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窑开片声音(臼舊142)

做舊(做旧),◆做得像舊的一樣用以仿造古物或舊版書籍○[阿英]《版本小言》:“譬如紙色,賣書的人就會‘做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老哥窑开片声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老哥窑开片声音(臼舊142)

老哥窑开片声音

做舊(做旧),◆做得像舊的一樣。用以仿造古物或舊版書籍。○[阿英]《版本小言》:“譬如紙色,賣書的人就會‘做舊’。”

祖舊(祖旧),◆謂父祖故舊。○《管子‧牧民》:“順民之經,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廟,恭祖舊。”又:“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郭沫若]等集校引[聞一多]曰:“祖舊即先祖之大臣。”一說,謂恭承先祖之舊法。見[尹知章]注。

重理舊業(重理旧业),◆見“重溫舊業”。

知舊(知旧),◆知交舊友。○《三國志‧魏志‧荀彧傳》:“[彧]及[攸]並貴重,皆謙沖節儉,祿賜散之宗族知舊,家無餘財。”○《宋書‧顏延之傳》:“﹝[延之]﹞又好騎馬,遨遊里巷,遇知舊輒據鞍索酒,得酒必穨然自得。”○[唐][薛能]《雨霽宿望喜驛》詩:“閒想更逢知舊否,館前楊柳種初成。”○[章炳麟]《八月十五夜詠懷》:“知舊半凋落,忍此同傾輈。”

照舊(照旧),◆謂跟原來一樣,沒有變化。○[元][關漢卿]《望江亭》第四摺:“[白士中]照舊供職,賜夫妻偕老團圓。”○《說岳全傳》第一回:“﹝員外﹞便把兒子照舊抱進房來睡好。”○[老舍]《女店員》第一幕:“你要是因為考不上高中,騎馬找馬,先找點事混混再說,可別怪我照舊不搭理你!”

遠舊(远旧),◆猶故舊。○[唐][韓愈]《南山詩》:“威容喪蕭爽,近新迷遠舊。”

有舊(有旧),◆過去曾有交往;有老交情。○《後漢書‧孔融傳》:“[儉]與[融]兄[褒]有舊。”○[宋][王明清]《春娘傳》:“居二年,會新守至,守與司理有舊。”○[清][葉廷琯]《吹網錄‧韋津誤書死》:“及[洛陽]平,[高祖]與[津]有舊,徵授諫議大夫。”

友舊(友旧),◆朋友故舊。○[唐][皇甫湜]《韓文公墓銘》:“族姻友舊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後衣食嫁娶喪葬。”

游舊(游旧,◆舊游。往日交游的朋友。○《後漢書‧酷吏傳‧樊曄》:“[樊曄]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與[光武]少游舊。”○《南史‧沈約傳》:“初,[梁武]在西邸,與[約]游舊。”

遊舊(遊舊),◆舊時交游。○《梁書‧沈約傳》:“[高祖]在西邸,與[約]遊舊。”

義舊(义旧),◆故舊。○《宋書‧謝弘微傳》:“中外姻親,道俗義舊,見[東鄉]之歸者,入門莫不嘆息。”○《北史‧恩幸傳‧王叡》:“[叡]之葬也,假親姻義舊衰絰縞冠送喪者千餘人,皆舉聲慟泣,以要榮利。”

遺舊(遗旧),◆1.謂拋棄、疏遠故舊。○[晉][曹攄]《贈韓德真》詩:“《谷風》遺舊,《伐木》敦友。”○《魏書‧高允傳》:“言不崇華,交不遺舊。”○[宋][梅堯臣]《次韻再和永叔嘗新茶雜言》:“公不遺舊許頻往,何必絲管喧咬哇。”◆2.指前代留下的舊臣。○《南齊書‧陳顯達傳》:“先朝遺舊,志在名節,同列丹書,要同義舉。”

遺風舊俗(遗风旧俗),◆前代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元][揭傒斯]《彭州學記》:“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為賓主,治者狃聞習見,以遺風舊俗為可鄙,前言往行為可陋。”

一面如舊(一面如旧),◆同“一見如故”。◆《晉書‧張華傳》:“初,[陸機]兄弟志氣高爽,自以[吳]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國人士,見[華]一面如舊,欽[華]德範,如師資之禮焉。”

一見如舊(一见如旧),◆初次相見意氣相投,有如故交。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新唐書‧房玄齡傳》:“[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宋][蘇軾]《<范文正公集>敘》:“又十一年,遂與其季[德孺]同僚於[徐],皆一見如舊。”○[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二:“己巳之春,余來[詁經精舍]開課,適侍郎借寓湖樓,一見如舊。”亦作“一見如故”。○[宋][張洎]《賈氏譚錄》:“[李鄴侯]([李泌])為相日,[吳]人[顧況]西遊[長安],[鄴侯]一見如故。”○《水滸傳》第五八回:“一個是[花和尚][魯智深],一個是[青面獸][楊志],他二人一見如故。”○[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十:“余甲辰歲始至[新安],[蓮叔]一見如故。”○[草明]《延安人》:“她打算把肚子裏的歡喜和感激都掏出來,傳達給這位一見如故的陌生人。”◆补证条目■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唐李珏《故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時韋崖州作相,網羅賢雋,知公名,願與交。公袖文往謁,一見如舊。”

宿舊(宿旧),◆1.舊交;老友。○[北齊][顏之推]《還冤記‧孔基》:“[敞]尋喪亡,服制既除,[基]以宿舊,乃齎羊酒往看二子。”◆2.指舊部,舊有人員。○《舊唐書‧劉黑闥傳》:“[黑闥]盡收其器械及餘眾千餘人,於是[范願]、[高雅賢]等宿舊左右漸來歸附,眾至二千人。”◆3.長者;年長有德之人。○《北齊書‧李璵傳》:“[璵]意不願策名兩朝,雖以宿舊被徵,過事即絕朝請。”○[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試辟廱太學,鋒銳涉敏,同舍畏伏,尊以宿舊,垂三十年。”○[元][耶律楚材]《燕京崇壽禪院故圓通大師朗公碑銘》:“[崇壽禪院]者,寔[圓通國師]退老之舊居也,以師為宿舊之最,[承安]間堅請師為宗主住持,一歷十稔。”

鄉舊(乡旧),◆同鄉故舊。○《後漢書‧段熲傳》:“義從役久,戀鄉舊,皆悉反叛。”○《周書‧司馬裔傳》:“[河內]有四千餘家歸附,並[裔]之鄉舊。”

賢舊(贤旧),◆賢士舊臣。○《晉書‧禿髮利鹿孤載記》:“陛下宥臣於俘虜之中,顯同賢舊,每希攀龍附鳳,立尺寸之功。”

先舊(先旧),◆猶故舊。○《後漢書‧李固傳》:“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

無舊無新(无旧无新),◆謂不分是舊交或是新交。語本《尚書大傳》卷二上:“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毋故毋新。”一本作“毋故毋私”。○《後漢書‧申屠剛傳》:“臣聞[成王]幼少,[周公]攝政,聽言下賢,均權布寵,無舊無新,唯仁是親,動順天地,舉措不失。”

