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经典传统文化典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一:《了凡四训》数百年来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有很多人因为学习《了凡四训》而把自己的命,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100个经典传统文化典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100个经典传统文化典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0个经典传统文化典故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一:

《了凡四训》数百年来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有很多人因为学习《了凡四训》而把自己的命

运改好了。曾国藩读《了凡四训》后,要求后代子孙必须学习。2016年8月2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号召学习“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袁黄《了凡四训》专题。说明《了凡四训》,真实不虚,权威推荐。

日本天皇把《了凡四训》奉为治国宝典。日本企业界经营之圣,世界500强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早年学习《了凡四训》将其作为人生指导,并推荐给世界,你的人生要幸福必读《了凡四训》。这么成功的企业家都尊崇学习《了凡四训》,说明《了凡四训》确实可以把不好的命运改好,真实不虚。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字坤仪,是当时江南吴江县人,生于明世宗(世宗是明朝第十二代的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五百多年。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家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命运的真相,明白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改过向善,积功累德,揭示了把命运改好的秘诀。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不要被“命运”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好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数百年来影响无数人的励志宝典。

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有命运。我们怎么去把命运改好?我们好好的学习《了凡四训》,学了之后一定要去做,做了之后命运一定会改好的。所以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学习分享《了凡四训》的内容:

  【余童年丧父。】

  【余】是了凡先生自己称呼自己。【童年丧父】了凡先生童子时候就丧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了凡先生的母亲非常辛苦的把了凡先生养大,母亲的恩情大。所以我们自己长大了,要赶紧回报母亲的恩,让母亲早一点过上好的日子,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

《太上感应篇》说:“矜孤恤寡,敬老怀幼”,对于寡妇、年幼的孩子都应该更加的关心和帮助。

  【老母命弃举业学医。】

  【举业】就是读书求取功名,科举考试,考秀才、举人、进士,考起了就可以当官。他的母亲告诉他,不必去念书求取功名,劝他学医。

了凡先生童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把了凡先生养大,相信了凡先生特别孝顺母亲,听母亲的话,体会到母亲的心,顺从母亲的心意。

  【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可以养活自己,养生自己,也可以救济一些病苦之人。

古人中医给人看病是用仁爱的心给病人看病,不是说看病一定要收钱的,没有利益关系,中医的信念就是要把人救活,救死扶伤,尊重生命,所以可以救济病苦之人。病人富裕就会给一点钱感谢,所以可以养活自己。学会中医,自己也会保养自己的身体,保养自己的生命的生机,所以可以养生。

范仲淹先生是个孩子的时候跟算命先生讲,你看我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很惊奇,年纪小小就想当宰相。范仲淹先生又问你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说,你为什么从当宰相变成要当医生呢?范仲淹先生那么小的年龄就说:唯有良医跟良相可以救人。范仲淹那么小就以救人为人生的价值,所以范仲淹先生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好宰相。所以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以救人的人生价值观,今后一定会有出息的。所以了凡先生的母亲了不起,引导自己的儿子去学中医济人、救人、服务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自私自利为自己着想。

  【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希望你能夠学习一门技能,把医学学好了,将来能成为名医。【夙】旧时、以前的意思,这是你父亲对你的一个愿望。

俗话说“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有一门技能可以服务大众就可以谋生,如果没有技能,哪怕家里富有也会坐吃山空。所以古人看事情都是比较长远的。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后】了凡先生十五岁那一年,了凡先生到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慈云寺】:【慈】是慈悲,接人待物要处处慈悲。【云】做任何事情没有自私自利的私心。【寺】他原来的本意是指皇帝亲自直接管理指挥的一级单位叫寺。【修髯伟貌】修髯是胡须长得很长,相貌非常高大魁梧。【飘飘若仙】不象是凡人的样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道骨仙风的样子。【余敬礼之】了凡先生看到之后,对老人非常礼敬。说明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从小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懂规矩,是一个很有恭敬心的人。

寺院的起源:

汉代中央政府高级官职有「三公、九卿」。三公办公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府」,九卿办公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寺」。所谓「公府卿寺」。「寺」是皇帝直属的永久办事机构。宰相下面的办事机构称则为「部」,有六部,以「礼部」为首,礼部就是现在的教育部。

佛教最初到中国,是东汉明帝派特使至西域迎请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接受礼请,带着佛经到中国以后,由外交部接待,下榻于「鸿胪寺」。鸿胪寺即是现代的外交部,鸿胪寺卿就是外交部长。汉朝的制度,外交直接归皇帝管,不在宰相权限内。

两位法师到中国后,与朝野谈得非常融洽。中国人希望他们继续留下弘扬佛法,但因鸿胪寺仅是临时招待国宾的地方,不能永久居住。于是皇帝下令,就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增设一寺,命名「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佛寺,也就是推行佛陀教育的办事机构。

佛寺称「寺」,表示与皇帝底下办事机构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对佛陀教育的尊重。取名「白马」,表中国人心地淳厚。那时候的经书、佛像是白马从西域背过来的,为了不忘白马驮经的功劳,这座寺就取名为「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个佛陀教育的办事机构。直属皇帝管辖。换句话说,这是由皇帝亲自护法,向全国推广佛陀教育。我们在中国看到许多古代寺院的匾额,都写上「敕建」。说明这是皇帝下令所建的。而宰相所管辖的礼部,是掌管儒家等其他学说的教育机构。可以想象,由皇帝亲自推行的佛陀教育,必然是更快速而普及的深入民心。

  【语余曰。】

这个老人告诉了凡先生。

  【子仕路中人也。】

  【仕路】就是官场上的人。

这个老人好像是会看相的,一看到,你是个做官的命。

这一节就学习分享到这里,下一节继续学习分享。学习分享于2022年4月17日成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