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

主人公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是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和班昭的哥哥。在家庭的熏陶下,班固9岁即能作文章,读诗赋,16岁入太学,博览群书,对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班彪去世后,班固在父亲《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25年基本修成。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是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的弟弟、班昭的哥哥。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做兰台小吏,投笔从戎后,两次出使西域,万里封侯,为西域回归、打通丝绸之路,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从西域回洛阳后不久病逝,享年71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朝阳镇张阳村)。

班昭(公元45年—公元117年),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和班超的妹妹。班昭博学多才,爱好历史,完成班固未尽的《汉书》。号“大家[gū]”。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1)

洛阳应天门(来自网络)

东汉班家

班家在东汉十分显赫。

班固的成就主要在史学、文学方面,是文史大家,写成《汉书》。

班彪去世后,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父亲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撰写《汉书》。汉明帝刘庄永平五年(公元62年),正当班固全力撰写《汉书》的时候,有人向朝廷告发班固“私修国史”,明帝下诏扶风郡逮捕了班固,关进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私修国史”罪名很大,弟弟班超担心班固凶多吉少,便骑上快马赶赴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替班固申冤。班超的上疏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告诉了汉明帝,扶风郡守也将查抄的书稿送到洛阳。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下令立即释放,并召进京都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

东汉政权定都洛阳,可是,关中士绅们仍怀恋西汉建都长安的繁荣,认为东汉建都洛阳是错误的,希望朝廷迁回长安。班固认为洛阳更加适宜,于是作《两都赋》,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并从礼法的角度,歌颂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中兴汉室的功绩,宣扬洛阳建都的适宜性。到汉章帝刘炟建初七年(82年),班固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撰著,共计历时25年,实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开始的。班固还开创了史志目录这一体列。

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89年),窦宪率兵讨伐匈奴,班固被窦宪任命为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攻伐匈奴,并取得成功,进入窦宪幕府。后来,窦宪密谋叛乱,事发被革职,回到封地后被迫自杀。班固与窦宪关系密切,因而受到株连,也被免职。洛阳令种兢对班固素有积怨,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将班固逮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和帝得知班固已死,下诏谴责种兢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2)

落日

班超的成就是在西域,两次出使西域、万里封侯。

班固到洛阳担任兰台令史后,弟弟班超与母亲也随至洛阳,因家境贫寒,班超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有一次,明帝问及为救班固冒险上疏的班超的情况,班固据实以告,明帝非常欣赏班超的勇气和辩才,觉得他是个人才,便授班超为兰台令史,后来投笔从戎。

东汉政权建立初期,首要的是处理内部矛盾,西域诸国当时与中央王朝没有联系,被北匈奴所控制,屡次进犯河西(黄河以西)诸郡,使得边地人民不堪其苦。

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奉车都尉窦固等人率兵攻打北匈奴,班超投笔从戎后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班超一到军旅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他率兵进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与北匈奴交战,取得胜利。窦固很赏识他的才干,于是派他和从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他们先到达鄯善(今新疆罗布泊西南)国,设计杀死了北匈奴使者,使鄯善国王表示愿意归附朝廷,并把自己的王子送到洛阳作为人质。

班超完成使命后率众回师,并把情况向窦固作汇报。窦固非常高兴,上表奏明班超出使经过和所取得的成就,并请明帝再选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很欣赏班超的勇敢和谋略,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说出了“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的名言,下诏让窦固提拔班超担任军司马,让他继续完成出使的任务。窦固认为班超手下的人太少,想给他再拨一些人马。班超却说:“我只要带领原来跟从我的三十多人就足够了,如果发生意外,人多了反而更增加累赘。”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勇,西域各国全都派出王子到朝廷做人质,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王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西域与中央中断了65年的关系,至此才恢复。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但仍坚守了一年多。汉章帝刘炟即位后,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于阗百姓都放声大哭,不让班超回去。班超看到这种情况,也想留下完成立功异域的宏愿,便上书给汉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提出了依靠少数民族趁机平定西域各国的策略,被朝廷认可并取得成功,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之后,使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东汉王朝,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永元七年(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封地在今陕西汉中镇巴县),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

班超以他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31年中,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3)

新疆天山

班昭的成就主要是史学、文学方面。

班昭博学多才。14岁时,班昭嫁于同郡人曹世叔。 丈夫早年去世后,班昭清守妇规,气节品行非常好。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思念故土,上书朝廷请求回国。班昭为了能把班超召回国,上疏和帝,为兄请命。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还乡。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未完成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到东观藏书阁,将《汉书》续写完成。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邓太后(汉和帝皇后,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女)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班昭死后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曹大家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大姑村。

东汉窦家

在班固、班超的一生中,窦固和窦宪是两个重要人物,那么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呢?

这还要从西汉窦太后说起,同时,也有了中国煤炭记载的最早记录。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以前家境贫寒。

她的弟弟窦少君(广国)20岁时,流落到河南,被主人派到宜阳李沟山中烧炭。白天出苦力,晚上和上百烧炭工一起睡在石崖下。谁知道飞来横祸,一天夜里,他们住的窝棚被泥石流掩埋,上百名烧炭工都死于非命,只有窦少君因为体弱,在争抢床位时被工头排挤到了窝棚边缘的缘故,侥幸得以生还。

一下子死了这么多雇工,所有死者的家人都哭闹不休,窑主一家在河南宜阳呆不下去,只得远远地躲到长安城里避风头。窦少君也就跟着主人迁居长安。

大概是对自己大难不死的庆幸,窦少君到长安的第一件事,就是算了一卦,看看吉凶如何。谁知却得了一道丕极泰来的卦辞,说他不但再无性命之忧,而且就要成为皇亲国戚。

窦少君对这个算卦结果半信半疑,但是当他听说新皇后是观津窦氏,就有如梦初醒的感觉,壮着胆子上书自陈,说自己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弟弟。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4)