無舊(无旧),◆沒有舊交情。○《三國演義》第四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費詞說。”參見“無舊無新”。

烏臺舊案(乌台旧案),◆[宋][蘇軾]反對[王安石]新法,輾轉貶謫,賦詩托諷,被人彈劾,下御史臺問罪。時稱為“烏臺詩案”。事見[宋][朋九萬]《東坡烏台詩案》。後因以“烏臺舊案”為言官諫臣受迫害的典故。○[宋][劉克莊]《賀新郎‧再和前韻》詞:“不是先生瘖啞了,怕殺烏臺舊案。”○[清][劍心]《<轟天雷>題詞》:“此後抒辭宜作意,烏臺舊案認分明。”

通舊(通旧),◆與故舊交往。○[唐][李商隱]《祭韓氏老姑文》:“某等誠深通舊,情協先親,始自童子,至於成人。”

素舊(素旧),◆舊交。○《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

思舊(思旧),◆懷念舊事或舊友。○[晉][殷仲文]《解尚書表》:“今宸極反正,惟新告始,憲章既明,品物思舊。”○[南朝][梁][范雲]《贈張徐州謖》詩:“思舊昔言有,此道今已微。”○[唐][李咸用]《送趙舒處士歸廬山》詩:“思舊[江]雲斷,談玄嶽月移。”○[元][馬臻]《西湖晚思》詩:“老態多思舊,時情只貴新。”

守舊(守旧),◆1.拘泥於舊的看法或做法而不願改變。○《宋史‧歐陽修傳》:“[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餘習,鎪刻駢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老舍]《茶館》第三幕:“你那套[光緒]年間的辦法太守舊了。”◆2.保持住原來的樣子。○[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選姿》:“至其血色深紫,結而成胎,則其根本已緇,全無腳地可漂。及其生也,即服以水晶雲母,居以玉殿瓊樓,亦難望其變深為淺,但能守舊不遷,不致愈老愈黑,亦云幸矣。”○[清][薛福成]《考舊知新說》:“[中國]之病固在不能更新,尤在不能守舊。”◆3.戲曲術語。傳統戲曲舞臺裝置。過去傳統戲曲演出時所用的臺帳和作為背景使用的底幕。幕上繡有各種裝飾性圖案。

世舊(世旧),◆世交舊誼。○[唐][李嘉祐]《送張惟儉秀才入舉》詩:“以吾為世舊,憐爾繼家風。”○[宋][蘇軾]《辨舉王鞏札子》:“[鞏]與臣世舊,幼小相知,從臣為學,何名諂事?”

失舊(失旧),◆忘卻故舊情分。○《後漢書‧朱穆傳》:“昔在[仲尼]不失舊於[原壤],[楚嚴]不忍章於絕纓。”

舍舊謀新(舍旧谋新),◆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杜預]注:“可以謀立新功,不足念舊惠。”後指棄舊求新。○[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四:“若必舍舊謀新,責人以素所不習,亦非所以順人心而服士論也。”○[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開天足嘉惠同群,創體育喚起民魂。舍舊謀新,捉月拏雲,撇了家鄉,賸了孤身。”

少舊(少旧),◆少時有舊。亦指少年舊友。○《宋書‧向靖傳》:“﹝[向靖]﹞世居[京口],與[高祖]少舊。”○《北史‧楊津傳》:“司徒[馮誕]與[津]少結交友,而[津]見其貴寵,每恒退避……人或謂之曰:‘司徒,君之少舊,何自外也?’”

求舊(求旧),◆謂用人務求故老舊臣。○《書‧盤庚上》:“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唐][蘇頲]《授張仁願兵部尚書制》:“名遂身退,則聞告老;優賢尚齒,不忘求舊。”○[宋][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岩起》:“莫歎郎潛生白髮,聖朝求舊鄙鳶肩。”

親舊(亲旧),◆1.親近舊臣。○《國語‧周語中》:“王曰:‘利何如而內,何如而外?’對曰:‘尊貴,明賢,庸勳,長老,愛親,禮新,親舊。’”○《三國志‧魏志‧何夔傳》:“蓋禮賢親舊,帝王之常務也。”◆2.猶親故。○《三國志‧魏志‧王朗傳》:“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卹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新唐書‧崔祐甫傳》:“帝嘗謂曰:‘人言卿擬官多親舊,何耶?’”[魯迅]《華蓋集‧補白》:“譬如說到家族親舊,書上就有許多好看的形容詞:慈呀,愛呀,悌呀。”

情舊(情旧),◆舊交,老朋友。○[唐][劉長卿]《送鄭司直歸上都》詩:“因君報情舊,閒慢欲垂綸。”

破舊立新(破旧立新),◆除去舊的,樹立新的。如:破舊立新,移風易俗。

破舊(破旧),◆破敝陳舊。○[宋][俞文豹]《吹劍四錄》:“[王文正公]之父,見破舊文籍,必加整緝,片言一字,不敢委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五回:“他門口也有記認,或者掛着一把破蒲扇,或者掛着一個破燈籠,甚麼東西都說不定,總而言之,一定是個破舊不堪的。”○[葉聖陶]《曉行》:“靠着池的東南岸是一所破舊的農舍,屋後有一個水埠通到池面。”

門生故舊(门生故旧),◆指學生和舊友。○《西湖二集‧愚郡守玉殿生春》:“妒忌之人因見他門生故舊布滿朝班,說他恃寵專權。”○《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此外並說有三五起門生故舊,從清早就來了,卻在外書房等着求見。”

門舊(门旧),◆1.高門舊德。○《魏書‧高祐崔挺傳論》:“[高祐]學業優通,知名前世,儒俊之風,門舊不隕。”◆2.曾居門下的故舊。○《南史‧蔡撙傳》:“[武帝]嘗謂曰:‘卿門舊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門客[沈約]、[范岫]各已被升擢,此外無人。’”

率舊(率旧),◆謂遵循舊制。語出《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後漢書‧張衡傳》:“願陛下思惟所以稽古率舊,勿令刑德八柄,不由天子。”

論舊(论旧),◆猶話舊。○[清][喬崇修]《輓方石川》詩:“便道過[白田],訊我暫維舟。論舊語未畢,薦禰擬見收。”

流舊(流旧),◆外地遷入的人和祖居當地的人。○《後漢書‧劉虞傳》:“[虞]以恩厚得眾,懷被北州,百姓流舊,莫不痛惜焉。”○《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四年》:“北州百姓流舊莫不痛惜。”○[胡三省]注:“流者,他州人流入[幽州]者也;舊者,舊著籍[幽州]者也。”○[明][李贄]《初潭集‧君臣五‧強臣》:“[蘇峻]字[子高],少有才學,值中原亂,招合流舊,三千餘家,結壘本縣,宣示王化,收葬枯骨,遠近感悅。”

里舊(里旧),◆指有舊交的鄉親。○[宋][文瑩]《玉壺清話》卷十:“僕在[江]南為學士日,一里舊齎一寶帶,託僕投執政。”

