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怎么看待(致橡树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

舒婷的《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也是文革之后出现的最早的爱情诗。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自己愿意成为橡树近旁的一株木棉花,与橡树共担风雨、雷电,本文从形式主义新批评视角出发,从文学性、陌生化、复义、张力、着重分析探讨诗人笔下一种新的爱情观。

1、 文学性

形式主义的文学性是指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普遍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及其形式构造之中,主要指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和程序等要素。形式主义主要运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术语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特征。《致橡树》一文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茵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就语言来说,诗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凌霄花、鸟儿、泉源作为叙述对象,不像凌霄花,攀附向上,借着高枝向上;也不像鸟儿,袅娜动人,楚楚伊人;更不像泉源、险峰,作为一位陪衬者,默默付出,毫无怨言。这是文学性的铺垫,衬托后文引出木棉的形象,高大、巍峨、壮烈的英雄花才是诗人所要欣赏赞美的东西。雅各布森指出,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语言的组织美了,便成了诗作。文学性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层层渲染当中,木棉花以高大的姿态出现了。

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怎么看待(致橡树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1)

二、陌生化

形式主义认为,文学性主要来自于语言形式,而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有文学性可言。陌生化又译为"奇特化",它是使人感到惊异、新鲜和陌生的具有审美特征的语言,舞蹈是步行的陌生化。"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是诗中对于橡树和木棉树的形象描写。橡树代表男性的力量,具有神圣的意思。英国作家弗雷泽的《金枝》是一部严肃的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金枝"缘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而这棵树,便是橡树,它象征的是男性的权力,男权社会的映射。木棉花又称英雄花,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高10-20尺,话说在海南五指山,有位英雄叫吉贝,他多次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屡立战功,得到人们的爱戴,后来因为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大山上,身中数箭,仍屹立山巅,身躯化为一株木棉树,箭翎化为树枝,鲜血化成殷红的花朵。黎族人民为了表示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崇敬,每逢男女结婚之日,都要精心准备一株木棉树。木棉被赋予了一种高大的形象,但与橡树不同,它是热烈火艳的,是坚强女子的象征。舒婷把橡树和木棉站在一起,他们同向而生,直指苍穹,植根于泥土,相爱于苍天,没有谁比较脆弱,他们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木棉不再是楚楚可怜的娇羞的女性形象,它多了几分刚烈之气。这种文学语言的陌生化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惊异而又深刻的印象。

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怎么看待(致橡树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2)

三、复义

新批评认为,复义又可以译为模糊、含混、晦涩等,原指语言的多义而形成的复合意义。也就是说,复义可以使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下有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而引起语义上的差异。诗歌语言很好诠释了这一点。龚鹏程在《文学散步》中谈到文学语言的实质时说:"文学语言往往不是征实的,而是象征的,凭虚构象,象乃生生不穷;篇终混茫,意乃荡漾无尽。所谓'意空翻而易奇,文征实而难巧',文学语言本质上具有'言外之意'。"正是因为文学语言有了言外之意,所以才有了多重含义之说,也就是本文提到的复义。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只有一种能力可造就一位诗人——想象神性的视力。"在诗人的眼里,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充满多义的,不同于经验的复制。这种力量,在古人看来为"神思"。有了诗人的想象,诗歌语言才具有多义。橡树代表男人,木棉代表女人,不再是男人附属品的女人,而是属于自己的女性。就如《伤逝》中的那句"我是我自己的,她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木棉树的爱情,壮烈而又充满激情。

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怎么看待(致橡树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3)

四、张力

新批评理论家推特曾经说过,诗的意义就是指他的张力,即我们在诗学中的全部内涵和外延的有机整体。他强调的是诗歌语义结构内部的复杂多样性和变动不居感。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新帖绣罗褥,双双金鹧鸪","双双金鹧鸪"一句,鹧鸪成双成对,而自己独自在妆自一人"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里并没有写孤独二字,一双金鹧鸪将思妇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金鹧鸪并不是单单指鹧鸪鸟,这便有了一层张力,思妇的愁绪,盼望能够与鹧鸪鸟一样双宿双飞。《致橡树》中,橡树和木棉正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那是爱情的意义,故多了一层张力,它将独立而又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橡树木棉的紧紧相依联系结合,形成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无限遐想。

橡树与木棉的爱情,并不止于"死生契阔,生死相依",更是一种全新的爱情观,在爱情当中,双方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依附关系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但又终身相依。那该是爱情美好的模样。面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女孩子应当学会成为一株木棉花,坚强、勇敢、独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