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谭伊哲现场版(谭伊哲的制作人是大师作品)

制作人谭伊哲现场版(谭伊哲的制作人是大师作品)(1)

谭伊哲老师加盟太合音乐正式推出全新歌曲《制作人》。或许,说“歌曲”并不确切,应当说是“作品”。虽然从时长来判断,《制作人》属于标准的“歌曲”体量,但从内容跟信息判断,这已然超越“歌曲”的限制,达到“作品”的层级,说“艺术作品”也对。

在《制作人》里,谭伊哲老师确实将流行音乐打造出艺术的韵味。

在公众层面,“谭伊哲”或许算不上明星级的名字,但在明星圈子里,这其实已经是“巨星”。李宇春、莫文蔚、李荣浩、李健、何洁、周笔畅、尚雯婕、谭咏麟、古巨基、任贤齐、郑钧、叶蓓、孙楠、刘欢、曾轶可、那英、许飞和张杰,以上各位,谭伊哲老师都曾有合作,具体合作的内容涉及作曲、编曲、制作、演奏等各方面。所以,说谭伊哲老师是“被半个音乐圈Pick的男人”完全属于事实陈述。

此外,《制作人》发布期间,还包括李宇春、易烊千玺、王源、韩庚、迪玛希、李荣浩、毛不易、高晓松、郎朗在内等多位明星送来祝福。如此阵仗,简直就是音乐圈的大事件。

谭伊哲配得上如此待遇,《制作人》配得上如此追捧,因为,这首歌曲确实算的上是大师作品。此外,从此番帮助谭伊哲发布作品,不难发现,太合音乐已经开始强化其另一个布局:制作人艺人,来让太合音乐的“合”更加立体。

所谓大师,首先是创作意识层面的领先。认知流行音乐,通常都是将其类型化处理,最直观的就是风格限定,Future Bass、Trap、Hip-hop、Rock,Folk等诸如此类。而谭伊哲的认知明显更高阶,流行音乐在他的定位里,不是某种具体风格,或者说,是相互壁垒隔阂的个体,而是具备无限联通路径的综合体,所以,他选择在《制作人》中开启Pop Fusion(流行融合)模式。

Fusion这种创作方式相对古老,最典型的就是Jazz Fusion,谭伊哲将这种概念运用到流行音乐中,一方面是考虑到可操作性,毕竟,如果是操作Jazz Fusion需要动用大量乐手,而Pop Fusion,谭伊哲自己就能搞定,歌曲MV里有具体体现。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跟个人情况的贴合度。因为具备全方位的创作能力,谭伊哲完全可以操作相当可观的音乐资源;另外,这种“融合”的形式符合谭伊哲个人的型格,因为可以算是华语乐坛首创的创作方式,由此突显出谭伊哲在音乐领域的先锋性。最终《制作人》在常规的三分多时长内融合Swing up Tempo、Motown Funk、Gospel、A cappella、Smooth Jazz、Electronic、Rumba、Samba、Shuffle Blues九种曲风。不用怀疑,这就是标准的炫技,具体炫耀的包括技术手法以及时间积累。能够将如此多元素顺畅融合到一首完整作品中,技术是硬性要求,时间积累更是必要修炼。

制作人谭伊哲现场版(谭伊哲的制作人是大师作品)(2)

从这个角度来讲,《制作人》这样水准的作品只有谭伊哲能完成。

所谓大师,其次是创作执行层面的得力。意识的领先需要执行的兑现,简单讲,想出来容易,做出来难。Fusion各位音乐人都敢想,但能做出来的没几位。此处突显出谭伊哲的大师水准,九种乐风完美融合,完整且精致。

在具体融合的执行层面,谭伊哲处理的关键点在于“速度”,为了顺畅融合衔接风格各异的元素,《制作人》特地设定了124左右的BPM(Beat per Minute),也就是节拍数。124的BPM能够适用于上文提及的九种风格,所以,从歌曲行进来看,即便风格实时变化,但并没有出现脱节、卡顿、突兀的情况,这是因为,众多元素都进入到124BPM的设定中。风格确立基础上,就是进行和声体系创作,《制作人》动用的是Modern Chords、Dirty Chords,这套和声体系同样是新鲜东西,市面上并不常见。经由如此具体操作后,《制作人》实际上突显出“独角兽”的特质,在众多流行歌曲中,完全是怪异、神奇的存在。

《制作人》无愧为大师作品,但这并不是结局。即便已经是成品,但依然存在无限可能性。比如,上文提及的BPM问题,如果将现在的124BPM放慢倍数,那么歌曲就能够承载更多风格,比九种更多的元素将得到呈现。同样,还能将BPM提速,换成另外一种进程模式,歌曲最终也将呈现出区别于现在的模样。

所以说,《制作人》这首作品,不仅无法从风格上具体定义,连最终走向也无法定义,这要得益于谭伊哲基于“即兴逻辑”的创作方式。

制作人谭伊哲现场版(谭伊哲的制作人是大师作品)(3)

当然,虽然技术含量超高,但《制作人》并不是乏味、僵硬、冷淡的机械式作品。其实这首歌曲相当性感以及鲜活。“性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讲的“撩拨”,这里是来源于技术,见证如此高超的创作后必然能够感受到技术的性感,尤其对比市面上诸多程式化、简单化的创作后,《制作人》的创作以及呈现简直就是“惊艳”,这种技术“性感”的刺激类似于ASMR的体验,比身体层面的刺激,更刺激。“鲜活”讲的是,这首作品其实是高度人格化的作品,也就是《制作人》的模样就是谭伊哲本人的样子,先锋、创新、自我、不走寻常路。

为直观表达出这些特质,谭伊哲老师首次开唱。《制作人》里的人声进行自创Future Vox处理,这种方式比常规的Auto-tune或者Vocaloid走得更远,效果更具未来感。具体内容方面,句句都是鲜活的性格:

“我不太会唱情歌,哼几句简单无聊的歌,我开心愿意就好。”

“不太想做复杂的生活,我只想让音乐伴着我,每天快乐。”

“我不太想写悲伤的歌,偶尔乱弹拉丁弗拉门戈,向往自由旅行去洒脱。”

制作人谭伊哲现场版(谭伊哲的制作人是大师作品)(4)

所以,即便不懂作品里涉及到各种技术,至少能够感受到作品的高度人格化。由此,虽然《制作人》不属于常规意义层面面向市场的通俗歌曲,但却提供了足够的欣赏的路径,对于钻研技术的音乐人,能够在其中学习到更高格局的处理方式;对于普通听者,也能够在其中感知到一位先锋音乐人的“人格”。

谭伊哲老师并没有让技术彻底抹杀正常的表达,这就是作为顶级音乐人的“正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