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

1973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顺和乡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的信件。

邮递员按照这封信上的地址前去送信,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信件上所说的那个地址。

无奈之下,邮递员只好将信件放在夹江县村干部的办公室里,想着过段时间就会有人来领。

然而在过了许久之后,这封信依旧放在那里,上面积满了灰尘。

办公室里有人对这封信很好奇,于是便想打开看看。

可就在他准备将这封信打开的时候,放在桌子上的一个锤子“砰”的一下砸在了他的脚上。

顿时,那人被疼得大声尖叫,一旁的其他人见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治疗。而那封信也被退了回去。

就在他们把这件事快要给遗忘的时候,邮递员又再次给他们送来了一封信,信封上的收信地址跟之前一模一样。

原本他们以为是有人寄错地方了,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往后的三十多年里,一直都有人在往这个小乡镇里寄信。

一时间,关于这封信的诡异传说也在这个小乡镇里流传开来。

那么,这封信究竟是谁寄来的?他想要把这封信寄给谁?信的内容又是怎样的?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

一封诡异的信件

1973年,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乡政府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邮递员。

那位邮递员刚一进来,就从他的绿色背包里掏出来一封信递给小刘,说道:“同志,你帮我查一下这封信上的地址。”

工作人员小刘接过信,笑着对他他说道:“你送信都有几十年了,怎么这一片还有你不知道的地方?”

听到这话,邮递员摇了摇头说道:“你看看这封信上的地址,四川省夹江县顺和乡王家坝第七生产队,哪里有这个地方。我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这个王家坝第七生产队。”

小刘看了看这封信上的地址,也是一脸的疑惑,自己在顺和乡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一个地方。

“会不会是寄信人把地址给写错了。”小刘对邮递员说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才来找你,准备把信放在你这里。看看有没有人来拿。”邮递员说道。

“行,那就先放在这里吧,等到时候有人来拿了,我直接给他就行,不用操心了。”小刘边说边将信放到一旁的抽屉里说道。

“那我就先去其他地方送信了,你先忙吧。”说完,邮递员拿起自己的东西便离开了,小刘也开始忙着处理自己手里的工作。

过了几天之后,小刘在拿东西的时候发现了被自己放在抽屉里的信件,他担心放在这里会找不到。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2)

于是,便将信件放在了自己的桌子上。

就在这时,一名老太太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进门她就对小刘说道:“男娃子啊,我的信到了吗?”

小刘急忙起身将她扶到一旁的椅子上,并问道:“老太太,谁给你寄的信啊?”

“我儿子给我寄的信,他前不久去了外面赚钱,这几天我听村子里的其他人说,他给我写了封信,我这不来拿了。”老太太满脸笑容地说道。

“这样啊,我这的确有一封信,你看看是不是你的。”小刘边说边来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将这封信递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十分高兴地接过了这封信,随后掏出了自己的老花镜带上,准备看看儿子给自己写了什么。

一旁的小刘看到老太太高兴的样子,笑着说道:“老太太,你儿子给你寄信还把地址给写错了。等下次你给他回信的时候,记得跟他说一声,让他别写错了......

还没等小刘把话说话,老太太急忙起身拉着她的手说道:“这不是我儿子给我写的信啊,男娃子,你是不是弄错了。我儿子是在湖北工作的,这怎么是在云南的。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3)

小刘接过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对不起啊老太太,我给弄错了。可是我这里没有从湖北寄过来的信啊。”

老太太听到这话显得非常着急,她告诉小刘,自己的儿子已经外出打工好几年了,好不容易才给自己寄来一封信,希望她能够帮自己找一下。

对于老太太的请求,小刘也是有些无奈,因为这里真的没有从湖北寄来的信。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的时候,邮递员从外面走了进来,并拿出了一封信递给老太太,并说道:“老太太,这是你儿子给你的信,今天刚寄到的。”

老太太接过信,急忙带上自己的老花镜,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字,十分激动地说道:“这是我的信,是我儿子给我的信。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还真就误会人家了。”

随后,老太太跟邮递员和小刘又说了几句之后,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看信去了。

看到老太太离去的背影,小刘这才松了一口气,并对邮递员说道:“幸好你来了,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邮递员笑了笑,告诉小刘自己在路上有事给耽误了,并问起了之前那封信有没有人来拿。

小刘摇了摇头说道:“没有人来拿,都已经好几天了。我怕放在抽屉里给忘了,还特意拿出来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说不定,这信跟刚才的一样,都是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寄给家里的老人的,你再等等看。对了,这还有几封信,到时候你让他们来拿吧”邮递员边说边从背包里拿出几封信递给小刘。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4)

随后,邮递员又跟小刘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又过了一个月之后,之前的那封信已经没有人来拿,小刘看着这封信上写的地址和收信人的名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村子里有谁叫这个名字。

