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芦都有什么样子(原本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

提到中国的入侵物种,大家想到的肯定有水葫芦,然而这两年,关于水葫芦的消息却越来越少了,许多水系中似乎也不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打赢了水葫芦歼灭战,水葫芦已经消失了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水葫芦都有什么样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水葫芦都有什么样子(原本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

水葫芦都有什么样子

提到中国的入侵物种,大家想到的肯定有水葫芦,然而这两年,关于水葫芦的消息却越来越少了,许多水系中似乎也不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打赢了水葫芦歼灭战,水葫芦已经消失了呢?

水葫芦如何入侵中国

水葫芦的官方名字叫做凤眼蓝,因为水葫芦通常漂浮于水面,叶片丛 生,叶柄呈海绵状葫芦体; 多数花为穗状花序,花瓣 6 枚,蓝紫色,其中一枚较大而中心带黄色,似凤眼状,这是凤眼蓝名字的由来。

水葫芦原产巴西,在很多地区,它是作为一种蔬菜存在的,比如爪哇人(东南亚的,不是塔图因的)有时会吃它的嫩茎叶和花序。中国台湾地区也有人把它当作一种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很难吃,这种植物并没有作为蔬菜在中国流行起来。

中国人1901年引进水葫芦的时候才是把它作为观赏植物引进的,后来,到了五六十年代被作为猪饲料推广。在这近50年的时间里,水葫芦都没有被开发出什么菜式,可见它应该是真的很难吃。

而这也为水葫芦泛滥提供了契机,水葫芦的繁殖能力极强,是世界上生长繁殖最快的水草之一,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种子可存活 5 ~ 20 年,13 ℃ 以上就可以繁殖,在 0 ~ 40 ℃ 均能生长,25 ~ 32 ℃ 生长最快,因此, 水葫芦可在绝大多数淡水水域快速繁殖。

在适宜条件下每 5 天 可繁殖 1株新植株,依此速率,1 株水葫芦 1年 之内可繁殖达到 1. 4 亿株,足以铺满 140 公顷的水面,依靠强大的繁殖能力,水葫芦很快就可以成为该水域的优势种群。

总结来说,水葫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几个阶段,1951 年以前,我国境内的水葫芦处于种群初建阶段,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地区,扩散情况并不严重,种群规模也较小,未带来大的入侵危害。

1951 ~ 1980 年水葫芦处于引入利用阶段。由于这个时期我国物质相对匮乏,水葫芦可用作养殖业饲料和田间肥料,且其繁殖速度极快,因此各地纷纷引入利用。

1981 年到至今,水葫芦处于快速扩散阶段,呈种群爆发式增长。以2015年广东为例, 全广东省的水葫芦生长面积在 1 0 0 0 平 方公里以上。

水葫芦的危害

水葫芦是国际公认 的十大入侵恶性杂草之一。由于南方地区良好的水热条件,且缺乏有效天敌,水葫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它们侵占本地水生植物生态位,导致原有的水生植物消亡,水体含氧量 降低,水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减少。影响该水域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平衡,对当地水资源功能的发挥构成威胁。

水葫芦导致水体进一步富营养化,尽管水葫芦本身具有 很强的水质净化作用,但当水葫芦的大量繁殖而没有被及时清理时,植株凋亡便 导致水体进一步富营养化。

水葫芦还造成航道堵塞、泄洪阻力增加,影响排涝,还会破坏景观,危害水电设施。所以水葫芦也称为“绿色污染元凶”,

水葫芦消失了吗?

其实在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也开展了水葫芦的治理,比如人工配合机械分区打捞;用割草船将水葫芦粉碎在水中等方式,但是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还在国内率先提出水葫芦“冬枯夏盛”的区域特点及分区治理的理念,同时采用“河道分类管理”、“春夏两次分步打捞”等技术及“U字形浮式拦草坝”、“塑料浮筒拦草网”等设施,使打捞效率提高了10-20倍。

他们还成功引进了水葫芦的天敌——水葫芦象甲(Neochetina eichhorniae & Neochetina bruchi),并采用新技术加快其繁殖速度,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北纬30度线附近地区的水葫芦生物防治。在确保环境安全前提下,他们筛选出安全有效的除草剂,提出“冬前用药”、“两次用药”等化学防治新技术,使水葫芦的越冬成活率从超过20%下降到3%以下。

不过因为水葫芦数量太过于庞大,所以并没有彻底根除水葫芦,在进入了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开始了对生态的综合治理,在对河流域水葫芦灾害发生机理、生态环境等做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利用3S技术检测水葫芦种群动态,建立灾情GIS数据库,提出水葫芦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及随机预测模型;试验比较与评价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控制方法对水葫芦控制的有效性和控制效果,打造综合防控体系。从而让水葫芦的入侵风险性处于可控状态。

所以说,水葫芦还没有消失,在许多流域,它还顽固存在,它依然在等待着机会反扑,所以我们说水葫芦消失了,还是太过于乐观了。中国要想彻底有效控养水葫芦,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水葫芦的未来

水葫芦最有前途的利用方式是充当生物燃料。在微波联合碱作用下,水葫芦有机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等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再经过纤维素酶作用后水解生成大量葡萄糖和木糖,这些糖经过进一步发酵可用来制取生物燃气,还可以制取酒精。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数据,每公顷水葫芦可以发酵产生70000立方米的生物燃气。不过如何寻找高效廉价方法使水葫芦高效降解成可资利用的还原糖,是利用其发酵制取酒精的关键步骤和技术难点。

现在这些技术才刚刚开始产业化,如果未来成本可控,对于治理改善水葫芦环境污染、发展清洁可再生的生物新能源、促进节能减排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