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51)主笔:闲乐生

关于诸葛亮为何要用马谡为前锋去守街亭,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的政治理念高度一致。

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说,想要“兴汉室,成霸业”,就必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在整个两汉时期,朝廷一般都奉行民族高压政策,认为蛮夷戎狄都是野兽一般的低等民族,要么压榨奴役(注1),要么驱逐(注2),要么人道毁灭(注3),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葛亮竟然还想和他们合作共存、平等相处,这怎么可能呢?

注1:如孙权残酷镇压山越,将其强者为兵,羸者赐予江东大族为私人部曲,吴臣薛综说这就叫“荡涤山薮,献戎十万。野无遗寇,邑罔残奸。既扫凶慝,又充军用。”(见《三国志 诸葛恪传》)

注2:见《后汉书 公孙瓒列传》:"职统戎马,连接边寇。每闻有警,(公孙)瓒辄厉色愤怒,如赴仇敌,望尘奔逐。"及《三国志 曹彰传》:"(曹)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注3:如司马懿讨平辽东时,曾“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见《晋书 宣帝纪》)

但这就是诸葛亮的理想,他就是想创建一个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理想国。在这一点上,刘备和他是同路人(注4),此外再有一人那就是马谡,马谡入蜀后,曾常年担任越雋太守,对诸葛亮的民族政策了解很深,所以当诸葛亮征南中之时,马谡送之数十里,并献计道:

"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1)

诸葛亮感觉到蜀汉群臣之中,只有马谡最能领悟自己的治国理念,所以极力想培养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所以让他督领偏、裨将军王平、张休、李盛,黄袭等诸军为前锋,前去据守街亭,阻击张郃。并安排将军高翔驻扎在街亭稍后的列柳城,以为掎角之势。

注4:刘备多年转战天下,手中的核心主力便是“幽州乌丸杂胡骑”(见《三国志 先主传》)与号称“西方上兵”的“白眊兵”(见《诸葛亮集》)。另外在夷陵之战时,刘备也得到了武陵蛮王沙摩柯的鼎力相助。

诸葛亮对马谡寄予了厚望,然而马谡却让他失望了。马谡虽然在军计上才器过人,能与诸葛亮侃上三天三夜不带重复的,但在心理素质上并不具备统帅资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抗压性太差。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2)

这也难怪,面对“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的曹魏名将张郃,面对足足五万曹魏精锐中央禁军,换做谁也无法泰然处之。但诸葛亮怎么也没想到,马谡一到街亭心态就崩了,“举措烦扰”,焦虑,烦躁,方寸大乱。

因为前方斥候告诉他,张郃的前锋骑兵离此已不到百里,估计次日就会杀到。马谡顿时产生了畏缩心理,虽然诸葛亮千嘱咐万交代,让他据守街亭城,但此城虽原是略阳县治,却久已废弃为亭,城墙年久失修,又战事陡起,百姓也逃散一尽,一眼望去,田间长满杂草,城垣与民居则覆盖在尘灰里,发出腐臭的气息,总之,整个城镇毫无生机,到处透露出荒芜和破败。

马谡感觉在这里完全没有安全感,于是想带着大部队要去城南的山上扎营据守。裨将军王平一看不对,赶紧劝谏,说这山上没水,咱们上去会被困死啊!还是应该据守街亭城,可就近略阳川水(即今清水河)取水,保证汲道安全,这样才更加保险哪!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3)

图:关陇大道与略阳川水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出身板楯蛮,所以虽然长于军旅,却没什么文化,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是个大文盲。更糟的是,他在曹操征张鲁时曾随巴中七姓夷王投降曹魏,后来又在曹刘汉中之战时率部投降回蜀汉,反反复复,人生有了污点,所以在蜀汉升迁极慢,十多年前在曹操那里他就是假校尉,如今却还只是个裨将军,手底下只有一千多人。

所以,马谡压根就看不起王平这个大老粗,对他的劝谏也不屑一顾:王兵哥,我看你是王宝强吧,打仗咋能这么木呢!丞相只要我们守两三天就会赶到支援(注5),两三天这汲道就能丢了?丢了也没事,抢回来不就是了?当年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这在兵法中就叫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韩信还说“此所谓驱市人而战,置之生地,遇敌皆走,宁得而用之乎?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是故勇气百倍,可以一敌十也。”《孙子兵法》也说:"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再说了,我们蜀汉军队擅长山地作战,且以弩兵为主,战斗力与战斗经验都远不如曹魏骑兵,所以必须跑山上去,居高临下向下射击,曹魏骑兵能奈我何?你个许三多你懂么你!?

