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广州黄埔区科学布点打造体育特色学校基地)

广州高水平运动项目学校(广州黄埔区科学布点打造体育特色学校基地)(1)

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校园体育蓬勃发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摔跤、举重、拳击、蹦床,这些在奥运会上收视率极高的体育项目,在广州市黄埔区不再只是局限在专业体校,今年开始,这些项目也走进了该区的普通中小学。黄埔区教育局为群众办实事,体教融合走出新路子,在区域内实行科学布点统筹,重点项目学校各有侧重,助力校园体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

  体教融合得到家长认可

  黄埔区教育局与体育局为一家,成立教体局,这是全市的唯一。多年来,黄埔区有深厚的体育沉淀,在黄埔区产生了多名体育冠军,如奥运击剑冠军雷声、青奥会跆拳道冠军刘畅、世界大运会射击冠军陈可汗等等。

  目前,黄埔区以重竞技项目作为主要发展项目,重点开展跆拳道、摔跤、拳击等,还承接了空手道、手球两个市队区办项目。另有8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认证为全国青少年网球特色学校,依托广州开发区国际网球中心、国际网球学校,积极打造网球特色项目。

  2015年,黄埔区教体局成立,进一步推动了校园体育的发展。对于体教融合,不少家长举手赞成。黄埔区北师大广州实验学校一位家长称,学校提出的“无体育,不教育”理念说到了家长的心坎里去了。体育锻炼是一项有益于全身心的运动,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对于他们的骨骼发育、改善视力、愉悦身心、锻造品德、以及创造力、头脑敏捷思维等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益处的。“有一定体育天赋和基础的孩子,如果过早走上专业路,就像是踏上了‘独木桥’。但是体教融合,在普及的同时进一步为有天赋的孩子搭建专业平台,会更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一所小学的 “体教融合”创新

  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是一所新学校,2013年创办。学校践行“以体育人”理念,促进“体教融合”,探索出一条“幸福教育品牌 体育强校特色”的成功办学之路。在创办不到1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是全面提升,在广州市五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统测中,优秀率80.4%,优良率98.8%,合格率100%。

  成绩来自于该校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四结合”体育模式,实现全方位以体育人。同时,落实“十创新”体育举措,助推深层次“体教融合”。如制定“金绳计划”,实施强腿工程。用一条小小的跳绳,练好学生的腿功,每月举行全校学生“云荟杯”1分钟跳绳比赛,以班级平均成绩为依据,颁发流动奖杯,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激情。创编具有东荟特色的多元化体育大课间活动,融入国学、军姿、韵律操、体能操、手语操、跑操、放松操等多元素,全员参与,提高师生体育锻炼兴趣和效果。创办“云系校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教师人人带校队,队队创佳绩,先后成立云荟跳绳队、云萃啦啦操队、云跃田径队、云扬羽毛球队、云铮篮球队、云希健美操队、云骁匹克球队等多个特色训练队,参训人数超过900人。

  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呈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黄埔区充分发挥体教融合优势,打造一系列体育特色学校基地。优化竞技项目布局,加强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充分利用体制优势,着力打造由体校、学校及青少年俱乐部共同承担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任务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开展“体教融合”,扩大人才筛选渠道。

  “基本上奥运会有的项目,我们都在不同的学校各有侧重地布点。”黄埔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49所中小学开展的重点体育项目涵盖了20多项,包括摔跤、举重、击剑、空手道、拳击、体操、蹦床、棒垒球、手球、曲棍球、武术散打等等。对于传统强项,按照阶梯式逐渐推进的原则,在同一项目,建立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四级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新局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