老舊(老旧),◆1.故舊。○《北史‧恩幸傳‧抱嶷》:“十九年,以刺史從駕南征,以老舊,每見勞問,數道稱[嶷]之正直。”◆2.指老臣。○《金史‧逆臣傳‧紇石烈執中》:“才誠可取,雖在微賤皆當擢用,何必老舊始能立功。”◆3.陳舊。○[魯迅]《集外集拾遺‧老調子已經唱完》:“我想,凡有老舊的調子,一到有一個時候,是都應該唱完的。”

勞舊(劳旧),◆有功的舊臣。○《舊唐書‧張九齡傳》:“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唐][元稹]《郭釗等轉勛制》:“粵若十有二勳,以馭親賢,以詔勞舊,以稽秩序,以行慶賜。”

款舊(款旧),◆誠摯的友誼,老交情。○《北史‧高謙之傳》:“[謙之]與[袁翻]、[常景]、[酈道元]、[溫子昇]之徒,咸申款舊。”

舊族(旧族),◆指舊時曾有一定社會政治地位的家族。○《國語‧晉語四》:“昭舊族,愛親戚。”○[韋昭]注:“舊族,舊臣有功者之族。”○《南史‧王琨傳》:“以小女適[潁川][庾敬度],亦是舊族。”○[宋][梅堯臣]《葉大卿輓辭》之一:“舊族聲華遠,名藩治行存。”○《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美人道:‘寒家姓[平],[成都]舊族也。’”

舊治(旧治),◆從前或原來所管轄的地區。○[清][李漁]《比目魚‧假神》:“他既然選在[汀州],就是我們的舊治了。”

舊制,◆指旧时的制度。○《汉书·韦贤传》:“上於是乃復申明之,曰:‘孝宣皇帝尊孝武廟曰世宗,損益之禮,不敢有與焉。他皆如舊制。’”○又《朱博传》:“後二歲餘,朱博爲大司空,奏言:‘……臣愚以爲大司空官可罷,復置御史大夫,遵奉舊制。’”

舊志(旧志),◆從前的抱負。○[宋]陳傅良《懷同舍石天民編修》詩:“舊志益凋落,群書半遺忘。”

舊職(旧职),◆1.原先的職務。○《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復舊職。’”[三國][魏][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壽王]去侍從之娛,統東郡之任,其後皆克復舊職。”◆2.昔日的典章制度。○《國語‧周語中》:“余一人敢設飫禘焉,忠非親禮,而干舊職,以亂前好?”[韋昭]注:“舊職,故事。”○《孔子家語‧五帝德》:“﹝[虞舜]﹞叡明智通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堯]舊職,躬己而已。”

舊知(旧知),◆猶故交。○《三國志‧魏志‧袁術傳》:“吾備舊知,故陳至情。”○[南朝][宋][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方舟析舊知,對筵曠明牧。”○[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蔡先生]確是一個很念舊知的人。”

舊章(旧章),◆1.昔日的典章。○《書‧蔡仲之命》:“無作聰明亂舊章。”○[孔]傳:“無敢為小聰明,作異辯以變亂舊典文章。”○《史記‧秦始皇本紀》:“[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唐][元稹]《批王播謝官表》:“況[高祖][太宗]之法令具存,[德宗][憲考]之舊章猶在。”○[明][劉基]《擬連珠》之六二:“國有老臣,則舊章不求之野。”○[魯迅]《故事新編‧采薇》:“變亂舊章,原是應該征伐的。”◆2.古代的篇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隱秀》:“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范文瀾]注:“此本文章之妙境,學問至,自能偶遇,非可假力於做作。”

舊約(旧约),◆1.從前的約言;從前的盟約。○《後漢書‧梁統傳》:“丞相[王嘉]輕為穿鑿,虧除先帝舊約成律。”○[南唐][馮延巳]《采桑子》詞:“如今別館添蕭索,滿面啼痕,舊約猶存,忍把金環別與人!”◆2.指原先的契約。○[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前回說起的書,是繼《偽自由書》之後的《准風月談》,去年年底,早已被人約去……現在印起來,還是須照舊約的。”

舊院(旧院),◆在今之[南京],[明]朝為妓女叢聚之所。○[清][余懷]《板橋雜記‧雅游》:“[舊院],人稱[曲中],前門對[武定橋],後門在[鈔庫街],妓家鱗次,比屋而居。”○[清][孔尚任]《桃花扇‧餘韻》:“那長橋[舊院],是咱們熟遊之地。你也該去瞧瞧。”

舊雨今雨(旧雨今雨),◆謂老朋友與新朋友。○[宋][范成大]《題請息齋六言》之八:“冷煖舊雨今雨,是非一波萬波。”參見“舊雨”、“今雨”。

舊雨故知,◆喻称情谊深厚的老朋友。○巴金《谈〈憇园〉》:“我走过我离开十八年的故居。街道的面貌有了改变,房屋的面貌也有了改变。但是它们在我的眼里仍然十分亲切。我认识它,就像见到旧雨故知一样。”

舊雨故人,◆○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谓以前宾客遇雨也来,而今遇雨却不来了。后用“舊雨故人”指老友故交。○清尤侗《归元公六十次其元旦韵》之二:“浮雲今世變,舊雨故人稀。”

舊雨(旧雨),◆[唐][杜甫]《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謂過去賓客遇雨也來,而今遇雨卻不來了。後以“舊雨”作為老友的代稱。○[宋][張炎]《長亭怨》詞:“故人何許?渾忘了[江]南舊雨。”○[清][鈕琇]《觚賸‧金道洲復書》:“欣傳鯉素,耿耿生平,感舊雨之彌新,捧新詩而溯舊。”○[夏曾佑]《得歸將行》詩:“又舉離觴辭舊雨,為思身世怯登樓。”參見“今雨”。

舊游(旧游,◆見“舊遊”。

舊遊(舊遊),◆亦作“舊游”。◆1.昔日的游覽。○[唐][白居易]《憶舊游》詩:“憶舊遊,舊遊安在哉?舊遊之人半白首,舊遊之地多蒼苔。”○[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內閣‧偽畫致禍》:“當[高宗]南渡,追憶[汴京]繁盛,命諸工各想像舊游為圖。”◆2.昔日游覽的地方。○[元][張弘範]《臨江仙‧憶舊》詞:“回首舊游渾不見,蒼煙一片荒山。”○[明][文徵明]《寶幢寺寄石窩》詩:“久客懷歸問舊遊,雙娥精舍屋東頭。”◆3.昔日交游的友人。○[宋][蘇轍]《送柳子玉》詩:“舊游日零落,新輩誰與伍?”[清][陳維崧]《雙頭蓮‧留別集生》詞:“重來客舍,但數此地舊游都謝。”

舊營生(旧营生),◆原先謀生的行業。○[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您嫌這裏亂鬼當家別處尋生,只怕到那裏低三下四還幹舊營生。”

舊隱(旧隐),◆1.舊時的隱居處。○[唐][項斯]《送歸江州友人初下第》詩:“新春城外路,舊隱水邊村。”◆2.昔日的隱士。○[唐][吳融]《蕭縣道中》詩:“草堂舊隱終歸去,寄語巖猿莫曉驚。”

舊義,◆向来的教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愍度道人始欲過江,與一傖道人爲侣。謀曰:‘用舊義在江東,恐不辦得食。’”

