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

《底线》上周更新的剧情里,陶大明起诉葛睛睛的案子判了。

法院判定葛晴晴赔偿陶大明各项经济损失以及精神抚慰金等,总共近六十万元,这样的判决结果,虽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首先,被告葛睛睛不满意,从始至终,她都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其次,舆论不满意,在大多数人看来,葛睛睛仅仅做出民事赔偿是不够的的。

但是转念想来,这就是法官们的无奈之处。

我相信,无论是方远还是其他参审法官,他们都想要让葛睛睛受到重判,但是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如果不是葛睛睛作妖刻意抹黑陶大明,她的大部分做法都只是违背了道德底线,却没有触犯法律。

而且,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如果不是方远他们的努力,仅靠陶大明和徐天提供的证据,就连能够证明葛睛睛有没有尽到风险告知义务都还在未知之数。

道德审判靠的是情感,但是法律审判需要的却是证据,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哪怕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也没办法让对方受到法律制裁。

方远认为扶危救困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司法裁判应当维护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美德懿行,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

仔细想来,自从跟史咏谈恋爱以来,葛睛睛就已经把自己摆在了道德底线的对立面,输掉官司到也在情理之中。

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1)

电视剧《底线》截图

首先,葛睛睛对史咏,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掺杂了太多其他的元素。

当年,史咏家境很好,葛睛睛之所以会选择史咏,就是看中了史咏的家世。

其实,在此之前,葛睛睛早就知道史咏有家暴史,可是面对朋友的时候,葛睛睛一直都在为史咏的家暴行为洗白。

后来,葛睛睛知道史咏家生意不景气,也就萌生了分手的想法。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古人曾经这样说过,就连曾经恩爱的夫妻,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可能爆发矛盾,更何况葛睛睛并非真心喜欢史咏。

明明心里不喜欢史咏,但是面对史咏的纠缠时,葛睛睛却不愿意报警,因为她是一个网红,经常对外炫耀自己谈个富二代男友,倘若事情闹大肯定会崩人设。

一方面不愿意跟对方过下去,可是另一方面却又想要利用对方,再加上史咏的暴脾气,这样的两个人待在一起,不出问题反倒成了怪事了。

网上经常有人说,女性最大的悲哀是被男性物化,但是从葛睛睛的经历来看,很多时候,物化女性的,反倒是部分女性自己。

在这段所谓的恋爱经历中,葛睛睛一直把自己当成待价而沽的商品,史咏就是那个买家。

说实话,作为现代女性,想要追求好的物质生活没问题,毕竟生活是现实的,但是我想,既然选择了那个人,就应该做好同甘共苦的准备。

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2)

电视剧《底线》截图

其次,葛睛睛对穆子琪,也不是真正的友情,而是彻头彻尾的利用。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穆子琪那么善良的一个女孩,为什么会和葛睛睛做朋友。)

当初史咏纠缠葛睛睛的时候,穆子琪就劝她报警,可是葛睛睛为了自己富二代女朋友的人设,一直对外公开这件事。

后来,当史咏找上葛睛睛的时候,葛睛睛的第一反应就是投靠穆子琪。

这个案子的焦点,就在于葛睛睛有没有把史咏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告诉穆子琪,从而让穆子琪做好防范。

正如陶大明所说,他和穆子琪感情那么好,如果提前知道了史咏的危险性,穆子琪肯定会向他求助,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可是通过方远他们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史咏的危险性,葛睛睛只字未提,所以穆子琪没有丝毫戒备心理。

不难想象,当史咏找上门来的时候,穆子琪肯定还把他当成了一个正常人,还想着跟史咏讲道理,才受到了使用的伤害。

说句找骂的话,我能理解在史咏杀人过程中葛睛睛的恐惧心理,但是明知自己的朋友会受伤害甚至会丢掉性命,她却连报警电话都不愿意打这一点,我却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接受。

扎心的是,事情发生之后,葛睛睛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史咏那边,杀人者是史咏不假,但是穆子琪却是为她而死的,她却没有丝毫的愧疚之心,甚至一度想要消费这件事,为自己获取更大的利益。

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3)

电视剧《底线》截图

最后,葛睛睛对陶大明,从来都没有丝毫的共情心理。

整个闺蜜被杀案中,穆子琪是受害者不假,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葛睛睛和陶大明同样也是受害者。

但凡葛睛睛稍微有点良心,真诚地跟陶大明道歉,也许陶大明就不会再追究了(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葛睛睛提前尽到了危险告知义务)。

但是从始至终,葛睛睛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陶大明起诉她之后,为了洗白自己,她可着劲地抹黑陶大明。

为了伪装自己的白莲花形象,葛晴晴决定接受知名主播的采访,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煽动民众声讨陶大明,恶意造谣陶大明对感情不忠,拿着穆子琪的悲情敛财。

在葛睛睛的诱导下,大部分网民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仅凭着葛睛睛的单方面说辞,认定陶大明不是好人,对陶大明各种“追杀”。

先是害死了对方的爱人,后来又来抹黑陶大明,不得不承认,葛睛睛的内心够强大,不过,她内心的所谓强大,完全是建立在毫无道德底线的性格上。

就连到了法庭上,面对对方提供的确凿证据,她也毫无悔意,还在那里继续狡辩,甚至认为陶大宇是要逼死自己,好像所有的过错都是陶大明造成的,全然忘记,自己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自己才是那个始作俑者。

我自认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我想,换做我是葛睛睛,是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事情的,就算陶大明不说什么,自己也会尽力去弥补。

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4)

电视剧《底线》截图

为他人抱薪者,不可使之冻毙于风雪。

我们总这么说,现在看来,这句话用在这个案子上实在再合适不过了。

穆子琪出手相助,完全是因为内心的善念,可是她的这份善念,换来的却是赤裸裸地利用,就连她付出了自己的性命之后,也没有换来对方的感恩心理。

如果在这个案件上,陶大明败诉了,很可能会颠覆整个社会的道德期待,简而言之,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肯定不会再有人出手相助。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低的底线”。我们可以没那么高尚、没那么德高望重,但是不可以触及道德的底线,道德的底线是法律,触犯底线的后果就是接受相应的制裁。

就拿葛睛睛来说,如果她只是看中了史咏的家世跟史咏谈恋爱,如果她只是在穆子琪受伤害时没有冲出去跟穆子琪并肩作战,我们也只会说她道德有瑕疵,最多也不过对她进行道德谴责。

但是当她明知有危险,却没有对朋友尽到告知义务,害得穆子琪死于非命,后来打官司的时候,又想尽一切办法来抹黑陶大明的时候,她就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样的制裁,不仅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更是为了守护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

毕竟,“惩恶扬善”四个字,是存在先后关系的,那就是通过“惩恶”来实现“扬善”的目的。

故事之外,还得再说一句,真心佩服扮演葛睛睛的演员,只希望观众能够区分剧情和现实,不把对葛睛睛的怨恨发泄到演员身上。

为人抱薪者为何却冻于风雪(底线为他人抱薪者)(5)

电视剧《底线》截图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