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

文|青杏(富书作者)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1)

近期,网上有三个火爆群体: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

《孤勇者》能够让小朋友如此沉迷,与其歌词中塑造的“一腔孤勇独自前行”的勇者形象密不可分,正如歌词中所唱: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爱你和我那么像,缺口都一样。”

回望历史,在2300多年前,有一诗人终生都活成了孤勇者

他就是写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战国七雄之一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

屈原,芈姓屈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的先祖们本就是天潢贵胄,又曾出现过沙场点兵的军事家、舌战群儒的外交家,所以整个家族都有过无比辉煌的高光时刻。

可由于先祖们逐渐逝去,在屈原诞生时,整个家族都处于人才凋零、家世没落的尴尬境地,所以屈原从小就立志于发愤图强、振兴家业。

屈氏虽然是没落贵族,可屈原却也因为贵族的身份而得以上学堂读书。

有一段时间,家里人发现屈原总是早出晚归,特别是晚上一天比一天归家晚,屈原的姐姐不放心屈原,便偷偷跟着他。

姐姐发现,屈原在学堂很快的完成了先生布置的课业,便步履匆匆的离开学堂。

姐姐也一路跟随着他,只见屈原走入一个山洞之中,姐姐以为屈原进入山洞一定是去玩耍,可洞中却传来了少年人朗朗读书声。

姐姐走入洞中,只见屈原被小山似的成堆书简包围,而手执书简诵读的少年被洞顶投射下的阳光照耀的仿若仙人。

屈原的姐姐喜极而泣,她喃喃低语道:“平儿如此努力上进,我屈氏一族振兴有望。”

在最是贪图玩乐的少年时代,屈原便独自一人寻求僻静的读书之地,与书为伴,好学上进。

少年时代的屈原,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孤勇者,他心知家族使命,也愿意用还未成熟的稚嫩肩膀担起家族使命,摒弃少年人的贪玩心性,孤身一人在岩洞与书为伴,孤勇前行。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2)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3)

终年日夜勤勉苦读的屈原学识渊博、文采斐然,他也发现楚国被逐渐强大的秦国凌弱威胁。

于是少年屈原心中就埋下了“誓要改变楚国困局,富强大楚”的种子。

终于在行完弱冠之礼象征男子成年后,屈原从家乡秭归县来到了大楚宫殿求见楚怀王熊槐

他献给楚怀王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自己所做的《橘颂》。

没错,诗中所歌颂嗯就是我们后世经常吃的柑橘。

《橘颂》开篇就写道: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橘啊,你是天地间的嘉美之树,生在南楚,便扎根南楚,永不迁移。你的意志是多么的专一。”

屈原在《橘颂》中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自比扎根南楚、永不迁移的橘树,立志终生为大楚奉献,永远热爱大楚。

楚怀王熊槐诵读完屈原所作的《橘颂》,连呼三声:“好!好!好!”

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是诸侯割据,诸侯国林立,但其实原本都属于周朝,各诸侯国的子民也都是同宗同源。

在当时“楚材晋用”是常态,今朝为楚人,明日就可以为晋人,为大晋效劳。

屈原如此的不同,愿意做一个永远效忠吾国吾土吾民的孤勇者。

所以楚怀王记住了他惊才绝艳的诗篇,也记住了他“生为楚人便终生效忠大楚”的爱国忠心。

于是在公元前317年23岁的屈原被楚怀王任命为左徒,类似于丞相之职,开启了他快意人生的诗篇。

翩翩少年佳公子,身躯凛凛,相貌堂堂,文韬武略,笑傲群芳,刚过弱冠之年的屈原便已位极人臣。

此时的屈原,一跃成为成为楚国金龟婿Top1。

在所有人都以为迎接屈原的,将是充满鲜花与掌声的快意人生之路,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屈原上任后实行的政策,却将他从有为青年、大楚金龟婿榜首变成了被贵族阶层人人喊打。

这重大的转折,都是因为屈原为了心中的“富强大楚梦”,走上了一条“孤身走暗巷”的孤勇者之路,用一己之力去对抗了楚国整个贵族阶层。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4)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5)

屈原作为没落贵族,有幸在少年时代生长于平民之中,贵族的骄奢淫逸,欺压平民,让他深知这个国家的弊端。

于是在屈原上任左徒后,他积极变法,在楚国实施了多项削弱贵族利益,保护平民权益的政令。

屈原推行的新政,主要有以下内容:

1、经济上,鼓励平民开垦土地、奖励平民参军征战。这一政令必会崛起许多新贵族从而冲击旧贵族。

2、政治上限制贵族权利,唯才是举。这一政令相当于切断了旧贵族垄断统治楚国的命脉,也给了平民子弟成材的机会。

3、外交上,主张“联齐抗秦”。秦国由于采取商鞅变法政策已跃居第一强国,楚国如果想改变被秦国吞并的命运,联合齐国是最正确的选择。

屈原所推行的都是保护平民和捍卫国家利益的政令,这样的变法势必损害了大楚旧贵族阶层的利益。

所以他们联合起来想要治屈原于死地,在前朝权臣上官大夫和后宫宠妃郑袖的联合下,楚怀王不断听信谗言,逐渐疏远了曾和他志同道合一心为大楚考虑的爱国青年——屈原。

为国为民的变法运动在楚国刚刚实行三年就被终止26岁的屈原也从左徒被贬为三闾大夫,相当于从一国丞相被贬为王族子弟的私塾先生。

即使被贬屈原也没有对楚国丧失信心,他依旧努力教育着楚国的子弟,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美政”的种子,为楚国积蓄了一批批人才力量。