舊儀(旧仪),◆猶古禮。○《漢書‧郊祀志下》:“[元帝]即位,遵舊儀,間歲正月,一幸[甘泉]郊[泰畤],又東至[河東]祠后土,西至[雍]祠[五畤]。”○《三國志‧魏志‧王粲傳》:“時舊儀廢弛,興造制度,[粲]恆典之。”○《舊唐書‧后妃傳下‧代宗睿真皇后沈氏》:“是用仰稽舊儀,敬崇大號,舉茲禮命,式遵前典。”

舊業(旧业),◆1.先人的事業。○《左傳‧哀公二十年》:“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非[晉]之所能及也。”○[晉][左思]《詠史》之二:“[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2.原有的產業、家業。○《漢書‧王莽傳上》:“﹝[莽]﹞又上書歸[孝哀皇帝]所益封邑,入錢獻田,殫盡舊業,為眾倡始。”○《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貽書》:“[王臣]思想要往都下尋訪親知,整理舊業,為歸鄉之計。”○[魯迅]《墳‧論“他媽的!”》:“至於大姓,實不過承祖宗餘蔭,以舊業驕人,空腹高心,當然使人不耐。”◆3.原來的職業。○《三國志‧魏志‧鍾會傳》:“百姓士民,安堵舊業。”◆4.指昔所從事的學業、學術。○[宋][王安石]《思王逢原》詩之三:“[中郎]舊業無兒付,[康子]高才有婦同。”○[清][黃景仁]《寄維衍》詩:“舊業已經拋竹北,故人常似隔星東。”◆5.舊時的園宅。○[唐][孟浩然]《尋白鶴岩張子容隱居》詩:“睹茲懷舊業,回策返吾廬。”○[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劉商》:“後出為[汴州]觀察判官,辭疾掛印,歸舊業。”

舊要(旧要),◆1.舊約,平昔相與期約之言。○《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紹]遣將攻之”[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載[袁紹]與[公孫瓚]書:“孤與足下既有前盟舊要,申之以討亂之誓。”○《晉書‧段匹磾傳》:“君若不忘舊要,與吾進討,君之惠也。”按,《廣雅‧釋言》:“要,約也。”◆2.猶故交。○[晉][陸機]《嘆逝賦》:“顧舊要於遺存,得十一於千百。”

舊言(旧言),◆平素交往的言談。○《荀子‧宥坐》:“去其故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楊倞]注:“舊言,平生之言。”

舊學(旧学),◆1.昔從之學;昔時所學。○《書‧說命下》:“台小子舊學于[甘盤],既乃遯于荒野。”○[宋][歐陽修]《觀文殿大學士晏公神道碑銘》:“天子曰:‘噫,予舊學之臣也。’乃留侍講。”○[宋][朱熹]《鵝湖寺和陸子壽》:“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元][袁桷][德平]《東湖聯句》:“舊學蕪三史,新居隘一廛。”◆2.指舊時我國學者所鑽研的義理、考據、詞章等學。徐念慈《余之小說觀》:“余約計今之購小說者,其百分之九十,出於舊學界而輸入新學說者。”

舊心(旧心),◆猶舊情。○《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舊心依依,實無薄意。”○[五代][齊己]《早鶯》詩:“曉來枝上千般語,應共桃花說舊心。”

舊鄉(旧乡),◆1.故鄉。○《楚辭‧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漢][張衡]《思玄賦》:“據[開陽]而頫盼兮,臨舊鄉之暗藹。”○[唐][沈佺期]《臨高臺》詩:“回首思舊鄉,雲山亂心曲。”○[魯迅]《彷徨‧在酒樓上》:“覺得北方固不是我的舊鄉,但南來又只能算一個客子。”◆2.指仙鄉。○《楚辭‧遠游》:“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姜亮夫]校注:“指仙聖所宅之地言。”

舊相識(旧相识),◆老熟人;舊相知。○《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於[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產]獻紵衣焉。”○《晉書‧陸機傳》:“[太康]末,與弟[雲]俱入[洛],造太常[張華]。○[華]素重其名,如舊相識。”○[唐][韓愈]《送靈師》詩:“還如舊相識,傾壺暢幽悁。”○《紅樓夢》第一○九回:“[岫煙]是[妙玉]的舊相識,先走去接他。”

舊物(旧物),◆1.指舊日的典章制度。○《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設官兆祀,不失舊物。”○[唐][柳宗元]《貞符》:“其後有賢帝曰[光武],克綏天下,復承舊物。”◆2.引申指國家舊有的基業。○[明][史可法]《復攝政睿親王書》:“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靈武],議者疵之,亦未嘗不許以行權,幸其光復舊物也。”◆3.先人的遺物;原來所有之物。○《晉書‧王獻之傳》:“[獻之]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群偷驚走。”○[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靈床上屏風,平生舊物。”○[唐][李白]《去婦詞》:“以此憔悴顏,空持舊物還。”◆4.舊人;過時的人。○《南史‧王僧虔傳》:“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耳。”○[宋][蘇轍]《移岳州謝狀》:“豈意聖神御極,恩貸深廣,不遺舊物,尚許北還。”○[宋][張孝祥]《代總得居士上葉樞密》:“伏念某邊徼微官,門闌舊物。”

舊文(旧文),◆1.指古代禮制所規定的車服器用等物的彩繪文飾。○《荀子‧王制》:“聲則凡非雅聲者舉廢,色則凡非舊文者舉息。”○[楊倞]注:“謂染綵、畫繢之事也。”◆2.前代的典籍。○[漢][王逸]《楚辭章句‧劉向<九嘆>序》:“典校經書,辯章舊文。”○[章炳麟]《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偽古文尚書》雖出自[東晉]人,而采輯舊文,皆有來歷。”○[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七篇:“然《世說》文字,間或與[裴][郭]二家書所記相同,殆亦猶《幽明錄》、《宣驗記》然,乃纂緝舊文,非由自造。”◆3.過去寫的文章。如[錢鍾書]著有《舊文四篇》。

舊望(旧望),◆1.向來的門第。○《晉書‧荀組傳》:“帝欲以[組]為司徒,以問太常[賀循]。○[循]曰:‘[組]舊望清重,忠勤顯著。’”◆2.舊家望族。○[宋][陸游]《答福州察推啟》:“恭惟某官城南舊望,[江]左名流。”

舊土,◆故土;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隶释·汉慎令刘脩碑》:“到官朞月,見臣吏,勑兒子,人命嘑吸不欲煩擾吏民,欲生見舊土,歸終於家。”○《晋书·王祥传》:“將死,烈欲還葬舊土,芬欲留葬京邑,祥流涕曰:‘不忘故鄉,仁也;不戀本土,達也。惟仁與達,吾二子有焉。’”

舊歲(旧岁),◆過去的一年;去年。○[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新年消暗雪,舊歲添絲縷。”○[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大人》:“舊歲客[雲南],日暮失道,入大山中。”

舊司(旧司),◆原來的職守。○[晉][陸雲]《喜霽賦》:“復火正之舊司兮,黜后土於重陰。”

