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

2022年6月底,林郑月娥在脸书上发布了最后一条推文:“祝福香港明天更好”。与此同时,她离开了自己工作五年的岗位,将香港特首的工作交接给李家超。

提到林郑月娥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陌生,然而对她的家庭生活却不是那么了解。和几位前辈不同的是,林郑月娥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连普通家庭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非常贫寒的寒门学子。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

正是这样一位出身贫寒的女性,因为自己吃过苦,才想给别人打上一把伞,靠着后天努力一步步从基层成长为香港回归后首任女特首。而这一条路,花费了她整个青春,占据了她42年的时间。

寒门学子林郑月娥

林郑月娥是一个对大陆有着深深眷恋与向往的人,这或许跟她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1957年港仔一栋唐楼的板间房中,林郑月娥出生了。虽然出生在香港,但她的父母始终在向五个孩子强调一件事。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

你们真正的根在浙江舟山,这是我们家的祖籍,那里有无数和我们血脉相连的人。

也是从那时候起,能够去到大陆,成为林郑月娥最大的愿望。

虽然生活在香港,但林郑月娥的家庭条件一点也不好。香港这个地方寸土寸金,人多地少,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导致贫富差距很大,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很重。

生活生活,要生存的地方才能活下去。

怎么样利用这小小的一方土地,让更多的人有地方住呢?

于是唐楼应时而生,成为香港贫民区的典型建筑之一。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3)

在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唐楼并不仅限于香港,而是在我国的华南地区、香港、澳门,甚至东南亚一带都有。

这种建筑最初出现于上世纪中后期,揉和中式与西式的建筑风格,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彭楼又呈现出各自的本土特色。

唐楼是一种非常简易的砖木楼房,第一次见到唐楼的人会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压抑,随后更多的是疑问,这里是怎么住进去这么多人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住进来,房间自然十分狭窄。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4)

毕竟是简易住房,大部分的房间都简单用木板隔开,隔音效果非常差。平均几平方米,就住着一户人家。

这里不像是住宅区,更像是一户户人家挤在了一间间拥挤的宿舍中。

没有独立的卫生间,也没有浴室,上厕所、洗漱都只能到公共的地方。

为了节省空间,不少东西都是多个用途。比如林郑月娥的床,晚上是她睡觉、休息的地方,白天就是她的课桌椅,蜷缩着身体在上边看书。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5)

因为家里穷,林郑月娥知道这将是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生活的地方。正是每天看到这些住在唐楼的人,每天辛苦地工作,却连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都没有,林郑月娥开始渐渐萌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

可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姑娘又能做什么呢?

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学校里发生的一件事,让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清晰的规划。

林郑月娥是一个十分热心肠的人,在学校经常帮助同学、做好事。苦难的生活让她有了更多的同理心,更懂得如何施以援手。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6)

因此上学时,林郑月娥被老师同学们评为“总领袖生”。这是香港学校学生会里的一个职务,有点像我们大陆学生会的主席。

成为总领袖生后,林郑月娥一如既往地帮助大家,为同学们做实事。

这段经历也解开那个困扰她多年的难题,如果自己能从政,不就可以让政府听到基层的呼声了吗?

为此,林郑月娥愈发奋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顺利拿到了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7)

四年社工系的学习结束后,林郑月娥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公务员,并被社会福利署录取。

虽然是个芝麻小官,但是林郑月娥在工作态度上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为了听取更多基层人民的心声,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现实问题,林郑月娥在工作闲暇之余还不忘走上街头,和这些困难的人聊天,并将广泛存在的问题整理成提案,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最初理想。

正是在林郑月娥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渐意识到,香港还有这么多困难的人,在经济发达的当下,家里竟然连个洗澡、上卫生间的地方都没有。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8)

林郑月娥的女性形象,也让她收获了不少称赞,人们赞叹她巾帼不让须眉。

从1980年第一次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再到2017年,37年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林郑月娥也从当初一个小小的芝麻官,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女官。

在任期间,她曾经亲手处理过不少棘手案件,因为处理工作从不拖泥带水,游刃有余,善于用计谋,对基层百姓温柔随和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对待敌人没有丝毫畏惧,完美解决了一次又一次的难题。

因为林郑月娥在工作中总是以硬朗的形象示人,大家提到林郑月娥就竖起大拇指,称赞她“硬净”、“好打得”。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9)

这是粤语,大概的意思是称赞林郑月娥有勇有谋、善于斗争、遇到事情敢担当,从不推诿责任、临阵脱逃

2017年1月12日,林郑月娥正式宣布即将参选特首。

这一次,她知道距离实现梦想只差最后一步,她必须全力以赴。

37年的工作硕果累累,让林郑月娥有了广泛民心的同时,也让大家愈发相信她的工作能力。

同年7月,林郑月娥正式接下接力棒,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0)

她也是香港回归以来,第一位女特首。

因为男女性天生的差别,导致很多女性很难男人那样放心大胆地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而像林郑月娥这样,从政且还能将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

她究竟是如何平衡的家庭与事业?她能够有如此成就,背后的支持者又是谁呢?

