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

提起“缩骨功”,大家的第一反应想必都是武侠小说中的经典桥段。

毕竟将身体挤进一个只有膝盖高、看起来人根本钻不进去的小箱子,几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看似难以完成的事情,却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了。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

他不仅可以轻轻松松穿上幼童的无弹性衣衫,就连清脆的缩骨声都让围观者听得一清二楚。

他就是传承百年的缩骨功的唯一传人,王保合。

除了这个头衔以外,他还经常被后人称之为“鬼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属他凭借惊人的手速“赢走”李嘉诚4个亿投资的事。

王保合这位堪称传奇的人身上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如今的他又在何处大放异彩呢?


百年传承

提起王保合,河北吴桥县几乎没有人会不知道他的大名,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更是成就了这名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

在他的记忆中,自己打十几岁开始就在这里表演杂技,时至今日已经足足50多年。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2)

每当大家得知王保合先生今日要登台演出时,观众席上必定座无虚席,甚至还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1962年年初,王保合第一次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成为一名正式的杂技演员。

为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他决定在公共场合首次向众人表演独家绝技,缩骨功。

消息一经传出便勾起了众人的好奇心,缩骨功首演当天,舞台下方的观众席坐满了人。

看着如约而至的观众,这个年轻人欣喜不已,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还有一丝紧张。

这还是王保合第一次站在如此正式的舞台上表演杂技,面对众人期待的眼神,这场演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3)

恰在此时,主持人端着一个托盘缓缓走上了舞台,托盘上呈现的是一件3岁儿童的上衣。

表演道具的出现暂时缓解了王保合的紧张情绪,紧接着他便向众人一边展示一边解释道。

我可以轻轻松松地把它穿到身上,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地脱下来。

话音刚落,台下的观众便开始窃窃私语,他们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位说大话的年轻人。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的质疑,王保合连忙将手中的衣服放到观众手中一一进行检查。

确保是普通且没有任何弹性的衣服之后,他便在众人期待之下正式开始表演。

表演之前,王保合首先用一根布条将腰部勒紧,并声称要把自己的内脏提上去,把身体各处的关节拿下来。

听到这里,观众席上顿时发出一阵此起彼伏的笑声,玩儿杂耍的果然就是会唬人。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4)

谁知笑声未落,台上便传来奇怪的声音,前排的观众侧耳倾听,竟然是关节脱臼的声音。

几分钟后,王保合的关节真的如他所说“拿”了下来,紧接着他便轻轻松松地将儿童上衣套在了身上。

正当大家为眼前的这一幕惊讶不已时,他又将胸前的一排小扣子整整齐齐地系了起来。

看似一件3岁儿童才能穿上的衣服,不曾想穿在这位20岁年轻人的身上竟如此合身,简直量身定做一般。

你以为王保合的缩骨功到此就结束了吗?

不,这才刚刚开始。

紧接着,主持人便再次走上舞台,这一次她手中拿的是三个货真价实的玻璃酒瓶。

正当大家一脸疑惑时,王保合忽然将三个啤酒瓶依次塞进了衣服里,原来他的骨头与衣服之间还有这么大的空间。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5)

突如其来的绝技让现场观众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可别为了舞台演出,出了什么意外。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的不安与担心,王保合连忙解释道。

这就是缩骨功,它不会伤害元气,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就是有点耗费体力罢了。

事实真的如他所说吗?缩骨功难道真的轻轻松松就可以练成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为了这段表演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心血。

王保合于1944年出生在河北吴桥县的一个杂耍世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绝技大师。

为了养家糊口,爷爷王玉林和父亲王福寿学习了缩骨功,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王家的唯一传人。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6)

在父亲和爷爷的熏陶之下,王保合6岁开始习武,并通过盘腿、屈伸、下腰等柔功锻炼身体的韧性。

当然,这一切锻炼都属于准备阶段,缩骨功的真正精髓在于骨头的缩放自如,或者说将骨头卸掉再组合。

为了早日达到父亲和爷爷那种炉火纯青的地步,王保合不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无论是烈日酷暑还是严寒冰冻,年幼的他一直都光着膀子在练功房不停地坚持练习。