舊説常談,◆指过时的平庸的理论和说法。○《魏书·崔浩传》:“淵言天時,是其所職,若論形勢,非彼所知。斯乃漢世舊説常談,施之於今,不合事宜也。”

舊手(旧手),◆老手。○《南史‧蕭子顯傳》:“[簡文]與[湘東王]令曰:‘[王筠]本自舊手,後進有[蕭愷]可稱,信為才子。’”[唐][白居易]《歲暮枉衢州張使君書並詩因以長句報之》:“萬言舊手才無敵,五字新題思有餘。”

舊是,◆本是。○唐元稹《寻西明寺僧不在》诗:“蓮池舊是無波水,莫逐狂風起浪心。”◆曾是。○唐李益《盐州过胡儿饮马泉》诗:“緑楊著水草如煙,舊是胡兒飲馬泉。”○宋苏轼《奉和陈贤良》:“三山舊是神仙地,引手東來一釣鼇。”

舊事(旧事),◆1.舊例;以前的典章制度。○《漢書‧禮樂志》:“大氐皆因[秦]舊事焉。”○[宋][葉適]《中奉大夫薛公墓志銘》:“按舊事,率年及六十者行之,余亦預往。”◆2.往事。○[唐][白居易]《得湖州崔十八使君書兼寄微之》詩:“故情歡喜開書後,舊事思量在眼前。”○[宋][蘇軾]《和子由蠶市》:“詩來使我感舊事,不悲去國悲流年。”○[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因此劇之外,別無善本,欲睹[崔][張]舊事,舍此無由。”

舊史(旧史),◆1.先前的史書。○[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餘則皆即用舊史。”○[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唐][杜甫]《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世家遺舊史,《道德》付今王。”◆2.特指《舊唐書》。○[宋][曾鞏]《<李白詩集>後序》:“《舊史》稱[白]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

舊識(旧识),◆老相識;舊知。○[南朝][陳]徐陵《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昔緣王事,遊踐貴鄉,日想山川,依然舊識。”○[唐][元稹]《春月》詩:“四鄰非舊識,無以話中腸。”○[宋][范成大]《題金牛洞》詩:“春風吹入[江]南陌,疊嶂雙峰如舊識。”○《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滿生]﹞有個父親舊識,出鎮[長安]。”○[魯迅]《彷徨‧傷逝》:“遷居以後,也疏遠了所有舊識的人。”

舊時(旧时),◆過去,昔日。○《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閒饗衛士於南宮,因閱視舊時衣物。”○[唐][劉禹錫]《烏衣巷》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五年前,我同一位知縣到[廣東]赴任去,在[三牌樓]找着一個舊時老鄰居。”○[柳亞子]《<燕子龕遺詩>序》:“邑廟新闢商場極絢爛,顧求舊時擔餳粥者弗可得。”

舊生(旧生),◆猶先儒。生,古時為儒者之稱。○[漢][王充]《論衡‧本性》:“昔儒舊生,著作篇章,莫不論說,莫能實定。”

舊山(旧山),◆1.故鄉;故居。○《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呂延濟]注:“謂枉曲船帆,來過舊居。”○[唐][高適]《封丘作》詩:“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唐][賈島]《寄宋州田中丞》詩:“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2.舊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皆未還[建鄴]舊山,旅葬[江陵]東郭。”按,《漢書‧地理志下》“非獨為奉山園”[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黃圖》謂陵冢為山。”

舊容(旧容),◆昔日的容貌。○[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舊日(旧日),◆往日;從前。○[唐][李白]《古風》之九:“[青門]種瓜人,舊日[東陵侯]。”○[唐][杜甫]《九日》詩之二:“舊日重陽日,傳盃不放盃。”○《紅樓夢》第一一七回:“只有[喜鸞]、[四姐兒]是[賈母]舊日鍾愛的。”

舊人(旧人),◆1.謂年高德劭的舊臣。○《書‧盤庚上》:“古我先王,亦惟圖任舊人共政。”○[孔]傳:“先王謀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明][張居正]《請乞優禮耆碩以光聖治疏》:“如蒙皇上俯念[階]為先朝元輔,當代舊人,特敕該部查照[嘉靖]年間事例,差行人一員齎敕前去存問,仍量加賞賚,用示優崇。”◆2.久於其位的人;原有的人員。○[唐][張九齡]《敕四鎮節度使王斛斯書》:“卿彼諸將,皆是舊人,既諳山川,又能料敵。”○[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予去國二十七年復來,自[周丞相][子充]一人外,皆無復舊人,雖吏胥亦無矣。”◆3.舊交;故人。○[漢][王充]《論衡‧問孔》:“[孔子]重賻舊人之恩,輕廢葬子之禮。”○[漢][王粲]《思友賦》:“行游目于林中,睹舊人之故場。”○[唐][劉禹錫]《與歌者何戡》詩:“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

舊曲(旧曲),◆1.古曲,對“新麴”而言。○《晉書‧樂志下》:“按[魏][晉]之世,有[孫氏]善弘舊曲……[朱生]善琵琶,尤發新聲。”弘,[清][李慈銘]《<晉書>札記》:“當作引。”○[南朝][陳]徐陵《折楊柳》詩:“[江陵]有舊曲,[洛]下作新聲。”◆2.指歌妓聚居之所。○[宋][姜夔]《琵琶仙》詞:“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

舊情(旧情),◆舊日的情誼。○[南朝][梁簡文帝]《半路溪》詩:“摘贈蘭澤芳,欲表同心句。先將動舊情,恐君疑妾妒。”○[宋]徐鉉《正初答鍾郎中見招》詩:“流年倏忽成陳事,春物依稀有舊情。”○[清][李漁]《奈何天‧計左》:“空勞去蝶返花叢,縱有舊情,不敢陪奉。”

舊前(旧前),◆方言。從前;以前。○[王汶石]《新結識的夥伴》:“舊前呀,男兒志在四方,五湖四海交朋友;如今,咱們女人也志在四方啦,咱們也是朋友遍天下。”○[柳青]《銅墻鐵壁》第九章:“她喜歡他的堅定,她敬佩他有見識--他上了回前線,比舊前更可愛了。”

舊年(旧年),◆1.前代,往古。○[南朝][宋][鮑照]《凌煙樓銘》:“悲積陳古,賞絕舊年。”◆2.新年的上一年;去年。○[唐][張說]《蘇摩遮》詩:“惟願聖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舊年。”○[宋][梅堯臣]《立春在元日》詩:“未肯欺殘臘,何曾占舊年。”○《紅樓夢》第三一回:“可記得舊年三月裏,他在這裏住着。”◆3.指春節。相對公曆元旦而言。○[魯迅]《花邊文學‧過年》:“今年[上海]的過舊年,比去年熱鬧。”◆补义条目■从前;往年。○《二程遗书》卷十九:“荆公舊年説話煞得,後來却自以爲不是,晚年盡支離了。”○《金史·乐志上》:“壯歲經行,恍然如故。舊年從游,依稀如昨。”