低调的家庭

林郑月娥当选香港女特首后,媒体记者倒先发愁了。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1)

根据以往惯例,因为香港的大部分领导人都是男性,妻子自然也要履行公职,出席社交场合,在团体担任名誉职位,从另一个方面协助行政长官的工作。

因此行政长官的妻子,有一个特别好听的称呼——第一夫人。

可林郑月娥是一名女特首,她的丈夫林兆波自然而然要承担起“第一夫人”的一些工作。总不能用“第一夫人”来称呼一个男性吧?但应该用什么称呼才比较妥当呢?

有人提议,可以直接称呼为“第一先生”。

可在香港媒体采访林郑月娥时,她说自己的丈夫非常抗拒这个称呼,于是两个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行政长官配偶”这个称呼还可以接纳。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2)

同时,林郑月娥也在媒体前公开表示,林兆波大概率不会以这个特别的身份,担任任何团体的名誉职位。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大家对领导人的生活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奇,特别是其家人出现在公共场合后,总喜欢问一些私下里的事情。

然而林郑月娥从毕业后进入政府工作开始,一直到出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一职,很少在媒体前提到林兆波,而林兆波本人更是鲜少在媒体面前露面。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3)

据林郑月娥说,林兆波就是一个低调的读书人,所有的心思都在学术上,对从政完全没有兴趣。

既然如此,一心从事学术的林兆波,又为何会娶一位从政的妻子,还在背后默默支持妻子成为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呢?

这个故事还要从林郑月娥第一次到剑桥大学说起。

林郑月娥很少分享自己的家庭,她和林兆波的故事,也是因为在选举时不得不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的生活故事,这才让大家对这对夫妻的爱情故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4)

进入政府工作以后,为了让能力有更大提升,林郑月娥一直在寻找机会提升自我。那一年,她争取了去剑桥大学进修的机会。

当时的她满脑子想的都是这段学习结束后,将会对她的事业和个人能力有何帮助,却不知道老天爷悄悄给她送来了一份美好的爱情。

有一次,林郑月娥在路上正骑着自行车,却突遭飞来横祸,整个人因为车祸住进了医院。

当时车祸比较严重,还上了新闻,因此剑桥大学内的不少师生都知道这件事。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5)

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几个香港同学听到这件事后,想着大家都是中国人,还都是从香港来的,不如一起去看望下林郑月娥。让独自在国外的小姑娘,也能感受到家乡亲人的温暖。

于是,几个人便组队一起去医院探望了林郑月娥,这其中就有林兆波。

彼时的林兆波正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系的研究生学位,两个人具体是怎么爱上的,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趟医院慰问让林兆波深深爱上了这个坚强且永远充满活力的中国女孩。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6)

不久后,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在剑桥大学的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但林郑月娥只是来此进修,课程结业后就要回到香港,那时候林兆波的学业还没结束。

这对恋人即将面临时差、距离、国家等等一切问题,成为最难坚持的异地恋。

分别那天,林郑月娥自己都不知道,这段恋情在她回国后还能坚持多久。她清楚林兆波的学习成绩很好,在剑桥大学得到了不少教授的肯定,也有学校抛出橄榄枝,只等林兆波毕业就可以成为一名待遇优厚的大学老师。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7)

林郑月娥当时以为,林兆波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未来,回国的希望更是渺茫。这段异国恋,或许终有结束的一天。

可两年后,博士毕业的林兆波突然告诉女友,他要回国工作了,已经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聘书。

林兆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工男,不善于言辞和表达,处理问题也十分理性。他选择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回到国内发展,因为他知道林郑月娥值得。

当然,林兆波做的牺牲何止是事业?

