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会有人在挑刺 挑刺的人永远存在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世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人和物。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也都有可能犯错。即便我们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并谨小慎微地顾虑到他人的看法,也总是无法做到让任何人都喜欢我们。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情,心里的喜恶自然就会不同。即便你已经把一件事情做得十分漂亮,也还是会招来一些莫名其妙的批评和冷眼。这样的批评永远会存在,不论你将来多么富有,多么有名望,不喜欢你的人会永远存在,那些毫无根据和非客观角度的批判与嘲讽也永远会出现。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会有人在挑刺 挑刺的人永远存在(1)

我们不该执着于那些来自无法喜欢上我们的人说出的任何言词,因为人的评判总是主观的。而主观的厌恶心理很难令人说出具有借鉴和警醒作用的批评。这种不合理的批评,要么出于嫉妒,要么出于某种心理歧视,对我们的自我提高丝毫没有积极意义。如果我们当真了,那么我们就注定输了。

这就如同,意大利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坚信哥白尼的“日心说”。在被迫流浪国外的途中,他充满激情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做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概括、补充纠正和发展,提出了关于宇宙的新理论。1592年,布鲁诺被骗回意大利,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临刑时,布鲁诺高呼:“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纪将会知道我的价值。”

的确,如今还有谁能说“日心说”是错误歪理呢?

教会能烧死布鲁诺,却烧不死“日心说”的事实真理。事实是怎样的,它就是怎样的。不论别人如何歪曲否认,事实都是不会改变的。也不论这个歪曲事实的人,是一百个人中的一个,还是一百个人中的九十九个,事实仍旧是事实。

对于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来说,她首次在2013年出版的《看见》这本个人成长告白书,成就了她人生的一个新契机,也是将她推向风波口浪尖的一剂催化剂。

随着这本《看见》销量轻松过100万册大关,而在柴静名利双收的同时,也继而引发了一场“砍柴”风波。自柴静爆出婚讯以来,网络上关于她的争执讨论越来越激烈,焦点也从柴静的私生活转向对其“新闻素养”的讨论。相继被知名记者闾丘露薇批评“不专业不称职,采访靠表演”,被央视主持人董路公开批评,说柴静的成名“依托于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他还认为柴静的采访依靠以情绪为主的表演等等。

而后,木子美又出来爆料柴静与其丈夫前情旧爱。相对于“砍柴”派而存在的是“挺柴”派,周云蓬、中山大学教授张志安都表示支持柴静,不久后,著名演员姚晨也加入“挺柴”行列。然而,对于外界,如何批评讥讽,如何挖掘隐私,柴静都选择了不争辩,不解释,也不愤怒。尽力保持着心内安静,坚持着自己该做的,仍旧努力地做好自己。正如她在私人博客里写到——“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她相信,真实的力量,不去理会那些恶意中伤,或者偏见误读。

在我们的内心,是该有一种自信和笃定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才不会在外界的质疑和挑刺嘲讽中,飘摇不定,动辄就疑惑失控。曾听人说,对那些故意重伤你的人,最好的报复不是与之争辩,而是让自己活得更好。我觉得很有道理。事实胜于雄辩。面对无理非议,我们无需争辩,自在从容,淡然处之,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才是更重要的。

记得电影《蓝莓之夜》里的小酒吧里,每天卖出几种口味的馅饼,偏偏是蓝莓口味的总是少有人喜欢。这并非蓝莓馅饼的错,只是许多人不懂欣赏它的味道。

事实上,在某些人的心里,我们就是那一块蓝莓馅饼,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他们的批评并不是真相。我们无需执着于改变他们的看法,更无需因他们的看法而自我改变。对于那些有失偏颇的批评,我们根本无需挂心,因为它实在微不足道。

无论你做得有多好都会有人在挑刺 挑刺的人永远存在(2)

对待生活,我们应该随喜。对待他人,我们应该随缘。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无法真心喜欢你,欣赏你的人,你便没有必要做出卑微姿态来迎合对方的口味喜好,更没有必要与其剑拔弩张成为死敌。因为,他不值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真正值得的人与事情上去,不要给自己的心灵制造无端的慌乱。所以,请记住,挑刺的人永远存在,而你并不是为了被挑刺而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