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感情经典语录(聊斋志异橘树)

聊斋志异感情经典语录(聊斋志异橘树)(1)

1原文

陕西刘公,为兴化令。有道士来献盆树,视之,则小橘,细裁如指,摈弗受。

陕西省,有个刘公。这个陕西,就是今天的陕西,这个名字没变。这个地方有个姓刘的,做兴化县的县令。

兴化,是明清的县名,治所在今天的福建莆田县。这是到别的城市当县长了。我一直挺好奇,古时候,有没有方言。是不是北方人到了福建这个地方,能听得懂当地的土话,那个时候肯定是没有推广普通话啊。

这一天,来了个道士来找刘公。人这一当官,来找的人肯定是多的。当然,我是这么想,我也没当过官,平时也没人找。一到生日,除了电信公司能祝我生日快乐,平时没人能想得起来。

有个老道来看刘公,给刘公送来一个小盆栽。刘公一看,里面种着一棵橘树。不知道刘公怎么看出来这是棵橘树的,因为写着,这小树才跟手指头那么粗,也没开花,也没几个叶的,这要不是植物学家,是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

刘公一看这小树,觉得不适合自己,也就没要,就拒绝了道士,说我不要这东西。

2原文

刘有幼女,时六七岁,适值初度。道士云:“此不足供 大人清玩,聊祝女公子福寿耳。”乃受之。

刘公有个孩子,是个女儿,当时正好六七岁的样子,这天正好过生日。

老道一看,跟刘公说:这东西太小了,不是您玩的东西。正好您女儿过生日,就送给她当个生日礼物吧,祝她生日快乐。

刘公一听老道这么说,那这个礼物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而且礼物也不贵重,也说不上行贿,也就收下了。

你看,这送礼也得会送,这也是门学问,我在这方面就不行,提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的那种。

3原文

女一见,不胜爱悦。置诸闺闼,朝夕护之惟恐伤。刘任满,橘盈把矣。是年初结实。简装将行,以橘重 赘,谋弃之。

把这棵小盆栽拿到后面,刘公的女儿一看就喜欢上了。小孩子总是喜欢些小东西的。其实我现在这么大了,有时候还是喜欢玩玩具。觉得挺有意思的。可能是小时候太缺这些东西,长大了就童心未泯了吧。

刘公一看女儿这么喜欢,也挺高兴的。小姑娘抱着这盆小树,回到后宅,每天是爱护倍致,这点就比我强。我养什么东西都养不活,前些天养个乌龟都养死了。

就这样,过了几年,刘公的县官任期满了。合着过去的县官,跟现在的总统一样,每几年一调任。刘公要到别的地方去上班了。

等到这个时候,这棵小橘树在小女儿的照料下,已经长得有一把粗了。而且这一年,第一次结出了果实。

可刘公不会在意这些东西,只想着自己要搬家升官,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这一搬家,肯定能不要的东西就都不要了。

这棵橘树肯定就不能带走了。因为长得一把粗细,还结了果子,这就不是当初手指头那么粗的小盆栽了。

刘公就想着把橘树扔掉。这就是大人们的想法,不会在意孩子的感受。

4原文

女抱树娇啼。家人绐之曰:“暂去,且将复来。”女信之, 涕始止。又恐为大力者负之而去,立视家人移栽墀下,乃行。

大人想扔,可孩子不干啊。抱着树在那哭啊。家大人对孩子,肯定是先来软的。跟姑娘说:咱现在走,过些天还回来呢。

说实话,我是不喜欢大人用这种方式骗孩子的。讲道理就是了,不行就带着呗,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因为你一旦骗孩子,孩子以后就不信你了。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长就是用这种方式骗走我们的压岁钱的。好象现在的家长还是用这种方式,不知道古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爸爸一这么说,孩子也就信了,不哭了。可又想着,自己走了,家里没人,要是来个力气大的人,把树偷走了咋办。

孩子就找家里的下人,亲眼看着,把这棵树栽到土里,这下好了,种到地上了。看着种好了才走的。

那个时候也没有园林部门,不像现在,不能随便乱砍乱伐,树一般种到地上,就归国家了,跟电线杆子一样。

聊斋志异感情经典语录(聊斋志异橘树)(2)

5原文

女归,受庄 氏聘。庄丙戌登进士,释褐为兴化令。夫人大喜。窃意十余年,橘不 复存,及至,则橘已十围,实累累以千计。

女儿跟着家长上任到了别处。又过了些年,女儿长大了,嫁给了一个姓庄的人。也是个读书人。

而且学问还不错,在康熙四十五年,中了进士。这就有了做官的资格,国家给庄氏派了个官,正好又是兴化县的县令。

这下夫人大喜,当年的小女孩儿,现在已经变成县长夫人了。夫人想着,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棵小橘树,现在估计都不在了。

出嫁了,就跟着丈夫到处走,跟着又回到了兴化县。十来年过去了,县衙门还在老地方,也没搬家。

夫人回到那一看,那棵树不光在,而且长得很粗了。原文写已十围。

我还特意查了一下,这十围是多粗,查完了才知道,一般是个形容词,就是形容很粗了。

要是较真,好象是一米多粗的样子。我以前一直以为十围是十个人围起来那么粗。有时听评书里说这人腰阔十围,我总在想这人得长什么样子。

这棵树现在不光一米来粗,而且还结果子了,一下就结了上千颗。估计这也是个形容词,肯定没人爬上去数去,一共多少颗。不能跟人参果似的,结多少颗都有数。

聊斋志异感情经典语录(聊斋志异橘树)(3)

6原文

问之故役,皆云:“刘公去后, 橘甚茂而不实,此其初结也。”更奇之。庄任三年,繁实不懈;第四年,憔 悴无少华。夫人曰:“君任此不久矣。”至秋,果解任。

十多年了,县长换了,可下面的基层工作人员有的没换。夫人一问一直在这工作的人:这棵树这些年一直这样吗?

这些人回答说:自从刘公走了以后,这棵树一直长得很好,很茂盛,就是您走的那年结了一次果实以后,就再也没结果,今年您回来了,这才又结了一回。

夫人一听这个,更惊奇了。这个技能确实挺让人羡慕的。有驯兽的,没听说能训练植物的。

庄氏在这当县长,一当就当了三年,这三年里,这棵树是年年结果实。

到了第四年,这棵树还没结果,看着有些枯萎了。夫人看着这棵树说:老爷啊,看来你这个县长当不长了。

到了这年秋天,果然,庄氏下岗了。

7原文

异史氏曰:“橘 共有夙缘于女与何遇之巧也。其实也似感恩,其不华也似伤离。 物犹如此,而况于人乎”

蒲松龄说:这棵橘树,跟这个女人,是有缘呢?还是巧合呢?

看到这棵树结了这么多的果实,看着有些像感恩。看到树枯萎,感觉像是在伤感。

连一棵树都如此有感情,何况是人呢?

这篇小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们看故事,经常能看到动物有感情。蒲松龄把一株植物也写得这么有感情。用来比喻有的人还不如一棵树。不知道现实里,植物是不是真的也是有感情的。我想,应该也是有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