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枇杷嫁接苗的管理,以及枇杷园地的选择。

剪除萌蘖,嫁接后,砧木上容易发生萌(砧芽),需及时抹除,经常检查,趁小随发随抹,避免其影响嫁接苗的生长。

剪除竞争枝,嫁接苗只留1个直立枝,由它长成将来的主干。如果切接后有多余的枝发生,或是有低位的分桠出现,它们都是竞争枝,应及早疏除,以保证主干的生长。

水肥管理,矮壮的嫁接苗,比徒长高大的好。因为前者定植成活率高。嫁接苗的培育不必施用太多的水肥。嫁接成活后,为促进发芽和生长,需施用1~2次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往后约1个月施肥1次,至苗高达到40厘米后,可以减少施肥量,防止苗株长得过高。如果生长偏旺,可借中耕松土挖断部分细根和注意排水来控制。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1)

苗木出圃,在干热河谷区培育的苗木,以1年生苗出圃定植为好。即头年5~6月砧木种子播种,次年2~5月嫁接,8~9月出圃。

苗木规格,要求品种纯正,无严重病虫害,单主干,直立,嫁接口愈合良好,不徒长,叶片多而肥大,植株粗壮。根系发达,须根多。高度在40厘米左右,茎粗直径在0.8厘米以上。

出圃时间,干热河谷区,最好是抓住雨季出圃,雨季定植,8~9月出圃最合适,栽植成活率最高。早春2月定植也是很适宜的。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2)

起苗与包装,带土苗,枇杷是常绿果树,叶片大根系小,因此,起苗时带上原生土团,是提高定植成活率的主要方法。古书有云'栽树无时,无使树知,多带宿土,记取南枝。"掘苗时用铲从苗木四方切入土中,整块掘起,重约1~1.5千克,用方块形塑料薄膜紧贴包好,再用细绳纵横捆紧防止松散。包装完毕,即可分层呈"品"字形排列装车运输。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3)

裸根苗,裸根苗的可取之处仅在于减少运输成本。挖苗时不带宿土,起苗后需修剪受到破伤的大根,粗根留10厘米左右短截。采用0.4%~0.5%高效吸水保水树脂的水溶液浸蘸根部半分钟取出,用塑料薄膜包裹,可提高成活率15%以上,每株只需花费1分钱的保水剂成本费(吴汉珠等)。也可用浓稠黏土泥浆蘸根,再分捆用薄膜包裹根部后运输。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4)

以上两种方法,在苗木掘起时都需进行剪叶,除苗株下部的老叶外,中上部的每一片叶都要截去其长度的1/2~1/3,以减少失水蒸腾,但不能完全剪去,否则栽植后发芽将会受到不良影响。叶片既截又留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减少蒸腾防止苗株枯水;二是借留下的部分叶片之蒸腾拉力——水分在树体中上升的原动力之一,保持苗木新鲜,并对腋芽的发育与萌发有促进作用。此法是枇杷起苗时必要的处理措施。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5)

园地的选择

一、地势,枇杷在攀西干热河谷气候区种植,对地势的要求并不严格,无论是坡地、台地、平地均可种植枇杷,但是,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枇杷时,应根据气候条件、海拔高度、坡向等综合考虑。比较适宜枇杷种植的地势是缓坡台地,海拔1200~1650米,宜选择南坡、东南坡、西南坡建园。海拔1700米以上时有冻害发生。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6)

二、宜园环境,枇杷建园时应重点考虑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包括劳动力情况、投资能力、交通条件、管理水平;自然因素包括气温、湿度、日照、风力、风向、水源、土壤、坡向、海拔高度等。在干热河谷区种植枇杷宜选择海拔1200~1650米,背风、向阳的缓坡台地,土质疏松、土壤深厚、排灌方便、交通便捷的土地进行建园。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7)

三、水源,枇杷作为高档水果,要求较为复杂和成熟的种植技术,对水源条件的要求尤为重要,特别在冬春早季之中。盲目发展中无充分水源保障的枇杷园均是以失败告终。种植枇杷主要考虑水源的灌排条件和灌溉能力,必须有充足的水源条件来保障枇杷生长发育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同时果园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主灌沟和主排沟的建设是枇杷种植建园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枇杷嫁接苗要选几年的母枝(老农的经验之谈)(8)

四、土壤,枇杷需要在较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只有在肥土熟地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山坡瘠地建园种植枇杷,投资成本高,枇杷生长差,结果少,缺乏商品性,产生的效益低,经济上得不偿失。种植枇杷要求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土壤透气性好,一般以肥沃的砂壤土、壤土或砾质壤土最适合,土壤pH值6.0~7.0最适宜。攀西地区成年树枇杷园土壤pH在3.9~7.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