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

“老何,你又来月经了?你这是来“第二春”了啊!”好友打趣道。

原来,何阿姨早在5、6年前,就已经绝经了,可最近却又出现了阴道出血,看起来跟来月经很像

话虽如此,何阿姨心理还是有点不安,便跑了趟医院。

就医检查后,医生说她这并非所谓的“倒开花”,而是子宫内膜癌,幸好发现得早,规范治疗后,还是有希望治愈的。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1)

一、女性越晚绝经越好?公布最佳“绝经年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说法——“绝经晚一年,寿命多三年”,于是便有部分女性朋友认为女性越晚绝经就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绝经期,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更年期,主要指女性月经和排卵停止的一个时间段

为什么女性会绝经呢?简单来说,就是随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卵巢里卵泡的数量也逐渐下降,当卵巢储备下降到 1000 以下,便会出现绝经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何春妮表示:正常情况下,女性在45岁~55岁时,卵巢功能便会下降,月经便会逐渐“消失”,进入绝经状态。

如果太早绝经,如35岁左右就绝经,可能是卵巢早衰的表现,需及时就医。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2)

而太晚绝经也是不好的,如果绝经过晚会面临什么呢?

  • 患癌风险增加

要是超55岁,月经还没离你而去,不要急着开心,这种情况属于晚发绝经。

主要因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垂体前叶功能过盛引起的,可提升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需及时就医。

  • 老年痴呆风险上升

《Alzheimers Dement》上刊登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纳入分析了1364名自然绝经妇女,随访超过44年,最终发现:生育期(月经初潮到绝经的时段)越长,绝经期越晚,发生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大。

可见,不管是过早还是过晚绝经,对健康都是不利的,都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3)

二、人到中年“倒开花”,未必是第二春

有些时候明明已经绝经了一两年,结果却出现了“倒开花”的情况,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是“第二春”来临了,事实上这可能是癌症来临的征兆。

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萎缩性阴道炎、子宫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约占全部妇科恶性肿瘤的20%~30%。此病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占比70%~75%,但这几年有持续上升且呈年轻化的趋势,所以年轻女性朋友也要提高警惕。

一般来说,绝经后内膜一般不超过5mm,一旦超出这个数值,就要警惕内膜病变,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王华英提醒,绝经后无故出现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疼痛、贫血、消瘦等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癌。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4)

三、绝经后多种疾病高发,如何预防?

绝经后的女性,可能遭遇多种健康危机,比如:

心血管更易出问题:Circulation杂志子刊上刊登了一项涉及30万多名中国女士的研究,结果发现:过早绝经(如43岁以前)的女性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比48~50岁时绝经的女性高14%,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高6%,脑卒中风险高6%。

骨折风险上升:随年龄增长,进入绝经后期,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骨骼便容易出现退行性病变,出现骨质疏松症。

另外,受雌激素下降影响,还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烦躁、抑郁、失眠等情绪问题。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5)

那此时女性应该如何应对雌激素下降的问题呢?做好几点有助于增加雌性激素:

1、坚持运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维持激素水平;还能分泌“多巴胺”,释放压力,让人身心愉悦。

2、学会调节压力

长期处于焦虑、压抑、烦躁的状态下,也会影响到内分泌系统,使激素分泌紊乱,所以,要学会调节压力,尽量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3、多吃鱼和豆

比如三文鱼、银鳕鱼等深海鱼,当中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有助于保护心血管、缓解更年期症状;而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类食物当中含大豆异黄酮,可调节雌激素水平。

另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绝经激素治疗,改善潮热、盗汗、睡眠质量差、疲倦、焦虑、烦躁、紧张、阴道干涩、疼痛、排尿困难、性交痛等绝经相关症状,帮助女性安然度过绝经期。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6)

总结:人到中年“倒开花”,不一定是第二春,有可能是疾病发出的预警,甚至有可能是癌症,此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再对症治疗。

老太得癌症的症状(提醒中老年女性)(7)

参考资料:

[1]《女性绝经越晚越好?》.南京卫生12320. 2019-08-02

[2]《【肿瘤防治】关注绝经后出血 防治妇科肿瘤》.家庭医生报 2022-04-23

[3]《绝经后“再出血”,大多是危险信号》.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21-11-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