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

文/时光了了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1)

铃木健仁在他的《人际关系趣谈》中提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有一颗善于理解他人的心。

什么叫做善于理解他人的心?

其实就是保持一种换位思考的状态,当你想要支使你的朋友或者同事甚至是亲人去做某件事时,你先要想一想换做是你,你愿不愿意去做这件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情,那就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2)

夏目通利有句话说得好:人类自我实现的意识很强,因此要有接纳别人的雅量,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处处透着斤斤计较,或者总是盛气凌人,那么他必将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实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面相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好相处。

如果一个人的面相十分温柔,那么人们就会觉得她一定很好相处,与之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的面相看着就很凶,那么人们一定就觉得她不好相处。

不过这种面相也不一定就是天生的,如果你后期愿意自我修养,你也会获得一种气质上的温柔。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3)

那么如何做到自我修养呢?只要牢记下面两点就可以。

不越界

大学生的宿舍生活有一个必备品,就是挂在床前面的遮光布,这种遮光布的遮光能力有从普通遮光到加厚遮光的不同等级。

如果遮光布的主人是比较介意灯光或者外界影响的,那么他就会选择加厚的。

如果遮光布的主人是比较大大咧咧的性格,对外界的环境不是那么敏感的,那么他就会选择一个普通款的,仅起到一个遮挡隐私的作用就行。

这种遮光布的存在有什么作用呢?

有人会回答说是为了遮光,当然这也是它的功能之一,但是其实它的背后还有另外一个隐藏的深意。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4)

大学不同于高中,也不同于初中,它不是家附近的小孩上学的地方,也不是一个镇的小孩上学的地方。

大学,是一个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在大家住到一起之前,彼此都不认识,生活习惯、日常作息……都不一样。

但是,开学的时候总归要住到一个宿舍里,本来大家就很陌生,还要几个人住在一起,难免会需要一些磨合的时间。

在彼此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就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此时,遮光布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当一个人拉上遮光布的时候,就意味着她进入了自己的空间,不管他睡或没睡,宿舍里面的人都不能再去打扰他,不能跨过遮光布这条“界”。

这种互相不越界的行为,会大大的减少矛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应该借鉴这个原理,时刻关注别人的“遮光布”有没有拉起来,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随意的跨越这条界线。

要知道,很多时候,一旦越过了那条界线,往往种种表象都会被撕裂,双方都会露出本性,打破精心粉饰出的太平。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5)

不强求

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人们应该加以学习和发扬。

但是,人们也要保持进步和思考,“勿施于人”的难道仅仅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么?

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强加给别人么?

答案是否定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虽然不是全部要按照对方的喜好来,但必定是要适当考虑对方的喜好的。

就像读书的时候,同学之间相约去上洗手间或者相约去吃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因为大家的生活节奏一样,都要在课间十分钟解决个人问题,所以可以互相陪伴。

但是,进入大学或者说进入职场之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不一样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规律,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用餐都不一定,这种时候你就不能强求他们和你保持同频。

其实,不强求别人,很大程度上也是避免进入自我内耗的情绪。

举个例子,当你想要邀请你的朋友和你出去玩时,对方拒绝了你,说“明天没有空,改天吧,我到时候约你”,这个时候如果你坦然接受,那么你的心情就不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改天约”到底意味着什么,知情识趣的人会心照不宣就此打住,再也不提此事。

假如你这个时候开始不停的询问,“为什么”“怎么了”……这样的话题,不仅让对方不舒服 ,还会让你陷入一些没必要的情绪之中。

例如:“她为什么不和我去玩”“她是不是讨厌我”,久而久之,对双方都很不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喜好,不要去强求别人和自己保持同频率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好的感觉(最舒服的相处模式)(6)

时光情感课堂: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定要切记两个原则:不越界、不强求。

因为,只有懂得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找到一种相对舒服的社交状态。

尊重对方,就是尊重自己,理解对方,就是理解自己。只有自己内心不强大的人才会一直影响到别人,所以要记得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样有利于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