就在他发愣的时候,一位村民走了进来跟他打了一声招呼,并将之前借来的锤子放在旁边的桌子上。

“我说,你在看什么呢?看得这么出神?”村民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说道。

“我在看这封信,都过了这么久了,还没有人来拿。”小刘叹了一口气说道。

“从哪儿寄来的,整个村子就这么大,你照着上面的收信人名字去问问不就行了。”村民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说道。

听到对方的话,小刘直接把信递给他,并向他询问村子里有没有叫杨远清的人。

村民低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没有,村子里还真没有叫杨远清的人。”

紧接着,他又看了看信封上的寄信地址。只见上面写着,云南省临沧市茅孔镇半个山头村,杨友富。

“寄信人跟收信人都是姓杨,说不定是对父子。”村民对小刘说道。

但小刘叹了一口气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随后,村民在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把信放在桌子上就离开了。

而小刘看着那封信,心里产生了一个想法,要不要打开看看里面的内容,说不定能从中找到关于收信人的信息。

他站起身走到桌子旁,拿起上面的信件准备拆封的时候,原本放在桌子上的锥子却“砰”的一声掉了下来,直直的砸在他的脚上。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5)

“救命啊!疼死我了!”小刘丢掉手里的信,一屁股坐在地上,抱着自己的脚大声哭喊道。

外面的其他人听到他的哭喊声,急忙跑进来查看情况。

“赶紧扶我去找医生,锤子砸到我的脚了。”小刘挣扎着站起身说道。

众人听到这话,手忙脚乱地扶着他去往村子里的小诊所进行治疗。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修养之后,小刘又重新回到了乡政府的办公室,而那封信由于地址错误,也被退了回去。

但在不久之后,又有一封同样的信寄了过来。

只不过在经历了之前那样的事情之后,这封信便被这个小村庄里的人看成了不吉利的东西,将它给退了回去。

然而奇怪的是,这封信在被退回去之后,又再次寄了回来。

在往后三十多年的时光里,一直都在重复这样的场景。

一时间,关于这封信的诡异传说,便在这个小村庄里流传开来。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6)

揭开诡异信件的真相

为了弄清这封信究竟是谁寄来的,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乡政府的村干部找到了夹江县的记者刘佳,希望他能够帮忙查清这件事的真相。

刘佳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事情的经过之后,对他说道:“你放心,这件事,我肯定会帮你们查清楚的。”

随即,刘佳通过那封信件的寄信地址找到了云南当地的记者,跟他讲述完事情的缘由之后,便和他一块来到了云南省临沧市茅孔镇的半个山头村。

在来到这个村子之后,他们便开始向村民们打听关于杨友富的消息。

村民们在听到杨友富的名字后,纷纷表示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不仅教他们编竹篮,编竹筐,还帮着他们种菜等等。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很尊敬他。

随即,记者便从村民这里打听到了杨友富老人的家。

很快,他们来到了杨友富老人的家中。刚一进门,就见到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记者向他询问,这里是不是杨友富老人的家。

男子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是的,我是他孙子。”

紧接着,记者又问道:“那你爷爷在家吗?我们有一些事情,想找他了解一下。”

“在,他在楼上,我带你们去。”男子边说边带着记者来到了二楼上。

在二楼的阳台上,坐着一位身材消瘦,脸上满是皱纹的老人,他就是已经97岁的杨友富。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7)

此时的他坐在藤椅上,大口大口地抽着烟,充满惆怅的眼睛一直眺望着远方。

见到老人后,记者便走上前向老人问道:“爷爷,我想问一下,你认识杨远清这个人吗?您之前是不是一直都在给他寄信?

听到记者的话后,老人点了点头说道:“认识,他是我在四川的儿子,我给他写信,他一直都没有收到,都被退了回来。

紧接着,老人便跟记者说起了自己为什么要寄信的原因。

原来,老人的家在四川省,73年前老人作为远征军到缅甸地区进行支援。

当时,为了保护唯一的运输公路不被日军破坏,杨友富老人跟他的战友们一块对日军发起反击。

1942年6月,老人和其他战友进入了名叫野人山的无人区,这里不仅环境恶劣,有着各种各样的踩狼虎豹,还有日军埋伏在这里的陷阱。

由于这些原因,老人有不少战友都牺牲在这里。而老人也因为保护一个7岁的小男孩,被日军的炮火给炸伤了。

提起这一段经历,老人的脸上忍不住留下了泪水,他告诉记者,那段日子真的是太苦了,看着自己曾经的战友在自己面前一个一个牺牲,那种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8)

