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复制别人的成功(我们真的能够复制)

人如何复制别人的成功(我们真的能够复制)(1)

幸存者效应又叫作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你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大小无法判定)。当你只看到这个世界成功的低概率事件,而去用这个低概率事件衡量所有的事物,这就让自己的观念和判断陷入误区。

故事背景: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Abraham Wald)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

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主要观点

沃德教授坚持认为:

1、统计的样本,只涵盖平安返回的轰炸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并非是机尾不易被击中,而是因为机尾被击中的飞机早已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返航的飞机都依赖相同的救命稻草— 引擎尚好。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这个故事被后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效应:成功存活下来的,他们成功原因有很多,分析成功的数据,大多学不到什么,而失败者未能存活的数据,才是最有价值的,而往往这部分数据是被难以发掘的,这部分数据叫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效应”提醒我们:死去的人是不会说话的,失败者的声音是微弱的。在幸存者和成功者光环之下,往往没法找到失败的根源。

成功往往是相似的,而失败的原因却各有不同。当我们追随成功者的脚步,试图实现他们所达到的成就时,就发现根本无处“粘贴”。从成功的经验中,我们往往看到的只是小部分(小概率)的特点,而缺乏从整体上的全面认识,当然别人的成功就无法“复制”。将一切随机的、偶然的因素当作教科书去学习,所能得到的结果当然也是随机的了。

写在最后,历史往往由成功者书写,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成功经验,让我们变得更加焦虑和浮躁;而对失败的关注则显得尤为不足,我们知道的如何成功,却不知道如何避免失败。此外,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劲的努力根本不值一提。你所能看到的,别人也能看到。如何体现差别、突出个性、展现特点,更多的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避免不再重蹈覆辙,或许能够更顺利的达到你所想要的目的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