舊名(旧名),◆傳統的概念;原來的名稱。○《荀子‧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漢書‧諸侯王表序》:“[長沙]、[燕]、[代],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宋][楊萬里]《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淺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舊落(旧落),◆舊時的村落。○《宋書‧索虜傳論》:“村井空荒,無復鳴雞吠犬……故老遺氓,還號舊落。”○[隋][江總]《攝山栖霞寺碑》:“南瞻舊落,[顧悌]鎮戍之塢;北望荒村,[扈謙]卜筮之宅。”

舊流,◆世家子弟;祖上显贵之辈。○《魏书·世宗宣武帝纪》:“先朝勳臣,或身罹譴黜,子孫沉滯;或宦途失次,有替舊流,因而弗採,何以奬勸?”○《北史·恩幸传·茹皓》:“皓又爲弟聘安豐王延明妹,延明恥非舊流,不許。詳勸之云:‘欲覓官職,如何不與茹皓婚姻也?’延明乃從焉。”◆原来的河道。○《明史·地理志一》:“萬曆三十年,漳挾滏陽河北出,會於沙、洺諸河,而漳水之舊流益亂。”

舊林(旧林),◆指禽鳥往日栖息之所。也比喻故鄉。○[晉][陸機]《贈從兄車騎》詩:“孤獸思故藪,離鳥悲舊林。”○[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唐][張說]《和魏僕射還鄉》:“富貴還鄉國,光華滿舊林。”○[唐][李白]《留別王司馬嵩》詩:“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

舊勞(旧劳),◆1.猶久勞。○《書‧無逸》:“其在[高宗]時,舊勞于外。”○[鄭玄]注:“舊,猶久也。”◆2.指多年勞績。○[明][張居正]《辭免恩命疏》:“先臣[楊溥]、[劉健],事[仁孝]兩廟於青宮,咸以舊勞,遂躋台席。”

舊來(旧来),◆從前;向來。○《北史‧齊永安王浚傳》:“二兄舊來不甚了了,自登阼已後,識解頓進。”○[唐][張敬忠]《邊詞》:“[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宋][楊萬里]《試毗陵周壽墨池樣筆》詩:“舊來雞距說[宣城],近來墨池說[毗陵]。”○[魯迅]《<朝花夕拾>小引》:“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

舊款(旧款),◆猶舊交。○《北齊書‧袁聿修傳》:“[聿修]在尚書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饋。尚書[邢邵]與[聿修]舊款,每於省中語戲,常呼[聿修]為清郎。”○《北齊書‧儒林傳‧張景仁》:“[洪珍]死後,[長顒]猶存舊款,更相彌縫,得無墜退。”

舊科(旧科),◆從前的法律條文。○《晉書‧刑法志》:“命司空[陳群]……中郎[黃休]、[荀詵]等刪約舊科,旁采[漢]律,定為[魏]法。”○《宋書‧武帝紀下》:“杖罰雖有舊科,然職務殷碎,推坐相尋。”

舊居(旧居),◆舊宅;故居。○《後漢書‧安帝紀》:“民訛言相驚,棄捐舊居,老弱相攜,窮困道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縣民故[會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舊居猶存。’”[唐][杜甫]《得家書》詩:“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陳毅]《在天津新河某部營房夜宿》詩:“機關生活今調劑,愛此兵營以舊居。”

舊京(旧京),◆舊都;古都。○《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篤]以[關中]表裏山[河],先帝舊京,不宜改營[洛邑]。”○[晉][盧諶]《贈崔溫》詩:“北眺沙漠垂,南望舊京路。”○[明][莫止]《潼關》詩:“舊京想像千官入,餘恨逡巡六國還。”

舊教(旧教),◆1.往昔的政教。○《淮南子‧氾論訓》:“今世之法籍與時變,禮義與俗易,為學者循先襲業,據籍守舊教,以為非此不治,是猶持方枘而周員鑿也。”◆2.天主教別稱,以別於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以後所產生的基督教新教。

舊交(旧交),◆老朋友。○《戰國策‧秦策三》:“竭智能,示情素,蒙怨咎,欺舊交。”○《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使於[鄭],見[子產],如舊交。”○[宋][梅堯臣]《次答黃介夫七十韻》:“舊交半存歿,新知慕徒傾。”○[明][唐順之]《濟上別錢副使》詩:“問俗非吾土,逢君似舊交。”

舊家子(旧家子),◆世家子弟。○[魯迅]《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三)》:“當時的《時事新報》所斥為‘新偶像’者,終於也並沒有打動一點[中國]的舊家子的心。”

舊家(旧家),◆1.猶世家。指上代有勛勞和社會地位的家族。○[唐][李商隱]《為同州侍御上崔相國啟》:“此皆相國推[孔][李]之素分,念[國][高]之舊家。”○[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素秋》:“[俞慎],字[謹庵],[順天]舊家子。”○[魯迅]《花邊文學‧正是時候》:“雖然成家立業之後,他也許修家譜,造祠堂,儼然以舊家子弟自居,但這究竟是後話。”◆2.猶從前。○[宋][元]人詩詞中常用。○[宋][楊萬里]《答章漢直》詩:“老裏睡多吟裏少,舊家句熟近來生。”○[宋][周邦彥]《瑞龍吟》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金][元好問]《石州慢》詞:“舊家年少,也曾東抹西塗,鬢毛爭信星星卻。”

舊好(旧好),◆舊交;老相好。○《左傳‧桓公二年》:“公及[戎]盟于[唐],脩舊好也。”○《後漢書‧孔融傳》:“孤與[文舉]既非舊好,又於[鴻豫]亦無恩紀。”○[唐][耿湋]《奉送崔侍御和蕃》詩:“新恩明主啟,舊好使臣修。”○[清][孔尚任]《桃花扇‧傳歌》:“這[秦淮]名妓[李貞麗],是俺舊好,趁此春光,訪他閒話。”○[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翠》:“雖頃刻不忘[小翠],幸而對新人如覿舊好焉。”

舊國(旧国),◆1.故鄉。○《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成玄英]疏:“少失本邦,流離他邑,歸望桑梓,暢然喜歡。”○[唐][李白]《梁園吟》:“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唐][許棠]《吳保安傳》:“思老親於舊國,望松檟於先塋。”◆2.歷年長久的國家。○《左傳‧昭公十八年》:“[許]曰:‘余舊國也。’”◆3.原來的國家;故國。○《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贊》:“[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崔說神道碑》:“幸直和鄰,言歸舊國。”◆4.故都。○[唐][顧況]《奉酬茅山贈賜》詩:“鶴廟新家近,龍門舊國遙。”○[宋][楊萬里]《寄題南昌尉廳思賢亭》詩:“舊國有禾黍,荒阡猶石翁。”○[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三十一年還舊國,落花時節讀華章。”

舊館(旧馆),◆舊日的館舍。○[漢][張衡]《冢賦》:“掖門之西,十一餘半,下有直渠,上有平岸,舟車之道,交通舊館。”○[唐][孟浩然]《東京留別諸公》詩:“主人開舊館,留客醉[新豐]。”○[明][沈鯨]《雙珠記‧賣兒系珠》:“所經多舊館,浪跡重淒涼。”

舊管(旧管),◆猶原有。○[宋][辛棄疾]《雨中花慢》詞:“悵溪山舊管,風月新收。”○[宋][黃庭堅]《贈李輔聖》詩:“舊管新收幾妝鏡,流行坎止一虛舟。”