严酷的环境加上缩骨功本身的痛苦,王保合的童年用“艰辛”两个字来概括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除了外练以外,内修也是完成缩骨功最重要的一步,所以,他每天都会在子午卯酉时修炼内功心法。

气行周天再行肌肉皮肤,然后是气行脏腑,最后气贯全身,从而连成金刚不坏之身。

王保合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苦练从未中断,才造就了如今赫赫有名的“缩骨功”。


声名鹊起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7)

自从王保合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崭露头角之后,他的大名也逐渐在河北传播开来。

如果说当初的入行是为了养家糊口,那么如今的舞台对他来说就是一份职业与爱好。

每当王保合看着台下的观众为自己奋力鼓掌时,心中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

缩骨功对于他来说或许早已不是一份谋生的工具,而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种责任。

本以为这辈子就要停留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了,殊不知命运竟忽然有了一丝转机。

1992年的一天,王保合正在舞台上表演,不曾想刚好被路过的省慰问团领导发觉了。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8)

和大多数观众一样,省领导瞬间便被他的技艺惊呆了,自此便多次邀请他前往高级场所演出。

在“贵人”的帮助下,王保合的演出便一发不可收拾,演艺生涯更是越走越宽。

直到1999年,幸运的他又受河北省劳动厅邀请跟随某艺术团前往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

从未出过远门的王保合这一走就是数月,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城市,他唯一的乐趣就是给这些异乡人表演经典的缩骨功。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家乡人深爱的绝技到了香港仍然备受喜欢。

只是时间久了,人们对缩骨功的兴趣也逐渐降低,看着满堂喝彩声越来越小,王保合觉得是时候展示另外一个绝技了。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9)

来不及犹豫,他立刻便从后台拿出三个球两个碗和一根筷子,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

像往常一样,王保合在表演前照理邀请了很多观众来检查自己的道具。

这个习惯自从他登台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形成,其中的“功劳”还要感谢国外的一位知名魔术师。

其实在成名之前,王保合有幸去国外现场欣赏过这位魔术大师的表演,舞台上的精彩绝伦让他在台下都惊喜不已。

谁知当他在表演结束后好奇地跑过去希望看一下魔术大师的道具时,对方竟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那一刻王保合便意识到,魔术师的很多表演都是障眼法,也只有让观众真实相信,演艺这条路才不会越走越窄。

更何况自己的所有绝技都不是招摇撞骗,真本事出身是不怕任何人检验的。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0)

事实也果真如此,提前准备好的道具在观众们的检查之下并无任何问题,紧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三仙归洞”便开始上演了。

只见王保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三个球分别扣在两个碗里,手中的筷子凭空轻轻一挥,三个球竟神奇般地出现在了同一个碗中。

三个普普通通的球在他的指挥下宛如神仙,外面那个扣着的碗又宛如神仙的洞穴,这也正是“三仙归洞”名字的由来。

演出刚刚拉下帷幕,后台便走出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二话不说便握紧王保合的手称赞道。

您的绝技简直形同鬼手,着实让人佩服。

如此高的称赞让王保合心花怒放,只是此时的他还并不知道眼前这位对自己赞叹不已的人竟是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1)

董长官在舞台上的这番话很快就不胫而走,香港众多媒体很快便刊登出上演“鬼影变换球”的“鬼手”的报道。

他的“鬼手”之称也是由此而来,这一喊,便是几十年。

从香港回来没多久,王保合便收到了陆陆续续的国内电视台邀约,盛情难却的他最终接受了央视三台的邀请。

在三台摄像机不同角度同时摄录再慢放的科技手段之下,“三仙归洞”的玄机始终没被破解。

如此一来更加证实出王保合的“鬼手”之称并不是空穴来风,他的确是有很多绝技在身上的。

除此以外,他还经常到国外其他地方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所到之处赞誉不断,外国友人更是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无不惊叹神奇。

2007年6月,王保合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2)

眼看自己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的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大胆的主意,是否能通过这种优势来为家乡做点贡献呢?

