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是先读再抄还是先抄再读(外在形象和内在哪个更重要)

“小脸笑一笑,挺胸抬头,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不开心。”小时候,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告诫,记不清有多少次,当我皱起眉毛,或者要放声大哭的时候,母亲就这样对我说。一面觉得悲伤、生气、疑惑、痛苦,一面还要笑,假装开心,这让人很难受。有时,觉得大哭一场反而让我感觉很好——换句话说,做真实的自己感觉很好。

形象比感受更重要?

还记得姐姐结婚的时候,家人一起在探讨关于接亲的注意事项,还有谁给姐夫戴花,谁来送我姐,戴花这事一般是弟弟妹妹的事,而姐姐只有我一个妹妹。爸妈还特意嘱咐我不要在接亲的时候出现,说是让对方看到我不吉利!我很委屈又哭又闹,他们别人家的姐姐结婚时,都是妹妹在,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妈妈说,你看你长成这样(残疾身体畸形),结婚的时候,不能让对方看见,让人家看见不好。妈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心里就觉得不自在,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攻击,好一会儿,爸爸说,你去也行,没事,去吧,但我还是不开心……

结婚当天,我虽然在,但是呢,我开心不起来,面部表情就是哭丧的表情,默默地站在他们后面。等戴花的时候,我也没去,在那尴尬的瞬间,我堂妹把花扔过去了,姐夫自己戴的,之后就继续进行了……

在父母给予我的观念是“外在比内在和感受都重要”,我一直在这样的环境成长,看见种梨树结果了,梨有大有小,也有疤痕,看到这些也哭,也感慨,看到身材好的猫咪也感慨,看它的身材多好啊……

展现“正确”的形象:母亲的倒影

电影《来自边缘的明信片》,片中的母亲生病住院时,只担心自己的发型和化妆。形象是妈妈想要让这个世界看到的自己,她希望女儿也为她的形象增光添彩,帮她把形象展示给外部的世界。

母亲的形象观念,内化在女儿心中了。

打扮的漂亮,收拾的干净清爽,这一点非常好,但还要记得,形象固然好,唯有内在的勇气和气质才是真正重要的。

这个度还是要把握好,无限制地追求美会耗尽人的精力。执迷于形象会让自恋母亲忽视基本的养育指责。

父母经常说我哥哥,有什么事不说,爸爸还瞎猜。然而我赞同我哥哥的做法,我也理解我哥哥,家里呢是不能谈心事的,是不能什么都说出来的,有些时候,是因为爸妈会把说出来的这些事当做证据,证明哥哥有多蠢。

对形象的强烈关注剥夺了孩子真实情感的空间。孩子经常被迫变得伪善,以和父母的形象相称。

抄书是先读再抄还是先抄再读(外在形象和内在哪个更重要)(1)

抄书是先读再抄还是先抄再读(外在形象和内在哪个更重要)(2)

展现“正确”的形象:文化的倒影

亚历山大·洛文在他的著作《自恋:对真实生活的否定》中所言:

当财富占据比智慧更高的地位,当声名显赫比品格高贵更受崇拜,当成功比自尊更重要时,这就是一个过于看重形象的文化,足以称之为“自恋”。

有个女孩,大约16岁,想去做隆鼻手术,医生说她很漂亮,她回答说,在学校里,只有完美无缺才被人认可。

真正的倒影

如果一位健康、可靠的母亲帮女儿抵御名liu、财富和完美形象带来的文化进攻,女儿就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即健康的女性特质来自于她是怎样的人——她的价值观、原则、勇气、诚实、坚强的内心,爱和同情的能力,和她自己的做事风格。

但如果女人从小被教育的就是外表怎样比个人感受、个性、价值和真相更重要,就会感觉空虚。

想要摆脱这种空虚感和外貌导向的人生观。

自恋母亲的女儿①首先要有独立个体的自我意识;

②找出那些让自己变得美丽、独特的事物,从对人和环境的不真实的、自动的反应方式中分离出来

举例:一个不完美的人,喜欢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把自己和对方都想象得太完美了。

我们要把这种美好和现实分离出来,要认清现实,提升自己,找到自身的价值!

抄书是先读再抄还是先抄再读(外在形象和内在哪个更重要)(3)

抄书是先读再抄还是先抄再读(外在形象和内在哪个更重要)(4)

#读书##抄书打卡##抄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