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是体积比么(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是体积比么(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比例)(1)

混凝土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的核心内容,广大混凝土技术人员为之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很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经营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但也很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总认为混凝土配合比就是几个简单的数字比例,一套配合比“走天下”,所到之处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微调,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毛病不断。生产实践中经常也会遇到有人问C30的水泥用量应该多少,配合比多少,砂率多少合适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在不知道原材料情况,不知道施工部位、浇筑方式、工程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等,就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就是“瞎蒙”,或者是根据以往“经验”进行“猜”。个人认为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数字比例,而是重各种原材料间的配合,取长补短,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比例。

一配合比调整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是体积比么(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比例)(2)

(1)砂、石含水率、颗粒级配、粒径、含泥量等发生变化

砂、石含水率会因砂、石所处的不同区域及进料时间发生变化,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发生变化。砂子的细度模数变化0.2,砂率相应增减1%~2%;砂石级配不合格或采用单级配时,砂率应适当提高2%~3%;石子最大粒径降低一个等级,砂率增减2%~3%;砂石的针片状含量增大,针片状含量变化5%左右,砂率应调整2%~3%;砂子含石量的变化应及时调整砂率;砂子含水率变化2%左右,会使混凝土的坍落度发生显著变化。

如单方混凝土砂子用量为800kg,含水率变化2%,则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变化15kg 左右,坍落度浮动40~60mm。因此,生产混凝土时应随时注意砂、石含水率的变化,并按规定调整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在生产过程中要求质量控制人员经常查看料场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

(2)胶凝材料用水量发生变化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变化,通过试验室的复试可以发现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变化,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波动0.1%,混凝土用水量将波动3~5kg/m3。

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与等级、厂家等,有很大的不同。矿物掺合料需水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如粉煤灰需水量变化1%,将要影响减水剂减水率1%,才能保证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不发生变化。

(3)外加剂减水率发生变化

外加剂减水率的变化对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非常显著,减水率高时,用水量减少,水胶比降低,混凝土强度提高。但是减水率过高时,会使混凝土对用水量变化十分敏感,难以控制,很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现象。

(4)坍落度损失的变化

由于运输距离、运输时间、气候变化、施工速度等,常常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运输时间长、温度高、气候干燥,坍落度损失就大;反之,坍落度损失就小。在炎热条件下,混凝土拌合物的需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增加的需水量可用下列经验公式得出:W=(t-20)×0.7(t为混凝土处于高温季节施工时的温度)。

在夏季气温高于20℃时,温度每增加10~15℃,应增加用水量2%~4%或外加剂掺量增加0.1%~0.2%。运距每增加10~15km,增加用水量5~8kg或外加剂掺量增加0.1%~0.2%,也可采用二次添加外加剂或采取对骨料浇水降温的办法,减小坍落度损失。

(5)现场施工需要

施工现场由于浇筑部位不同,对混凝土坍落度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在后期为了有利于收尾(头)或因泵送距离缩短可适当减小坍落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成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拌合物工作性受到严重影响,配合比发生变化,混凝土各种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以及经济性和环保性出发,合理设计配合比是是十分必需且必要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点:第一,以工程施工要求为依据,将要求内容融入配合比设计从而确保设计数据的科学、合理。第二,从现有材料着眼,了解材料的性能材料特点,充分利用各种特点进行配合比优化。第三,结合气候、施工工艺、运输条件等因素来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体积比么(混凝土配合比不是简单的比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