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

2030年前中国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面对中国向全世界作出的这一庄严承诺,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核电”)自觉把责任担在肩上。山东核电是海阳核电项目的业主单位,隶属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单体投资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首个开工建设并建成投运的核电站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山东核电一直把建设美好生态环境作为不懈的追求,在环境保卫战中冲锋在前,积极落实国家各项部署要求,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出自己的贡献。

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1)

海阳核电项目现场鸟瞰图(姜立波 摄)

海阳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预留两台扩建余地。8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约800亿度,可满足山东省13%的用电量,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约34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00万吨、二氧化硫20.8万吨、氮氧化物18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7.6万公顷,对改善能源结构和区域生态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打造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 深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全球能源发展的趋势。山东省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耗大省,清洁能源占比低,能源结构亟须优化。海阳核电作为山东省首个建成投运的核电站,对山东省能源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

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2)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汪映荣 摄)

核能供热创国内先河,年内建成“零碳”供暖城市。山东核电响应国家号召,于2018年8月启动了核能抽汽供热项目研究,并于当年供暖季在生产办公场所实施了核能抽汽供热,效果良好。2019年11月,核能供热一期工程7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投运,开创了国内先河,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山东省能源局委托独立第三方评估首季运行情况,结论是清洁、安全、稳定、高效,在技术上取得了核能利用效率的提升,经济上具备了与燃煤供热持平的竞争力,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将于2021年供暖季投运,届时将实现海阳城区居民核能供热全覆盖,创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预计每个供暖季节约原煤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减少当地80%废气排放,切实提高居民取暖体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建成的民生工程,该项目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聚焦低碳转型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在能源绿色低碳的重大转型中,山东核电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的“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要求,秉承创新发展理念,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生命线,在确保一期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加快推进后续项目建设的基础上,规划了“风光核储一体化”项目,开展核电抽汽供热、水热同产同送等核能综合利用,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能,致力于同步解决我国水资源紧张与北方地区清洁供暖需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核电除将继续致力于清洁高效发电外,还将在抽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储能、生态建设等方面逐步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胶东半岛建成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核动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科技驱动核能产业发展 创新开启技术升级新征程

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创新的意义,山东核电作为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海阳核电站的营运单位,全面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核电安全生产,聚焦核能拓展,聚焦技术能力提升,从组织机构、人才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创新理念,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2020年经科技部认定,山东核电凭借过硬的创新研发能力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山东核电还获得“中国核科普先进单位”“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科技项目板块,山东核电承担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集团级创新示范项目和国产化科技项目,正在执行的公司级科技项目近200项。海阳核能供热项目获得2020年度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热同产同送”项目的投运,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成为公司科技创新路上又一里程碑。

在科技成果板块,科技成果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奖励制度更加健全,2020年登记科技成果95项,2021年登记科技成果70项;依托公司技术委员会,开展首届科技奖评选工作,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在知识产权板块,全面营造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氛围,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将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融入公司业务工作的各个阶段;全力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实务能力,建立畅通的知识产权申请通道和咨询服务窗口,年度知识产权申请量较往年实现翻倍增长。

2021年,公司将高新技术企业要求融入科技及创新领域日常工作,打造核能产业新优势,启程智慧能源新跑道。持续进行管理体系优化,全面推进科技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全员知识产权意识,拓展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渠道,做好成果推广和应用转化。

实现智慧核能综合利用 拉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引擎

海阳核电结合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奋力建成大型核能综合利用基地,解决胶东区域供电、供热和供水问题,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拉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引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项目优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3)

海阳核能供热项目厂内换热首站

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4)

海阳核电一期工程

世界首个水热同传投运,打造“智慧小区”样本。山东核电水热同传项目作为世界首个水热同传实践工程,是海阳核能综合利用的新突破,首次实现了供热和供水的跨界组合,比传统分传技术节省投资约50%,节省运维成本约20%,提高了能源效率,降低了用能成本,为同步解决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方案。水热同传是海阳核电“智慧小区”项目的其中一部分。“智慧小区”包括供热、供水、储电、储热、光伏发电、智慧路灯等,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多能互补联合经济运行。该“智慧小区”作为智慧核能综合利用的试点,为后续大规模、大范围应用提供了参考样本。

布局风光核储一体化,实现智慧核能综合利用。山东省能源局发布的《2021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开展胶东半岛地区核能综合利用规划研究。面向“十四五”,核能综合利用这条新跑道将拓得更宽、夯得更实。在国家电投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上,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提出要重点把握好“构筑新跑道、提升新价值、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发挥新优势”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在“构筑创新智慧能源新跑道”中,要求“积极推进智慧核能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研究”,为海阳核电的核能综合利用提供了发展遵循。依托集团公司综合智慧能源的成熟模式和海阳市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的良好契机,海阳核电正在积极策划“风光核储一体化”项目,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存量设施和人才优势,加大核能多场景综合利用的创新和开发,加强与不同产业合作,通过核电同海水淡化、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储电、储热多能互补,向市场用户提供电、热、水、氢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智慧核能综合利用,为“十四五”核电发展做出典型示范。

聚焦民生提升百姓福祉 彰显央企社会责任担当

当我们怀着感恩之心去看待社会中一草一木时,已经与社会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每个人都有社会担当,企业更是在社会责任中,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多年来,海阳核电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在保民生就业、保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积极投入。

凝心聚力,做好对口帮扶。截至2020年底,扶贫总投入133.184万元,惠及贫困人口4666人,消费扶贫投入30.024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按照山东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部署,先后选派4名党员干部参加驻村扶贫,第一批两个包帮扶村已脱贫摘帽。

热心公益,构建和谐社区。已创造就业岗位每年约5000个,8台机组全部投产后,预计每年提供岗位9000个;连续12年开展“映山红—山核情”爱心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金82万余元,资助贫困学子1089人次。积极落实“远方助学”项目,2019年完成了陕西延川、河南商城、青海贵南及山东成武77名初、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持续开展慰问驻地周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学雷锋青年志愿者系列活动,平均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900余小时。2013年成为国内首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在建核电站,目前已连续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打造阳光精品工程形象。

开放透明,增进公众沟通。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工作,营造和谐共生氛围。近5年累计开展公众沟通活动355次,参与受众近30万人次,获“中国科普先进单位”、“全国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山东明确今年海洋生态环保(山东核电瞄准双碳)(5)

奋起

山东核电将坚决贯彻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新发展理念,大力抓好核安全文化建设,全力以赴确保1号、2号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扎实推进后续项目核准建设,积极拓展核能综合利用,为促进山东省能源转型升级,为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