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四则其三(论语说文之八十)

《笠翁对韵》之“三江”

撰稿:成宇 | 主讲:成宇

童声诵读:王宣博 诵读指导:王莹

上期答案

1.正对

2.反对

3.反对

4.正对

《笠翁对韵》之“三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1)。朱漆槛(2),碧纱窗。舞调对歌腔(3)。兴汉推马武(4),谏夏著龙逄(5)。四收列国(6)群王服,三筑高城(7)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8);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9)。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10)。停针对搁筑(一说为“搁笔”)(11),意懒对心降(12)。灯闪闪,月幢幢(13)。揽辔对飞艎(14)。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15)。酒量微酣琼杳颊(16),香尘漫印(一说为“掩映”)玉莲双(17)。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18);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19)。(对仗工稳,寓意美妙)

注释

(1)宝烛对银釭(gāng):宝烛,珍贵的蜡烛。银釭,银制的(油)灯。

(2)朱漆槛(jiàn):涂了红色油漆的栏杆。槛,栏杆。

(3)舞调对歌腔:舞调,跳舞时伴奏的乐曲。歌腔,唱歌的腔调、旋律。

(4)兴汉推马武:兴汉,复兴汉朝,指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马武,字子张,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推,推崇,推重。

(5)谏夏著龙逄(páng):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夏,指夏桀,夏朝末代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末代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著,显现,显扬。龙逄,关龙逄,见夏桀无道,曾强力谏争,被处死。

(6)四收列国:北宋初年大将曹彬降服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四个割据政权,统一天下。

(7)三筑高城:唐中宗时,大将张仁愿率军与突厥族作战,建了三座受降城以威镇北方,从此边境安宁。

(8)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台,凤凰台。秦弄玉,弄玉,秦穆公的女儿。典出刘向《列仙传》。当时有一个很会吹箫的人,名叫萧史,能用箫声模拟凤凰的鸣叫,弄玉爱上了他,秦穆公便把弄玉嫁给了他,并为他们建凤凰台。后来,萧史教弄玉吹箫,有凤凰飞来,夫妻乘凤升天而去。

(9)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讲的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反秦的故事。

(10)步辇(niǎn)对徒杠(gāng):步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轿子。徒杠,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另一种解释为轿子。

(11)停针对搁筑:停针,女子放下了手中的针线活。搁筑,男子放下了手里筑墙的工具。

(12)心降:降,同“祥”,安稳、平和的样子。心降,内心安稳、平和。

(13)幢幢(chuáng):朦胧的样子。

(14)揽辔(pèi)对飞艎(huáng):揽辔,挽住马缰。飞艎,飞驰的大型渡船。

(15)尨(máng):多毛的狗。

(16)酒量微酣(hān)琼(qióng)杳(yǎo)颊(jiá):微酣,饮酒微醉。琼杳颊:美女美丽的面颊。这句的意思是饮酒微醉时美女的面颊。

(17)香尘漫印玉莲双:玉莲双:女人的脚。晋石崇豪富骄奢,多蓄婢妾,布香尘于地,令诸姬行其上,以试鞋底之大小。

(18)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典出宋代文言传奇小说《流红记》。唐僖宗时,学士于祐在御沟拾一红叶,上题诗句,于祐也题诗其上,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上流,为宫女韩夫人得之。后为夫妇。韩题诗云:“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19)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传说舜帝死在苍梧之野,丫的妻娥皇、女英于湘江边啼哭,跃入湘江,殉情而死,她们的泪洒在竹上成斑点,后人把这种竹子称之为湘妃竹。

今天,我们讲“三江”,在“中华新韵”里归入“十唐”。它包括20个字,分别是:

双 扛 江 邦 尨 杠 庞 泷 降 缸 逄 桩 梆 罡 豇 窗 腔 跫 幢 撞

《笠翁对韵》不仅介绍音韵、对仗的基本知识,书中往往通过对仗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卷,讴歌了推动历史进程的英雄人物。

论语四则其三(论语说文之八十)(1)

我们经常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汉、唐宋确实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几座丰碑,出现了众多的历史风云人物,他们或统一天下,开疆拓土;或抵御外敌,保境安民;或仗义直谏,忠心为国;成为华夏民族公认的英雄形象。比如“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四收列国群王服”讲的是北宋初年大将曹彬降服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四个割据政权,帮助宋太祖统一天下的故事,“三筑高城众敌降”,讲的是唐朝大将张仁愿率军抵御突厥,建了三座受降城,威镇北方,保卫边疆的故事。再比如“兴汉推马武,谏夏著龙逄”,马武和关龙逄,一个是东汉的中兴之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另一个是夏朝的忠贞,忠君爱国,敢于犯颜直谏。这正符合了我国古代“文死谏,武死战”的忠臣标准。