国际古植物大会会徽(义马银杏化石复原图)

接到上书的官员不敢怠慢,连忙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皇家。

汉文帝于是和窦皇后一起召见了他。

虽然他还记得曾与姐姐一起去采桑而不慎摔下树的事情,但窦皇后也不敢贸然认亲。直到他把当年姐姐临入宫前,与自己在驿站生离死别、沐发乞讨的情景回忆了一遍。窦皇后控制不住情绪,一把将弟弟紧紧地搂住,姐弟俩涕泪交加。文帝对妻子能够姐弟团聚,也颇为感慨,于是赏赐了窦氏兄弟田地宅院,还有大笔金钱,让他们就近住在长安(陕西扶凤,窦家和班家是老乡)。后来他成了谦谦君子,时间长了,不但不参与政事,就连国舅爷的尊贵身份都自觉地忽略不计。

西汉末期,由于王莽的思想观念太过超前,改革失败,刘汉复兴。光武帝刘秀在西北地区控制权的争夺中得到了窦广国的七世孙窦融的支持,成为刘秀的东汉开国功臣。窦融后来官至大司空、卫尉,封安丰侯。

窦宪则是窦融的曾孙,窦固是窦融的侄子,窦固是窦宪的同门爷爷。在东汉历史上,窦宪没有窦融、窦固品行好,经常干出些十分出格的事情。比如他侵夺沁水公主的园田,还有他怕都乡侯刘畅受宠于窦太后(窦宪的姐姐,汉和帝的母亲)就派刺客刺杀了刘畅,等等,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但他借杀死刘畅赎死借机攻打匈奴,消灭北匈奴,最终迫使北匈奴西迁(匈奴人西迁打败了阿兰人、哥特人,还和日耳曼人联手打败了罗马人),从而引发亚欧民族大迁徙而名载史册。论功绩窦宪是窦氏家族最大的,不过他的势力太大,最终被汉和帝发动政变,窦氏家族被遣就国,窦宪及几个兄弟到了各自封地被逼自杀。

东汉窦家是皇亲外戚。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5)

胡杨

成语典故一:投笔从戎[tóu bǐ cóng róng]出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永平五年汉明帝时期,班固被召到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班超和母亲也来到洛阳。有一次,汉明帝问班固他的弟弟班超在做什么,班固回答说家境穷困,班超在给官府抄书。汉明帝就让班超任兰台令吏。期间,班超曾经掷笔长叹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但也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投笔从戎后,班超为东汉王朝经略西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语原文一: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成语典故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bù rù hǔxué,yān dé hǔzǐ]出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复句成语。

窦固第一次派班超和郭恂带人出使西域,他们首先来到鄯善国。鄯善国王开始时对他们非常尊重,礼节也很周到,但是没过几天,就变得冷淡起来。班超对手下说:“这必定是北匈奴的使者来了,鄯善国王是归顺汉朝还是归顺匈奴态度摇摆不定。”

于是班超把接待他们的人叫来,故意骗他说:“匈奴使者已经来了几天,此时住在哪里?”那个人非常惶恐,不得不说出了实际情况,班超的判断完全正确。班超把这个人关起来,然后把36名部下全部召集在一起,跟他们一同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班超故意激怒他们,说道:“你们和我都在这鄯善国,只有建立大功,才能求得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不过几天,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就变了。如果鄯善国王逮捕我们,并把我们送给匈奴,那么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你们看,我们应当如何怎么办?”

他的部下说:“现在处于危急关头,我们无论是生是死,都听从司马您的命令。”于是班超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事到如今,只有一计可行,我们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使团,让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这样他们必会非常震惊,我们也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鄯善国王就会吓破了胆,我们也就大功告成,功业也得以建立了。”

有人问道:“这件事是不是与从事郭恂商量一下。”

班超愤怒地说道:“是凶是吉就在今天。郭恂不过是个文官,听到这个计划必然害怕,说不定还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掉性命,这岂是大丈夫所为!”

于是众人同意跟着班超干。当天夜里,班超率领众人前往匈奴使团驻地,借助夜黑风高的恶劣天气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都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把这件事告诉郭恂。郭恂听后大惊失色,还在脸上流露出行动不告诉他的表情。班超察言观色,马上对他说:“从事虽然没有参加行动,但我们怎么会独占功劳呢?”郭恂听了这话非常高兴。

接着,班超请来鄯善国王,并把匈奴使者的头颅给他看,鄯善国王及其臣民为之震惊。班超晓谕并且抚慰他们,于是国王终于决定归顺汉朝,并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当人质。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6)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新疆博物馆展品说明)

成语典故三:不分伯仲[bù fēn bó zhòng]、文人相轻[wén rén xiāng qīng]出自三国·曹丕《曲论·论文》

傅毅与班固都是东汉有名的文史学家,均为扶风郡人,经历也极为相似,班固16岁时到京城洛阳太学求学,与傅毅成为同学,一起在太学中崭露头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被召进京都洛阳皇家校书部,拜为兰台令史,掌管和校定皇家图书,二人又在京城洛阳相遇。

汉明帝时期,要求百官作《神爵颂》,班固、傅毅献赋,均得到了汉明帝的称赞,平分秋色。 在反对迁都长安问题上,班固作《两都赋》,傅毅也作了《洛都赋》、《反都赋》。汉章帝即位后,召傅毅为兰台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显宗颂》十篇,显于朝廷, 班固心中颇有不平,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讥讽傅毅“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千古话题。

成语原文三: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之。

·李白田园言怀》:“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主要人物(成语典故之班超)(7)

洛阳牡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