注5:诸葛亮确实只要两三天路程就能赶到了,据西晋袁淮《袁子》记载,马谡大败时,诸葛亮距街亭只有数里了。(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4)

图:红色为蜀汉进军路线,黑色为曹魏进军路线

王平虽然不识字,但平常也叫人给自己读“史、汉诸纪传”,并颇能领会其精神,“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马谡说王平啥也不懂那就大错特错呢了。王平认为,我们只是普通的武将,按部就班、遵履法度就行了,不要去学韩信项羽这样的军神。要知道项羽在破釜沉舟之前,已是百战名将,而且杀宋义、夺军权,在军中有相当高的威望;而韩信在背水一战前也已有“暗度陈仓”、”木罂渡河“等神奇战绩,士兵们对他们既崇拜、又信任,所以才愿意拼上性命绝地反击,因为他们知道统帅无论如何都会给他们带来胜利。而我和你则一个大老粗、一个弱书生,从来没打过啥牛逼仗,凭啥要求士兵跟着我们绝境求生啊,没有人会这么找虐的。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5)

然而,陷入焦虑中的马谡啥话也听不进去,更不会信一个“王宝强”的话,仍是坚持把部队驻扎在南山上。第二天张郃杀到,一看这情况心里就有底了。张郃毕竟是张郃,他在韩馥手下打黄巾的时候,马谡都还在他娘肚子里呢!这对阵就不是一个level的,果然,魏军也不攻山,只将南山团团围住,并切断了山下的水源与汲道。而由于南山的山体高度不够,没有形成永久性泉水,汉军只能下山取水,否则都得渴死,于是马谡派出敢死队,冲下山去欲打通汲道,却遭到曹魏军队顽强阻击,冲了好几次都被打了回来,蜀汉军队没水喝,又渴又累,竟而军心崩溃,“众尽星散”(见《三国志 王平传》)。就连统帅马谡与张休、李盛等将军都跑没了踪影,即《云别传》所谓“兵将不复相录”,也就是被打散了建制,将不管兵,兵找不着将了。只有王平所部一千多人建制完整,鸣鼓自持,且战且退,张郃也没想到蜀汉军队会败得这么快,害怕后面有伏兵,所以保险起见,未予追逼。王平于是一路收合各营溃兵,与诸葛亮在后方会师。

诸葛亮真是气爆了。刘备在临终前就跟自己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自己还不信,结果呢?被打脸了吧!败也就败了,最糟糕的是这怂蛋竟然弃军而逃,导致了“士卒离散”的崩溃状况(见《三国志 马谡传》),其乱流乃至牵动蜀汉全军阵脚,高详竟也在列柳城被魏将郭淮所破,事已至此,就连诸葛亮也无法组织有效反击了。除了撤退,他已别无选择。

街亭之战对蜀汉的影响(蜀汉街亭惨败的深层次原因)(6)

而由于诸葛亮这边败得太快,赵云箕谷一路应变不足,也遭到曹魏优势兵力攻击;好在赵云率亲卫亲自殿后,这才使得箕谷全军整建制的退回汉中,并保住了大部分军资辎重,虽有损失,但不致大败。看来,赵云虽应变不足,称不上奇谋名将,但至少和王平一样能够镇定从容、约束兵将、遵法持重、稳扎稳打。基于此,诸葛亮在战后赏罚分明,对自己贬为后将军;而对于弃军而逃的马谡、张休、李盛等人予以诛杀,不遵法度的黄袭予以夺兵,包庇马谡的向朗予以免职,战斗不利的赵云予以降职,由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只有王平一人升职并得到重用。经此一役,诸葛亮看到王平虽是个文盲,但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与坚定的作战信念,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于是不仅将他由裨将军升任讨寇将军,加拜丞相府参军,统率蜀汉最精锐的山地部队——五部“无当飞军”万余人并兼管营中事务,而且爵封亭侯,成为蜀汉军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虽然就在几天前,大家还以为这颗新星是马谡。

总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似乎相当可惜,好像就因为马谡一个低级错误,导致大好局面一朝尽丧。其实,此次北伐的失败并不完全归咎于马谡。是,马谡丢了街亭,导致大量魏军上陇,于战局不利;但诸葛亮第二次出陇西时,也未能及时阻断司马懿上陇,却仍能与魏军周旋于陇上数月,还颇占了一些上风。可见此次北伐失败,还有更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蜀汉军队从上到下的战斗素质不够与心理准备不足。正如诸葛亮在战后上表后主欲自贬三级时所言:

"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

诸葛亮说,此次北伐自己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能“训章明法”,对部队的军纪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统兵者应该戒慎恐惧,谋定而后动,可诸葛亮被开局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临事而惧”(注6),反在分兵略地时将摊子铺得太大,乃至应对仓促,没能集中兵力阻击张郃,后又用人不当,军纪不明,导致街亭稍有挫败,便产生了崩溃效应,将领逃亡,“士卒离散”、“兵将不复相录”。归根结底,蜀汉多年积攒的老兵宿将在夷陵一战中已损失殆尽,诸葛亮现在带的兵大多是这几年征召的新兵,将领的战斗经验也不足,最多南征过“南中”,跟南蛮打过几场小儿科似的战争,与身经百战的曹魏骑兵没得比。打打顺风仗还行,一碰到逆风局就拉稀了。只有跟着王平多年征战的板楯蛮还有赵云的亲兵团颇有战斗经验,兵将间也在长年累月的战争中形成了默契与信赖,打多难的仗都不怂,这才是蜀汉北伐的脊梁,必须作为中流砥柱培养。可惜赵云老了,没过两年就死了,另外同时期还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宿将老兵(注7),王平这样的军事人才越来越少了,诸葛亮感觉自己太难了。

注6:典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7:见诸葛亮《后出师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另外,据《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还总结此次北伐经验说: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诸有忠虑於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诸葛亮认为,北伐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兵少,而是兵将素质不够,纪律稀松。所以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减兵省将,明罚思过”,即裁掉一些弱兵,精简掉一些实在不会打仗的庸将,明确赏罚,反省过失,只要能够改掉这些缺点,蜀汉北伐仍然大有可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