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1)

《资治通鉴·秦纪》中记载了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几件大事:

其一,是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于沙丘。

其二,是赵高、李斯矫诏,立胡亥为太子,并逼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尽。

其三,是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后,先诛杀了蒙恬之弟蒙毅,蒙恬本有机会反叛,但最后仍然跟扶苏一样,乖乖选择了自尽。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2)

扶苏之死,令人唏嘘,但并不值得同情。在接到赵高伪造的诏书后,他不辨真假,只顾哭泣,蒙恬力劝他说:“安知其非诈!”你就不能先甄别一下,万一其中有诈呢?

但扶苏认为“父赐子死,尚安复请!”于是乖乖自尽。此时,蒙恬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抗命不遵。

秦二世知道扶苏已死,便打算放了蒙恬。但赵高这时又进谗言,说蒙恬、蒙毅兄弟都是心腹大患,必须除之。

然而,刚刚抗命没多久的蒙恬,现在却没表现出任何形式的抵抗,他说: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3)

蒙氏家族祖孙三代皆为秦国名将。蒙恬的爷爷蒙骜,总共为秦国攻下了70余座城池;蒙恬的父亲蒙武,跟随名将王翦一起攻灭了楚国。

蒙恬本人也是战功赫赫,他曾率30万人征讨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之后,又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在北方构筑了一道坚强的防线。在蒙恬守边的十余年里,匈奴人不敢进犯。

蒙恬之弟蒙毅,也深受秦始皇信任,官至上卿。他曾经判处赵高死罪,后来赵高获得赦免。从此,赵高与蒙氏兄弟结怨。

对于谁在秦二世背后出馊主意,蒙恬不应该不知道。而且,他手握30万大军,且有自信可以反抗秦二世。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乖乖自尽。这是为什么?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4)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也就是说:他宁愿死,也要坚守大义,不辜负祖先的教诲和秦始皇的大恩。

蒙恬对秦朝忠心耿耿,但却仍然含冤而死。那么,坚持一颗忠心,还有什么用吗?

对于这个问题,后人有不同的看法。

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就说:

“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渐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在扬雄眼里,蒙恬不辨是非黑白,助纣为虐,帮助秦始皇做了许多坏事,这样的忠心根本抵消不了他的罪行。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5)

而《资治通鉴》的主编者司马光,则有不同的观点:

“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司马光的意思是说:蒙恬当了秦始皇的帮凶,他也不能算是仁义之人。但蒙恬最后还是守住了作为人臣的道义,没有反叛,这也是他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对于蒙恬的行为,两位大咖给出了一正一反两种评价,这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6)

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在生活特别是职场中,一个人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但是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操守,没有获得上级的认可,也是很难得到重用和提拔的。

蒙恬是将门之后,一家三代为秦国效力,战功卓著。但在扬雄和司马光看来,这都不值得一提,他们反而还认为蒙恬的功绩都是为恶。

这是因为,一个人干出了什么样的功绩,这可以根据人为制定的标准来衡量的。

但一个人的为人如何、道德水平怎么样,却是可以被人所公认的。

蒙恬至死也不忘秦始皇对他的大恩,他的忠诚,扬雄和司马光都是称道的,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7)

扬雄认为蒙恬的忠心抵不过他的恶;而司马光认为他起码是一个合格的忠臣,这就够了。

所以说,为人处世,虽然看起来暗潮汹涌,但基本的准则并不难。“要做事,先做人”,在学会做事之前,首先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立志当忠良。哪怕暂时混不出什么成绩来,也不能把品德底线给丢了。唯有如此,人生才能走得更远。

“读史可以明智”,通过阅读历史,特别是名家大师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品味出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资治通鉴》被称为古代帝王的教科书,是司马光为我们留下来的巨大宝藏。特别是看完书中的一段史料和它的白话解释,一定要认真品味一下“臣光曰”这一部分。

司马光常常写出一些人生哲理,虽然这不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万能灵丹,但要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了解当下的生活,不细读《资治通鉴》,是根本不可能的。

蒙恬是什么时候死的(曾劝扶苏抗命的蒙恬)(8)

读《资治通鉴》,我推荐这套4册精装白话版,它尊重原文,完整翻译和再现了《资治通鉴》的本义,而不强行加入译者自己的理解。这部书现在搞活动,原价696元,现在只要98元,可以说非常超值。爱学习、爱成长的朋友,可以放下手机,每天读一读它,相信对你的人生会有许多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