论语四则其三(论语说文之八十)(2)

说到“文死谏”,我们自然就要提到魏征,魏征,字玄成,是唐太宗的重臣,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典型代表。因为他的犯颜直谏,唐太宗也惧他三分,据说有一次,李世民正在宫中把玩一只鹞子(也就是雀鹰),这时魏征进来了,李世民怕魏征说自己贪图玩乐,就赶紧把鹞子藏在怀里,魏征早就看在眼里,就故意慢慢吞吞地禀报公事,李世民也不敢把鹞子拿出来,最后鹞子被活活憋死了。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的例子很多,还经常写一些文章来劝谏唐太宗,最著名的就是《谏太宗十思疏》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句话从对仗的宽严来看,自然是宽对,从对仗的技巧看,它是一个“鼎足对”。所谓“鼎足对”,就是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仗,这种对仗形式并不多见,但在古诗文中也绝非仅有, 比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是鼎足对,再比如陕西潼关市葛洪岭有一个三柱亭,在三棵亭柱上挂对联,就需要鼎足对了,这幅对联是这样写的:黄鹤南飞,黄河北去;诸峰削立,诸夏中分;紫气东来,紫关西去。

论语四则其三(论语说文之八十)(3)

说完了文臣武将,我们再来看一位帝王,他就是汉高祖刘邦,在他为沛县亭长时,押送农民去骊山修陵。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据秦律,逃逸一人则全斩,刘邦干脆释放了所有人,与跟随他的十余人避难于芒砀山。一次夜行喝酒,大醉而归,见有大蛇挡道,刘邦拔剑斩之。落在后面的人在刘邦斩蛇的地方见一老妪啼哭,问之,则说:“吾儿乃白帝子,以蛇身挡道,为赤帝子杀”。说完老妪就忽然不见。此事传扬出去后,人们归心刘邦。刘邦的这个故事,浓缩成一个下联,就是“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和它相对的上联是“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这个上联介绍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详细内容我们可以见上面的注释。

论语四则其三(论语说文之八十)(4)

提到了爱情,在“三江”中还有这一组对仗,也讲述了爱情故事,这就是“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湘江”。“韩女题诗”的故事在上一期的“拾翠题红”中我们作了介绍,“湘妃竹”的典故,大家可以看上面的注释。这两个爱情故事,或传奇浪漫,或惊天动地,都感人肺腑,纯真的爱情历来是古诗文和对联的永恒主题;反之,古诗文和对联有的时候也会成就美好的姻缘。下面我们就讲一个对联招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晚清名臣左宗棠,在他年轻的时候,家乡有一姓周的富贵人家,想为自己的女儿招亲。条件就是女婿必须要才华出众,于是周家想出了对联招亲的办法,在朋友的怂恿之下,左宗棠前去对联招亲,周家先出了一幅上联“凤凰遍体文章”,他回答“螃蟹一身甲胄”,周家又出“解解解元之渴”,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就是连用了三个“解”字,前两个“解”组成叠音词,意思是“消除”,第三个“解”应该读“xiè”,和后面的“元”组成“解元”,“解元”是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一名。我们来看左宗棠是怎么对的,他的下联是“卜卜卜士之命”,前两个“卜”也组成了叠音词,是“占卜”的意思,第三个“卜”和后面的“士”组成“卜士”,“卜士”,就是占卜的术士。上下联叠词对叠词,“解元”对“卜士”,还是比较符合对仗规则的。周家再出“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他再对“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如果说前两幅对联只是平平之作的话,这副对联,可就看出了左宗棠胸中的丘壑了,周家的上联意思是饱读诗书,以求达到圣贤的境界,左宗棠的下联,表现自己不仅饱读诗书,还文武双全,事实上左宗棠确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能臣,后来他成为晚清的中兴之臣,对收复新疆和洋务运动都是有功之臣。左宗棠对出了这个下联,屏风后面的周小姐心中大喜,于是成就了美好姻缘。

本期试题

1.以“兴汉推马武”为上联,仿照原文以魏征的事例为内容,对出下联。

2.以“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为上联,仿照原文以唐太宗的事迹为内容,对出下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