回国之后不久,林兆波就把林郑月娥娶回家做了林太太。两个人婚后过得十分甜蜜,先后生下两个儿子。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8)

随着身份的升级,孩子和工作之间如何权衡,也成为林郑月娥十分头疼的一件事。

是林兆波给了她支持,让林郑月娥不要担心家里的琐事,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时候,每当林郑月娥因为公务繁杂而在单位焦头烂额时,林兆波也在家里和两个调皮的儿子斗智斗勇。

都说爸爸带大的孩子更容易成才,因为能在下班后主动承担家务,和孩子一起玩耍的父亲,往往是一个温柔且深爱着妻子的人。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19)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家庭浓浓的爱意和父母的和谐,因此安全感更充足,和人相处也更让人舒服。

同时父亲能够教给孩子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给予感性关怀的同时,也让孩子的能力有了大大提升。

所以林郑月娥的两个儿子,在学习和成长方面,并没有让她特别花费心思,后来也顺利考到了爸爸妈妈定情的剑桥大学,攻读爸爸曾经学习的数学系。

不过,林郑月娥也从未因为工作就彻底远离家庭。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0)

她十分清楚,自己不仅仅是一位政府公务人员,更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丈夫林兆波虽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中大部分的家务和教育子女的工作,可有些该母亲、妻子做的事,她都要去做。

缺席孩子的成长,将会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孩子小的时候,林郑月娥无论再忙,到了晚饭时间都会回家做饭,只为看到饭菜端上桌时,父子三人喜悦的表情。

那一刻,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女性,有着她爱的和爱她的丈夫、儿子。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1)

孩子再大一些时,因为要去英国读书,临出发前一段时间,儿子提出希望妈妈可以陪在身边。

林郑月娥想都没想,立刻答应了儿子的需求,主动调整岗位,降低薪水。

她的工作很忙,但她从未拿工作当借口,在母亲、妻子的职位上失职。

在丈夫的良好教育下,两个儿子非常懂事,也非常爱他们的妈妈。有记者曾经提问林郑月娥会不会觉得亏欠家人,林郑月娥表示不会。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2)

大概是丈夫的支持与鼓舞,让她一直没有任何亏欠地工作。即使彼此不说明,那种来自家人的鼓励与支持,无条件的信任,让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林郑月娥对丈夫只有愈发浓烈的爱,没有亏欠。

也正是这份爱,让她在卸任特首后不再想继续从政,而是想回归家庭,做一个幸福的“林太太”。

一国两制的坚定拥护者

林郑月娥在任期间,一直在身体力行地让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更好地实施。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3)

以前,林郑月娥也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一国两制只是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方案。然而在从政这42年时间里,林郑月娥对一国两制有了一番别样的体会。

只有这个制度,能够符合国家和香港发展的根本利益,同时可以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

不仅仅是对国家,对香港而言更是一项最佳制度。

去年六月底,林郑月娥卸任后在脸书上发表了一篇推文:“祝福香港明天更好”。随后她也确实和自己之前说的那样,回到了家庭生活,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做回了林太太。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4)

因此,她几乎很少在公众露面,再被拍到就是身为林太太的她在街上买菜。

退休前,她还表示自己很想到大陆去,能够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最好能去华山、泰山、黄山等著名景区旅游。

不过更重要的一件事,她希望可以到全国重点大学去,和大学生们聊聊真实的“一国两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一国两制。

前不久,林郑月娥先后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和学生们一起畅谈一国两制,热情地介绍特区政府的多项人才计划,希望同学们可以到香港旅游、进修、工作和发展。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5)

当年那个住在唐楼的小姑娘,如今真的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实现了当初的梦想,还有了出息懂事的儿子和令人羡慕的爱情。

后记

林郑月娥的一生非常励志,却也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其实她的家庭背景并不好,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她从未生出怨怼之心,而是想着怎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过着和她一样生活的人。

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26)

她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当我们的生活不如意时,不要去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而是要想办法去改变。抱怨是没用的,唯有做出改变,才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一幕。

参考来源:

[1] 新民晚报《林郑月娥有了新身份,她曾这样畅想退休生活》2023-02-14

[2] 环球网《林郑月娥四口之家:3人毕业于剑桥1人曾在此进修》2017-04-01

[3] 南方网《林郑月娥卸任后首次接受媒体专访诉任职特首心路历程》2022-11-09

[4] 观察者网《林郑月娥发任内最后一条脸书推文:祝福香港明天更好》2022-06-28

[5] 南京日报《卸任香港特首后,林郑月娥有了新身份》2023-02-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