被后世熟知的著名诗人、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就是屈原的爱徒。

屈原以为只要自己兢兢业业的为大楚谋划,楚怀王就一定会理解自己的苦心、重新启用自己,他孤寂又满怀期望的等待着。

在经历了无数个心忧家国、夜不能寐的煎熬等待中,经历了无数个辗转反侧、渴求得到重新启用的煎熬等待中,屈原写出了《九章·惜诵》向楚怀王诉说忠心。

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谒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zhuì yóu)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我愿让苍天为证,我所说皆是忠言之言,我愿让五方神帝、六宗神祇来公平裁决。

我竭尽忠诚侍奉君王,不与小人为伍,反被小人谗言污蔑。

大王啊,我言行一致全都有迹可查,我表里如一对楚国的忠心从曾不更改。

才华横溢、文采斐然的屈原,若想阿谀谄媚楚怀王,一定可以写出无数动人的诗篇去迎合君上。

本就是贵族阶层的屈原,他本可以为了一己私欲继续扩张贵族的利益,欺压平民的权益。

可他不愿意,他不愿意违背本心,阿谀奉上,他不愿意泯灭良知,坐在贵族的高台上,继续啃食着平民的血肉。

为了心中道义,为了心中的富强大楚梦,屈原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孤勇者之路,虽千万人吾往矣。

就像孤勇者歌词中所唱的那样,屈原要在已经被贵族侵蛀地破败不堪的楚国废墟上重新建立美政城邦,要为了楚国富强、为了天下苍生去与贵族阶层征战对抗。

就算被小人诋毁排挤,就算被贬谪流放,就算身边再无盟友亲人,他依旧永不屈服,孤勇前行。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6)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7)

政治上不受重用没有击垮屈原,可秦国谋士张仪来访楚国,却令屈原痛心疾首。

张仪的到来,也使战国七雄之一的大楚开始走向覆灭。

秦国谋士张仪以几代楚国国君都想要收复的商於之地为诱饵,唆使楚国撕破与齐国的盟约,声称楚国若与齐国断交,秦国将后退600里。

在张仪的游说下和以上官大夫为首的群臣怂恿下,以及几代国君都想收复商於之地这一梦想的渴求下,楚怀王答应了张仪的说法,与齐国断交。

屈原声声血泪劝谏,也没能阻挡楚怀王带领楚国走向灭亡的脚步,反而遭到楚怀王的贬谪流放。

在劝谏失败的绝望下,屈原泣血长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正如屈原所料,楚国与齐国断交后,秦国并没有如承诺的那般后退600里,而是只后退了6里,愤怒的楚怀王兴师伐秦,然而最终却是以战败告终,还失去了汉中郡。

愤怒失望又无可奈何的楚怀王,直至此时才想起泣血劝谏却遭到贬斥的屈原,于是他再度启用屈原。

心怀家国大义的屈原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依旧坚定的为楚国奔波出使齐国,企图和齐国重修旧好。

然而在屈原带着齐国愿意再度与楚国合作的喜讯回到大楚王宫后,面对的却又是楚怀王再度被秦国以汉中郡之地蛊惑,不想再与齐国联盟。

这一次,屈原依旧没能阻止楚怀王的再度背信弃义,反而是阻止他的自己又再度被贬谪流放。

于是悲痛的屈原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其中有多个被后世无数次引经据典的绝句,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对楚怀王是怨的吧,怨他不肯信自己的忠心,怨他背弃共同富强大楚的梦想,怨他带着国家走向没落。

可当被贬谪流放的屈原得知楚怀王要与秦国国君会晤之时,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前去阻拦,以死劝谏。

屈原劝谏楚怀王的地点,就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回车镇,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特在此设立屈原岗。

然而无论屈原如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以死相逼都没能阻挡楚怀王去会晤秦国国君的脚步。

而二人至此分别却也是见了此生最后一面,楚怀王熊槐终是被秦国俘虏,从一国君王沦为他国阶下囚徒,客死他乡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8)

离骚中屈原自己退隐后骑马(孤勇者屈原跳江后的第2300年)(9)

屈原得知楚怀王的死讯后,悲痛欲绝,可他没有一味沉溺于悲伤,而是渴求辅佐新君富强大楚。

可新上位的楚顷襄王依旧被小人环伺,沉迷酒色,屈原也依旧被流放贬谪。

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楚顷襄王逃走,大厦倾覆,屈原国破家亡。

屈原少年时代,就誓死效忠的大楚王朝覆灭。

屈原寄予厚望的门生子弟,都死于秦国铁蹄之下。

屈原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所为的国家,山河破碎、哀鸿遍野。

这个无论怎么被小人坑害都不肯屈服,无论怎么被贬谪流放都不愿放弃的政治家至此绝望。

五月初五,他站于滚滚江水滔滔不绝的汨罗江畔,义无反顾的跳入江中。

或许在死亡来临的前一刻,他恐怕都在想:

“我屈原一生都为楚国而生,而今家国不在,我屈原绝不苟活。”

殉国就义留千古,汨罗江畔空遗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为了他的家国大义,为了他的美政理想,为了他的大楚王朝终是付出了性命。

屈原已逝,可他对于一代代中国人来说却是虽死犹生,他的浪漫主义和爱国情怀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热爱祖国、诗意生活。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李白在《陈情赠友人》中写道:“飘风吹云霓。”

屈原在《九歌·山鬼》中写道:“雷填填兮雨冥冥。”

杜甫在《即事》中写道:“江中风浪雨冥冥。”

梁启超也曾说:“屈原是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屈子已去,精神不死,他的诗意浪漫、爱国情怀,早已融铸于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的一种高尚精神。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022年,屈原逝世2300周年,想他。

祝端午安康。

作者简介:青杏,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