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

围绕敦刻尔克,人们做出过许多决策,但很少有比“希特勒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的决定更令人唏嘘的。其实,虽然这一命令得到了元首希特勒的批准,但根本就不是他的主意。始作俑者是一名退役职业军人,新近应召重返部队的格德·冯·伦德施泰特。

1875年12月12日,卡尔·鲁道夫·格德·冯·伦德施泰特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的阿舍斯莱本,是普鲁士贵族骑兵军官的儿子。1892年,他以学员身份参军,由于表现出色,1903年被德国陆军柏林军事学院录取。1907年,修完学业的他脱颖而出,进入陆军总参谋部服役。

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1)

作为在德军服役多年的高级军官,格德·冯·伦德施泰特赢得了阿道夫·希特勒的尊敬

1909年,冯·伦德施泰特晋升上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担任第22步兵师参谋长。作为参谋的他,基本上不在战争前线出生入死,却也见证了一些军事行动,特别是在东部前线。尽管如此,他还是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时已经成为少校,是仍被允许留在精简整编后的德国国防军中的少数军官之一。

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纽伦堡大审判中,冯·伦德施泰特作为证人做证说,军官们并不介入政治讨论或辩论。他认为,军队的作用不是干涉政治,而是支持政府。在20世纪20和30年代德国动荡时期,他的这一立场令他受益匪浅,因为在那段两次大战之间的岁月,冯·伦德施泰特在军中的地位稳步攀升。1933年当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时,身为中将的冯·伦德施泰特已然跻身军队上层。

希特勒的强军图谋赢得了冯·伦德施泰特的赞同;希特勒与《凡尔赛条约》背道而驰,重启军备的行径也得到了冯·伦德施泰特的支持。从军事角度来看,伦德施泰特这个资深军官对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地区的计划并没有那么热衷,但同时他又坚决拒绝与试图挑战希特勒的军官为伍。结果,冯·伦德施泰特在1938年亲自率领第二集团军挺进苏台德,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该地区。

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2)

1934年,冯·伦德施泰特(左)在柏林出席悼念仪式

不久,年近63岁、健康状况不佳的冯·伦德施泰特退役。希特勒授予他第18步兵团上校的荣誉军衔。然而,老兵不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隐退。1939年春,随着东侵波兰计划的出笼,退役赋闲的冯·伦德施泰特被召回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闪电战战术令波兰迅速屈服。苏联在与德国达成互不侵犯秘密条约后,也占领了波兰的土地。

在波兰战役中,冯·伦德施泰特的参谋长是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中将。在制订西线作战计划时,冯·伦德施泰特支持曼施坦因的想法。他的参谋长建议入侵荷兰和比利时,把法国和英国军队引到东北部;与此同时,大型装甲部队通过阿登地区发动第二次闪击,如果完成得足够快,便可越过默兹河,切入法国领土,把抵御第一次进攻的盟军团团围住。在获得冯·伦德施泰特的同意后,希特勒最终采纳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向阿登地区开拔的A集团军群的指挥权交给了冯·伦德施泰特。1940年5月10日进攻开始,到5月14日,装甲部队已经渡过了默兹河,突破了法国空虚的防线。他们没有做丝毫停顿,海因茨·古德里安部队甚至都没有等待步兵部队的跟进,而是一路冲锋陷阵,直插海岸。他们的进攻如此神速,连德国人自己都感到有些惶恐不安。由于担心前锋部队的侧翼可能遭到反击,5月16日,冯·伦德施泰特命令冲锋在前的坦克停止前进。不过,信心十足的古德里安找到了继续前进的方法,4天后,他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将在法国的盟军一分为二。

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3)

1941年,冯·伦德施泰特(左)和独裁者墨索里尼(中)、希特勒(右)在东线

5月21日,盟军在阿拉斯发起了一次勇猛的侧翼反击,最初的确对深入法国的德军先头装甲部队构成了分割的威胁,但一旦德军集结起来,最终还是功亏一篑。然而,至关重要的是,德军最高统帅部被迫做出了反应。一些挺进部队被火速召集回来帮助稳定阿拉斯的局势,而冯·伦德施泰特在接到野战将领放慢推进以便步兵赶上“快速部队”的要求后,于5月24日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冯·伦德施泰特还考虑到,这样的暂停能让消耗过大的装甲部队得到喘息的机会,把修复的车辆补充到前线。

希特勒到访了冯·伦德施泰特在法国沙勒维尔(Charleville)的指挥部,他们探讨了对付敦刻尔克一带盟军的最佳策略。希特勒认为,在法国后期的战斗中,虽有德国空军参战,但保有装甲部队至关重要。因此,独裁者希特勒完全赞同冯·伦德施泰特的暂停建议,并亲自签发命令以示支持。

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4)

从左至右:埃尔温·隆美尔、冯·伦德施泰特、阿尔弗雷德·高泽

由于直到5月26日对被困盟军西部和南部侧翼的进攻才再度开始,盟军获得了组织防御和撤离的宝贵时间。许多人认为,德军中止前进是整个战役中的关键时刻,超过33万盟军由此得以逃走。战争结束时,冯·伦德施泰特在回忆录中把这一错误完全归咎于希特勒,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身为将军的他——出于合理和可以理解的原因——当时已经叫停了部队。

随着法国签署停战协定,法国战役于6月22日结束。不到一个月后,冯·伦德施泰特晋升元帅,奉命督战拟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不过,由于德国空军未能击败英国皇家空军,这项行动被迫放弃。接下来,当希特勒撕毁与斯大林达成的互不侵犯条约时,冯·伦德施泰特领命东进参加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他指挥南部集团军群横扫乌克兰。1941年9月,基辅被攻克;10月和11月,哈尔科夫和罗斯托夫相继沦陷。然而,冯·伦德施泰特率军向罗斯托夫推进时心脏病发作。这时,严冬已经开始来袭。

由于天气恶化,补给紧张,冯·伦德施泰特主张停止前进,但希特勒断然拒绝。面对苏军在罗斯托夫的英勇反击,冯·伦德施泰特要打退堂鼓,但再次遭到元首的否定。固执己见的冯·伦德施泰特建议,如果元首对他失去信任,那还不如另请高明。希特勒这次同意了。于是,冯·伦德施泰特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被撤职的德军高级将领。

伦德施泰特与敦刻尔克(格德冯伦德施泰特)(5)

冯·伦德施泰特毕生致力于为德国军队服务,尽其所能保护部下,即使遭到废黜也在所不惜

1942年3月,当需要替换在法国的指挥官埃尔温·冯·维茨莱本时,希特勒重新任命了冯·伦德施泰特。冯·伦德施泰特的任务是负责防守德军西部战线。同年8月,他指挥德军击退了盟军对迪耶普的突袭。然而,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情形却相去甚远。当盟军显然无法被遏制时,他开始为和平倡议进行游说,很快就再次被革职。

1944年7月希特勒刺杀未遂事件发生后,被视为忠诚、可靠的冯·伦德施泰特第三次被召回。尽管如此,第二年春天,当他再次建议和谈时,还是遭到了最后的罢黜。1945年5月,他被美军俘虏。包括艾森豪威尔将军在内的一些人都认为,冯·伦德施泰特是德军最有能力的指挥官之一,而其他人则试图让他因在东线犯下的战争罪受审。虽然被囚禁数年,但由于健康恶化和年事已高,冯·伦德施泰特最终还是逃过了审判。作为自由人,他一直活到1953年。

(内容来源:《敦刻尔克大撤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