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关苑外语实验小学历年校长(杭州市大关苑一小副校长沈燕岚)

2017-11-18 12:18

写作就像造房子。只认识一些字词,像空有一堆砖头,盖不出房子,自然也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写作前先“设计”,搭好“脚手架”后填充内容,文章确定主次内容,就像房间有大小。最后,做好装修,写好结尾。

杭州市大关苑一小沈燕岚副校长,从事写作教学多年,她用这套“建筑写作”的教学观点,帮助班里不少孩子提高写作水平。

“在小学阶段,文章有了点题的开头结尾,主体内容有层次,有新意,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沈老师说。

五年级单元作文 《二十年后回故乡》该怎么写?

造房子前,需要一张详尽的设计图。写作前,也需要“设计”一下。沈老师拿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二十年后回故乡》来举例。

这篇文章所在单元,有《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等多篇写景、叙事、抒情的文章。对照这个作文题,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或者三者兼有,小作者可以自己先想好。

“对照课文,大家也能真切感受到,生活里的一景一物一事都可以写,只要是家乡特有的,带着家乡的烙印。有同学说家乡在太原,可以写山里的竹林;有同学说家乡有茶园,可以写写采茶的趣事。”沈老师说,稍微一引导,孩子们就能把家乡的景化为一山、一水、一竹、一茶,把家乡事化为溪中捉鱼、林中挖笋、园中采茶等,鲜活,有趣。

接下来,开始搭脚手架、造房子了。先建下面的房子,再往上加盖。一层里,哪边的房间大,哪边的房间小,户型如何安排?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以及取材的主次。

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能理顺文章顺序,丰富要写的内容,拓宽习作视角,写出“言之有物”的文章。

二十年后回故乡,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可能是家乡景色的变化,住宅的变化,父母亲人容貌的变化……

杭州大关苑外语实验小学历年校长(杭州市大关苑一小副校长沈燕岚)(1)

同时,二十年来,不变的又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同学们一开始愕然,之后慢慢有了感悟,大家发现父母的爱不变;同学的友谊不变;对家乡的思念不变,反而与日俱增……”沈老师说,确定了文章主体内容,“变”与“不变”的讨论、交流中,拓宽了大家的写作视角,丰厚了写作内容。

为什么很多孩子生活中伶牙俐齿童趣十足 但一写文章却老气横秋满篇套话?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不出好文章,往往就像造房子缺少“有品位、环保节能”的好材料。

文章里生动、有张力的素材常常来源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与其闭门造车,还不如试着演一演。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伶牙俐齿,童趣十足,但一写文章,却老气横秋,满篇套话。沈老师说《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孩子在写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都需要真实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孩子写不出,多半是因为不知道如何真实地描摹生活,更想象不出那些没经历过的生活,比如二十年后回故乡。

沈老师有个好建议:想不出,就先演出来。

孩子们在班里,可以找到黄金搭档,再现二十年后与他再见面的情景。如果在家里,孩子可以和父母演一演。

见面后,先观察外貌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见面如何打招呼?见面聊了什么?回忆些什么……孩子们都情绪高涨。

有人把生活中的父母,想象成自己二十年后的样子,有个男生说有了啤酒肚,有个女生说烫了头发;有同学很有趣,把现在两人所拥有的小秘密,想象成二十年后初次见面要对的暗号。

“表演个十分钟,同学们的收获非常大,大家理解了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领悟到缕缕乡愁是心中无法抹去的缕缕温情。”沈老师说,有了这样的实践,同学们创作起来才思如泉涌。生活里的不少作文题,都可以先来演一演,把丰富的生活语言迁移好,就离写好文章不远了。

文章主体构建好,就像房子盖好结顶。但外立面没刷,里面没装修,类似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同学会为此苦恼。

沈老师建议可以用诗句或歌词开头,举个例子,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诗句切题,引出整篇文章,结尾再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句,首尾呼应,这篇文章就写好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