恰逢此时省、市招商团要去香港招商,考虑到王保合曾去过香港而且有一技之长便邀其一同前去。

他自然不会错失这个机会,二话不说便于2008年4月再次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途。

面对人才济济的香港富人,这个初来乍到的老者始终没有怯场,反而还通过绝技赢得了满堂喝彩。

只不过此时的王保合还没有察觉到,人群中正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盯着自己。

紧接着便有一位花甲老人缓缓走了出来,他信誓旦旦地放出豪言:你如果当着我的面近距离再表演一次,我一定能看出些许端倪。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3)

对方的话并没有给王保合造成任何心理压力,他想都没想便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过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果我真的做到了,您就要答应为我们省投资4个亿。

话音刚落,这位老人便满口答应,别说4个亿,就是40个亿他也能拿得出来。

双方协商一致后,王保合便重新开始“三仙归洞”的表演,这场豪赌的成功他势在必得。

但为了让老人没有太多失望,他在表演的过程中特地将手速放慢了很多,尽管如此,其中的端倪还是没有被任何人察觉。

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演刚刚结束,这位老人便信守承诺地为河北省投资4个亿。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王保合欣喜不已,但当他得知对方的名字之后更加难以置信。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4)

原来这个人就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自此,王保合一招“三仙归洞”赢走李嘉诚4个亿的传奇故事便在坊间流传开来。


德艺双馨

在王保合几十年的演出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好奇的人追问道“三仙归洞”其中的原理。

每当听到这个问题时,他都会缄默不语。

被问的次数多了,王保合也只能简单地回答一个“手快”,而且事实确实也就是如此。

人们始终不相信这件事能如此简单的原因就是很少有人能有他这个毅力和魄力,努力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一种存在。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5)

众所周知,任何行业的机密都是不可轻易向外透露的,尤其是像魔术和杂技这种特殊行业。

所以王保合从来不会向外人巨细描述平日里是如何练习手速的,除了职业原因以外,他最担心的就是效仿。

早在年轻的时候,香港就有一些赌场盛情邀请他前往“帮忙”,想必“三仙归洞”用在纸牌或麻将上也可以吧。

得知此消息的王保合愤怒不已,他二话不说便拒绝了对方的邀请,即便是开再高的筹码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

无论是缩骨功还是“三仙归洞”,这都是前人们历经百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文化瑰宝。

抛开赌博违法不说,如此神圣的东西又怎能被这些肮脏的交易给亵渎呢?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6)

为了让更多的人打消这个主意,年迈的王保合老先生一有机会便向众人宣传反赌知识。

他不止一次地劝诫众人赌博不好,想要通过不法手段在赌博领域“大显身手”的更是天方夜谭。

相反,“三仙归洞”恰恰能更好地证明出赌场上很多“常胜将军”其实都是做了障眼法,远离赌博才是唯一的正道。

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弱小的,但王保合相信只要能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迷途知返。

所幸上天也没有辜负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者,他陆陆续续获得中国杂技魔术最高奖“金菊花”银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省级劳模等光荣称号。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绝技竟然还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录其中,王保合的后半生可谓是红的一发不可收拾。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7)

随着时间的流逝,舞台上的王保合也逐渐少了一丝年轻人的锐气,成了一位花甲老人。

如今的他即将80岁高龄,膝下子孙满堂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仍然有一件事始终放在心上挥之不去。

那就是关于绝技的传承。

王保合的弟子虽然有很多,但能得他真传的却少之又少,唯有“三仙归洞”有了传人。

遗憾的是,曾最让他引以为傲的缩骨功时至今日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与此同时也意味着这门独家绝技即将面临失传。

除此以外,王保合还有一项名为“深喉缝纫术”的绝技也即将面临失传,与缩骨功相比,他的痛心并未少半分。

鬼手王保合三仙归洞(鬼手王保合缩骨功传人)(18)

顾名思义,深喉缝纫术就是将银针“咽”到嗓子眼儿,通过腮来回运动,把针引纫上才算成功。

为此,王保合冒着生命危险辛辛苦苦学了7年才才连成,不曾想到了晚年竟同样没能寻得一个传人。

正当孩子们为父亲的心结一筹莫展时,这位老先生竟又一个人想开了:“缩骨功和深喉缝纫术已经不符合时代了,那就让它们从此消失吧。

王保合的话中虽然透露着一丝无奈,却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结语

来者落地生根,去者落叶归根。

对一个人而言,根是对生命的依恋和敬畏,对一个国家来说,根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肩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崇高使命的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应该顺应时代主流。

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守望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