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1)

编者按: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机制、有课程、有评价、有基地、有保障的中小学“五有”劳动教育体系引领下,东莞全市中小学紧密结合市情、校情、学情,以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特色项目、基地培育、协同育人等五大项目为抓手,探索与实践具有东莞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齐参与的劳动教育工作新局面,劳动教育特色建设成果显著。

继首批5所学校获得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之后,今年东莞又有市第七高级中学、石排中学、南城阳光第四小学、石龙镇中心小学、石碣莞华小学、厚街镇前进小学共6所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第二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为充分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东莞市教育局联合南方 特别开设“聚焦特色劳动课程”栏目,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宣传6所特色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经验,向更多师生家长传递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劳动的魅力。

依托《劳动与技术》教材,实施“爱”生活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智”生活劳动教育;创设劳动空间,实施“义”生活劳动教育课程。这是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内容。

让劳动教育回归本质,石龙中心小学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构建“融合传统文化,五育并举”的“爱·智·义”生活劳动教育课程,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让学生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2)

构建“树人”劳动课程体系

围绕“以儿童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办学理念,近年来石龙中心小学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和专家论证,打造“树人教育”品牌理念体系,并成功获批成为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学校成立劳动教育科组,并构建了体系完善的“树人”劳动课程。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3)

学生在田间地头参与劳动。

●依托教材实施“爱”生活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既能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又能发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石龙中心小学将家务劳动列入学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列入各学段学生必备的课外作业,依托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各年级“家庭劳动清单”“学生居家劳动指南”,通过“课堂指导,家校合力,评价激励”组织实施“爱”生活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4)

五年级学生居家劳动指南。

比如,一年级学生居家劳动指南包括早晚刷牙、叠衣服等,五年级则要求学生整理卫生间、自己清洗运动鞋等。通过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劳动指南,营造人人参与、乐于参与的劳动氛围。“爱”生活劳动教育实施,不仅带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进一步链接家长,和谐家庭氛围。

●跨学科融合实施“智”生活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走向实践融合的重要渠道。以劳动教育为依托,石龙中心小学采用“以某门学科内容为主,整合劳动教育学科相关内容,实现综合渗透”“多门学科中的相似主题相互融合,实现学科间的协同共进”两种方法开展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教育,实施“智”生活劳动教育。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5)

学校融合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科学等学科,开发“校园树王国游记”劳动教育课程,学生在对校园树木进行养护过程中,进行诗歌创作、测量与计算、构图画画、制作树名牌等。

同时,学校聘请省级非遗传承人担任外聘教师,建设工作坊,开发实施新昌鼓非遗劳动技艺传承课程“鼓舞飞扬”,让学生走进一个真实、开放的情景中,主动去考察探究,设计制作、服务体验、动手实践,通过参与项目式的活动过程中实现自我的真实“体悟”,在活动中增加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创设劳动空间实施“义”生活劳动教育

劳动空间是推进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石龙中心小学通过构建教室小基地(班级绿植区)、学校中基地(校园本草体验园)、社会大基地(校外拓展区)创设涵盖学生成长全场景的劳动教育空间,并依托不同类型的基地开发“义”生活劳动教育课程,包括校园劳动教育课程和社区劳动教育课程。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6)

以校园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学校建设“校园本草”劳动教育体验区并开发实施“校园本草”课程,并让信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提炼总结“校园草本”劳动教育的教学环节:秒懂百科微视频知识学习(自学);种植并撰写种植日记,养护并撰写观察日记;收获、加工、分享并撰写心得体会。

该课程既传承了中医药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成长种下“医乃仁术”的道德种子。

劳动教育为学校品牌发展赋能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石龙中心小学通过开展“爱·智·义”生活劳动教育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了教师课程领导力,并赋能品牌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据显示,实施生活劳动教育课程以来,学校学生三项劳动技能以上掌握率超过98%,特别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参与生活劳动的比率超过90%,学生在生活劳动中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学校劳动教育科组成功申报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基于“六课型”教学体系的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劳动教育案例、论文、微课获得省市级奖励20余项。

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聚焦特色劳动课程④)(7)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获评东莞市第二批品牌学校、东莞市首批中小学品质课堂实验学校、东莞市首批中小学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校,劳动教育经验成果受到肯定与推广,《小小整理清洁师——叠衣服小能手》案例入选《构筑教育新生态》,“亲子共做家务”活动入选《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

【统筹】柴松方 王慧

【记者】黄婷

【设计】袁永平

素材来源:东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会、石龙中心小学

【作者】 黄婷;袁永平

教育莞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