但为了不让日军抢占唯一的公路,老人在战场上英勇拼杀,身上留下了不少的伤痕。

在经历14年的抗战之后,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取得了胜利。

得知胜利后的杨友富老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回到四川的老家时,却发现自己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根本就没办法回家。再加上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利,老人身上的伤还没有痊愈。

无奈之下,老人只能暂时留在云南的半个山头村,盼望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回到家乡。

然而让老人没想的是,他这一留就是整整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老人每天只能看着自己的军功章,思念着远在四川老家的妻儿。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但杨友富老人依旧没办法回到自己的老家。面对这种情况,老人选择在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在之后,老人时常会想起自己远在四川老家的妻儿,于是便开始给他们写信。

但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老人每次写完信,都要等到第二天早上三四点的时候,从家里徒步走到乡镇上,才能把信给寄出去。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9)

在刚开始的一两年,老人的妻儿还能收到老人的信,并给他寄去了两把镰刀。

可到了1973年的时候,老人寄出去的信却一直被退了回来。

看着被退回来的信,老人的心里很是难过。但他还是继续给自己的妻儿写信,从未放弃过。

在听完老人的讲述之后,记者的心里很是感慨,原来那封被村民们当做“不吉利”的信件,背后包含着一位老人对妻儿的思念。

但由于老人信件上所写的王家坝第七生产队这个地方根本就不存在,记者只好来到顺和乡来打听相关的信息。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询问之后,记者发现在顺和乡只有一个叫万家坝的地方,没有叫王家坝的。

那这个万家坝会不会是老人口中所说的王家坝?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0)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跟杨友富老人的儿子和孙子,孙女,来到了万家坝的派出所,向当地的警方询问关于杨远清的消息。

但在这里,记者并没有查到关于杨远清的信息,可却有一个叫杨云清的老人,这位老人的特征基本与描述中的杨远清相符。

这个杨云清会不会就是杨友富老人的儿子,杨远清。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记者经过多番打听,来到了杨云清老人的家中。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1)

最后结局

记者在见到杨云清老人的时候,老人的精神状态非常的好,还主动上前跟记者搭话。

但是当记者提起杨友富的时候,杨云清老人的情绪变得十分激动,甚至走进屋里,将记者给锁在外面。

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也是一头雾水,他站在屋外对老人劝说,希望他能够打开门跟自己聊一些。

经过记者的劝说,老人终于打开了屋门,并承认了杨友富是自己的父亲。

随即,记者让杨云清跟他同父异母的亲人们相见。

杨友富老人的孙子,孙女在见到杨云清老人时的情绪非常激动,但杨云清老人则是显得非常排斥和抵触。

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杨云清老人为何会跟自己的父亲和亲人保持距离?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2)

杨云清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在父亲走了之后没多久,就已经疯了。

在每年三四月份,油菜花开的时候,母亲就会跑出去在外面乱喊乱叫。

当时父亲给自己写信,信里面说他在云南成家,不回来了。自己的那时候有一种被抛弃的心情,再加上生活的困难和母亲的离世,老人心中对父亲更加的怨恨。

在给父亲寄去了一些东西之后,由于村子改名,自己就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看着杨云清老人对父亲的怨恨,杨友富的孙子说出了爷爷的期望。

“大伯,在我来之前,爷爷特别叮嘱我,让我把你带回去,让你待在爷爷的身边。”杨友富的孙子拉着杨云清的手说道。

听到这话的杨云清显得异常的冷漠,直接摇头说道:“我不愿意。”

见状,记者又问道:“您不想去看看自己的父亲,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或许在这之后你真的就见不到了,您心里不会感到遗憾吗?”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3)

“算了,不见,我也不遗憾。”杨云清十分肯定地说道。

从老人的话里,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老人对于自己父亲的埋怨和恨。

随后,经过记者和其他人的劝说,老人最终同意了跟自己父亲相见。

2014年5月14日,杨云清老人来到了云南,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对分别了73年之久的父子,终于再次相见了。

杨友富老人一见到儿子,泪水便止不住的往下流,他拉着儿子的手,不停的向他说道:“是我不好,是我对不起你们。”

而见到白发苍苍,身材佝偻的父亲时,杨云清老人心中的那份怨恨也早已经烟消云散,他抱着父亲,喊出了那句阔别73年之久的“爸爸”。

母亲留下一封信后儿子苦寻十几年(四川山村反复寄来一封信件)(14)

父子两人抱头痛哭,情绪也感染了一旁的其他人。

随后,杨友富老人拉着自己的儿子,向他介绍他的弟弟妹妹。

到了5月16日,杨云清告别年迈的父亲,准备返回四川的老家。临走前,双方约好,平日里要多通电话,争取每年再见面聚一次。

至此,那封诡异未解的信件,终于等到了它的收信人。

最后,也希望两位老人身体健康,晚年生活都能够幸福平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