舊觀(旧观),◆I1.原先的印象、觀感。○《晉書‧王羲之傳》:“﹝[庾翼]﹞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歎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唐][孟郊]《送韓愈從軍》詩:“志士感恩起,變衣非變性;親賓改舊觀,僮僕生新敬。”◆2.原來的狀態。[宋][秦觀]《代程給事乞祝聖表》:“浮圖棟宇,次第告成,曾未踰年,已復舊觀。”○[清][吳偉業]《後東皋草堂歌》:“又見溪山改舊觀,雕欄碧檻今已矣。”◆II古舊的寺觀。○[宋][朱熹]《白鹿講會次卜丈韻》:“結屋幸容追舊觀,題名未許續遺編。”○[元][袁桷]《述懷寄砥平石》詩之三:“舊觀丹青復,諸天錦繡承。”

舊故(旧故),◆1.猶故舊。指舊友,舊交。○《禮記‧少儀》:“不道舊故,不戲色。”○[孔穎達]疏:“不道舊故者,不道說故舊之罪過。”○《楚辭‧遠游》:“思舊故以想像兮,長太息而掩涕。”○《後漢書‧皇甫規傳》:“今臣還督本土,糾舉諸郡,絕交離親,戮辱舊故,眾謗陰害,固其宜也。”○[宋][范成大]《送劉唐卿戶曹擢第西歸》詩:“四海西州多舊故,煩君問訊各如何。”◆2.往事。○[宋][曾鞏]《劉伯聲墓志銘》:“余校書史館,[伯聲]數過余,飲酒談笑,道舊故相樂也。”○[明][張居正]《答工部郎中劉公伯燮言用人毀譽書》:“即有一二親故,間一過從,不過相與道舊放,遣客懷而已。”◆3.老人之稱。○[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舅者,舊也;姑者,故也;舊故之者,老人之稱也。”

舊公煙(旧公烟),◆指[清]末[廣東]出產的“老公膏”,是用[印度]進口的鴉片煙熬成的煙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新人正躺在新床吃舊公煙呢。”

舊格(旧格),◆1.舊有的規章、條文。○[南朝][梁][江淹]《蕭驃騎發徐州三五教》:“咸依舊格,以赴戎麾。”○[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上》:“禮部舊格,本無等第。”◆2.原來的風格。○[宋][范成大]《次韻知郡安撫元夕賞倅廳紅梅》之一:“雖然媚蕩新粧別,只與橫斜舊格同。”

舊服(旧服),◆1.舊有的屬地。○《書‧仲虺之誥》:“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禹]舊服。”○[孔]傳:“言天與王勇智,應為民主,儀表天下,法正萬國,繼[禹]之功,統其故服。”◆2.昔所服行之事。○《書‧君牙》:“纘乃舊服,無忝祖考。”○[孔]傳:“繼汝先祖故所服忠勤,無辱累祖考之道。”◆3.從前的法則制度。

舊分(旧分),◆1.往昔的情分。○《太平廣記》卷二百引《抒情詩‧李蔚》:“﹝[蔚]﹞鎮[淮南]日,有布素之交[孫處士],不遠千里,逕來修謁。○[蔚]浹月留連。一日告發,[李]敦舊分,遊河祖送。”◆2.舊交。○[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故人親戚一日貴顯,能不忘舊者少;然不可以舊分望之,盡禮可也。”○[宋][余靖]《賀孫抗員外春晝端居》詩:“燕到捲簾如舊分,花開逢雨最閒愁。”

舊恩(旧恩),◆昔日的恩情。○《漢書‧宣帝紀》:“時掖庭令[張賀]嘗事[戾太子],思顧舊恩。”○[三國][魏][曹操]《短歌行》:“契闊談讌,心念舊恩。”○[宋][梅堯臣]《答新安錢學士》詩:“而今處窮僻,落莫思舊恩。”

舊惡(旧恶),◆1.過去的仇恨。○《論語‧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2.以往的過失、罪惡。○《新唐書‧趙彥昭傳》:“[彥昭]本以權幸進……於是殿中侍御史[郭震]劾暴舊惡。”

舊對(旧对),◆老對手。○《晉書‧周顗傳》:“[顗]在中朝時,能飲一石,及過[江],雖日醉,每稱無對。偶有舊對從北來,[顗]遇之欣然,乃出酒二石共飲,各大醉。”

舊典(旧典),◆1.舊時的制度、法則。○《書‧君牙》:“[君牙],乃惟由先正舊典時式。”○[孔穎達]疏:“惟當奉用先世正官之法,諸臣所行故事舊典,於是法則之。”○[漢][蔡邕]《故太尉喬公廟碑》:“值饉荒,諸郡飢餒,公開倉廩以貸,救其命。主者以舊典宜先請。”○《清史稿‧后妃傳序》:“[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2.古代的典籍。○[漢][班固]《東都賦》:“唯子頗識舊典,又徒馳騁乎末流。”○[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韓子]所見,蓋[周]之舊典禮經也。”◆3.老典故。○《紅樓夢》第七六回:“[黛玉]笑道:‘我說你不曾見過書呢,“吃餅”是舊典。○《唐書》《唐志》,你看了來再說。’”

舊地(旧地),◆1.曾經居住或到過的地方。○[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山陰]舊地,[王逸少]之池亭。”○[唐][劉長卿]《齊一和尚影堂》詩:“舊地愁看雙樹在,空堂只是一燈懸。”○[谷風]《加勒比海上的黃昏》:“現在舊地重游,怎能不觸景傷懷?”◆2.昔時的門第。地,地望。○《舊唐書‧高士廉傳》:“朝議以[山]東人士好自矜夸,雖復累葉陵遲,猶恃其舊地,女適他族,必多求聘財。”

舊德(旧德),◆1.謂先人的德澤;往日的恩德。○《易‧訟》:“食舊德,貞厲,終吉。”○《左傳‧成公十三年》:“[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唐][韓愈]《題楚昭王廟》詩:“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祭[昭王]。”○[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十餘代衍秀才家,舊德清門世所誇。”◆2.指德高望重的老臣。○[漢][蔡邕]《焦君贊》:“惜哉朝廷,喪茲舊德,恨以學士,將何法則。”○《三國志‧蜀志‧杜微傳》:“[建興]二年,丞相[亮]領[益州]牧,選迎皆妙簡舊德,以[秦宓]為別駕,[五梁]為功曹,[微]為主簿。”○《晉書‧何曾傳》:“可謂舊德老成,國之宗臣者也。”◆3.昔日的德行善績。○《史記‧張丞相列傳論》:“[任敖]以舊德用。”○《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舊德前功,罔不咸秩。”○[呂延濟]注:“耆舊美德,前代立功之人,無不皆序其功德也。”

舊常(旧常),◆1.昔日的法度。○《國語‧楚語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章炳麟]《國故論衡‧論式》:“經術已不行於王路,喪祭尚在,冠昏朝覲,猶弗能替舊常,故議禮之文亦獨至。”◆2.從前的常態。○[唐][韓愈]《韓滂墓志銘》:“為文詞一旦奇偉驟長,不類舊常。”

