兰认真读书与写作的大把时间,每日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寂寞的道观,却锁不住一个年轻少女的芬心。 转眼间她已经十六岁了,对观中生活渐渐觉得寡淡无味,向往外面的世界。一首《相思怨》,正是她心情的流露: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好在,受唐代思想开放之风的影响,道观中也并非清静之地,当时有许多文人雅士来观中游览。剡中就是今日的浙江嵊县一带,水木清华,物产丰饶,气候宜人。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文风鼎盛,骚人名士辈出。玉真观虽地处偏远,但因景色幽谧,因而也不时地有一些文人雅士来观游览。当见到观中有一个清秀的小道姑,就常与她逗笑,李季兰每每以秋波暗送,故人称“风情女子”。

加之,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有她引发的诗友会集活动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直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是文人荟萃的地方,李季兰的名气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

3/缘来缘去缘灭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4)

成年后的李季兰,在观中并不寂寞,其间,李季兰先后与当时的名士朱放、皎然、崔焕、肖叔子、陆羽、阎士和等人也交往甚好,互相视为知己,果然成为红尘之外的“交际花”。李父不会想到,即使将女儿送入道观,也难斩断她的尘世孽缘。

她先是与名士朱放暧昧,两人以诗传情,互诉衷肠。但是,这样的邂逅注定不会长久,朱放很快就要离开,临别时,以诗相赠: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离而不舍的情绪一下子也感染了李季兰,她当即回赠一诗,曰: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5)

当她久等朱放而不至时,又一位饱学之士走进了她的生活,那就是著有《茶经》的青年才俊陆羽。两人相识后,陆羽经常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这可是陆羽的强项。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作为一个女道士,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热情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病愈后的李季兰,特地赋诗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作谢: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6)

因为陆羽,李季兰又结识了诗僧皎然。皎然俗家姓谢,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

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访陆羽不遇,原来这家伙是跑山中会情人去了。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所深深吸引,常常拿眼神与诗歌试探、勾引。

不过,同为出家人,皎然的定力远超李季兰,他来此,只是谈诗论茶,并无法世俗情,但以一首“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潇洒地回绝了这份从天而降的艳情。

4/被皇帝拐杖毙的女诗人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7)

李季兰的诗才极高,她能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且能在诗坛上有“女中诗豪”之称,足见其功底之深,悟性之高。李季兰的诗名不仅给她带来了“艳遇”,还为她创造了对外交往的无限空间,成名后,许多当时的大咖都与她有交际。比如刘长卿,就曾被她恶搞过。

刘长卿是宣城(今属安徽)人,曾任随州刺史,五言诗写炉火纯青,被誉为“五言长城”。其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最为现代读者所熟悉: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只是,刘长卿诗虽然写得好,但是有疝气,这一点个人身体上的小缺陷,却被李季兰抓了个正着。据《中兴间气集》载:“(李季兰)尝与诸贤集乌程县开元寺,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季兰)乃诮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两人所引皆陶渊明诗,虽然用语巧妙,但是,刘长卿得了疝气本是难以启齿之隐私,而李季兰却以“山气”戏之,实在是过分了。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8)

不仅是普通文人,就连唐玄宗听到了李季兰的才名,下诏命她赴京都一见。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皇帝的诏命,她既为这种难得的殊荣而惊喜,又为自己衰容对皇上而伤感,大有“美人迟暮”之感。其实唐玄宗要召见的,并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于欣赏她的诗才;可多情的李季兰自己并不这么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随流年而飘逝的芳容。就在李季兰心怀忐忑地赶往长安时,震惊一时的“安史之乱”爆发了,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不但没能见到皇帝,还给自己的人生结局留下一抹凄惨。

因居长安的李季兰,又遭遇泾原之变。叛军攻占长安后,泾原军故主朱泚被拥立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9)

听说李季兰才情高,诗写得好,朱泚即位之初,需要有人歌功颂德,便找到了李季兰。身陷贼手,尽管不擅长写政治题材的诗文,但李季兰不得不为,写下了首应景诗:

故朝何事谢承朝,木德□天火□消。九有徒□归夏禹,八方神气助神尧。紫云捧入团霄汉,赤雀衔书渡雁桥。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

全诗尽管有三个字缺失,但诗意是很清晰的,即朱泚歌颂新朝,说什么天下归心,祥瑞频现,天地含育,生民逍遥,总之,赞美朱泚是顺应天意,一代圣君。

唐代女诗人薛涛用什么写诗(与薛涛齐名的女诗人)(10)

兴元元年(784年)五月,德宗收复长安,李季兰因为附逆之罪,被德宗下令扑杀。一代才女,落得如此下场,其实是非常可悲的。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唐 赵元一《奉天录》)”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