舊部(旧部),◆舊日的部屬。○《魏書‧序紀‧神元帝》:“德化大洽,諸舊部民,咸來歸附。”○[陳毅]《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舊班(旧班),◆從前的職位。班,位次。○[宋][蘇軾]《次韻錢穆父》:“老入[明光]踏舊班,染鬚那復唱《陽關》。”

舊愛(旧爱),◆1.昔日親愛之情。○《三國志‧吳志‧孫亮孫休等傳論》:“[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絃易張。”◆2.指從前所親愛的人。○[三國][魏][曹植]《閨情》詩之一:“人皆棄舊愛,君豈若平生。”○[南朝][梁][何遜]《贈諸游舊》詩:“新知雖已樂,舊愛盡暌違。”○[唐][白居易]《燕子樓》詩序:“[盼盼]念舊愛而不嫁,居是樓十餘年。”

今雨舊雨,◆同“舊雨今雨”。○清吴绮《金明池·集曾波阁》词:“砧杵動,離心欲冷,有今雨舊雨上客。”

交舊(交旧),◆舊友;老朋友。○《後漢書‧張奐傳》:“﹝[張奐]﹞既被錮,凡諸交舊莫敢為言。”○[宋][蘇軾]《次韻參寥寄少游》:“岩棲木石已皤然,交舊何人慰眼前?”[元][劉祁]《歸潛志》卷八:“會鄉里交舊,且求作詩文。”○[清]徐士鑾《宋艷‧駁辨》:“取石匣藏庫中,非交舊莫得見。”

簡舊,◆简陋陈旧。○《解放日报》1989.9.12:“朱德家陈设简旧,大家坐在古旧木椅上围着一张旧木圆桌进餐。”○《解放军报》2007.12.23:“如今,在校党委的关心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昔日简旧的校舍被一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所取代。”

懷舊(怀旧),◆懷念往事或故人。○[漢][班固]《西都賦》:“願賓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唐][元稹]《贈吳渠州從姨兄士則》詩:“淚因生別兼懷舊,迴首江山欲萬行。”○[元][劉壎]《隱居通議‧禮樂》:“余亦六十有六矣,老冉冉至,懷舊淒然。”○[廖承志]《致蔣經國先生信》:“人到高年,愈加懷舊。”

話舊(话旧),◆I敘談往事、舊誼。○[唐][李益]《下樓》詩:“話舊全應老,逢春喜又悲。”○[明][沈德符]《野獲編‧工部‧劉晉川司空》:“時[劉]以故少宰起田間,總督河漕,[吳]謁之。留款坐話舊良久,因留之飯。”○[胡也頻]《倒莫斯科去》二:“接着他們的談話又開始了,這是一番非常真摯的話舊。”◆II敘談往事、舊誼。○[唐][李益]《下樓》詩:“話舊全應老,逢春喜又悲。”○[明][沈德符]《野獲編‧工部‧劉晉川司空》:“時[劉]以故少宰起田間,總督河漕,[吳]謁之。留款坐話舊良久,因留之飯。”○[胡也頻]《倒莫斯科去》二:“接着他們的談話又開始了,這是一番非常真摯的話舊。”

故舊(故旧),◆1.舊交;舊友。○《論語‧泰伯》:“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漢書‧王莽傳上》:“﹝公﹞清靜樂道,溫良下士,惠於故舊,篤於師友。”○[元][王曄]《桃花女》第二摺:“我待親去埋殯他,也見的我一點不忘故舊之意。”○[駱賓基]《鄉親--康天剛》二:“現在他們望見雪車來了,都想能認識他是誰。是本村的呢,還是父親的故舊?”◆2.陳舊,過去。○[許杰]《<明日的文學>自序》:“但是深印在腦筋裏的故舊的遺毒,還一時不能洗清。”

古舊(古旧),◆1.陳舊。○《南史‧后妃傳上‧文安王皇后》:“太子為宮人製新麗衣裳及首飾,而后床帷陳故,古舊釵鑷十餘枚。”○[葉聖陶]《夜》:“她來回地踱着,背誦那些又古舊又拙劣的撫慰孩子的語句。”◆2.指古老。○[瞿秋白]《餓鄉紀程》五:“科學早已編入國立學校的教科書,卻直到如今,才有人認真聘請‘賽先生’到古舊的[中國]來。”參見“古老”。

感舊(感旧),◆懷念故舊。○《三國志‧魏志‧荀彧傳》:“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晉書‧華廙傳》:“帝後又登[陵雲臺],望見[廙]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

恩舊(恩旧),◆稱舊交。○《後漢書‧孔融傳》:“﹝[李膺]﹞問曰:‘高明祖父尚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南朝][宋][鮑照]《代白頭吟》:“人情賤恩舊,世議逐衰興。”○[唐][祖詠]《酬汴州李別駕贈》詩:“情因恩舊好,契託生死親。”

道舊(道旧),◆談論往事;敘說舊情。○《史記‧高祖本紀》:“道舊故為笑樂。”○[唐][李白]《建丑月十五日虎丘山夜宴序》:“笑向碧潭,與松石道舊。”○[宋][王庭珪]《贈胡紹立》詩引:“己卯秋,預[清江]高薦,復至[安成],訪別道舊,賦詩因以送行。”

從舊,◆依旧。○宋朱敦儒《鹧鸪天·正月十四夜》词:“留上客,换瑶觥,任教樓外曉參横。春風從舊偏憐我,那更姮娥是故人。”

長舊(长旧),◆謂長輩與老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一》:“訪其川居之士,云其鄉中父老作童兒時,已聞其長舊傳此,當是數百年骸矣。”

半新不舊(半新不旧),◆見“半新半舊”。

半新半舊(半新半旧),◆不新不舊。○《紅樓夢》第一一九回:“次日,[寶玉][賈蘭]換了半新半舊的衣服,欣然過來見了[王夫人]。”亦作“半新不舊”。○《醒世姻緣傳》第三回:“只見一個七八十歲的白鬚老兒,戴一頂牙色絨巾,穿一件半新不舊的褐子道袍。”○[瞿秋白]《赤都心史》十八:“鐘表鋪前新挂起半新不舊的招牌,也像暗暗的經受愁慘的況味。”○[周立波]《山鄉巨變》二:“[鄧秀梅]看他頭上戴一頂淺灰絨帽子,上身穿件半新不舊的青布棉襖。”

半面之舊(半面之旧),◆謂只見過一次面的舊交。○[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初應進士時,中朝無緦麻之親,達官無半面之舊。”○[宋][蘇軾]《代滕甫辨謗乞郡書》:“凡今游宦之士,稍與貴近之人有葭莩之親、半面之舊,則所至便蒙異待。”○[宋][司馬光]《邵堯夫先生哀辭》:“慕德聞風久,論交傾蓋新。何須半面舊,不待一言親。”

安土重舊(安土重旧),◆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後漢書‧南蠻傳》:“﹝蠻夷﹞外癡內黠,安土重舊。”○[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蠻夷者,外癡內黠,安土重舊,以其受異氣於天命,故待以不常之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