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

她,是唐代奇女子。

相传她出生时,母亲曾梦到一个巨人,那人给她一杆秤说:“持此秤量天下士”!果然,后来上官婉儿以诗才闻名天下。当位高权重的她,化着红梅妆,点评着天下诗文时,世人皆说:她影响了一代文风。

然而,这样的才女又是悲情的。她斡旋宫朝数十载,长伴“女强人”武则天、太平公主身边,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李隆基杀害的命运。

她叫上官婉儿。有人说,她是大唐的一朵凌寒之梅,也有人说她是个“祸乱朝堂的妖孽”。但这一切,于她而言再没了意义。

1000多年后的2013年9月11日,一条非常有意思的微博吸引了网友们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

站在墓穴里,凝望着上官婉儿的骨胳,我浑身发抖、激动。想蹲下去,抚摸一下。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学者于赓哲教授,当天发在自己微博上的内容。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1)

于教授之所以会说这样一句话,是因为这一天他刚刚来到陕西新发现的上官婉儿墓地现场。得知曾搅动唐代风云的大才女,就葬在此地,他怎能不激动?

随后,这位教授很快又删除了这条微博。至于原因,则是他认为这样说是不太严谨的,毕竟刚刚发现的骨胳,在没有研究结果出来前,没人能断定它们是不是属于上官婉儿。

虽然这位教授的微博删得很快,但“上官婉儿墓被发现” 这条信息,还是很快就上了热搜。

各地考古界沸腾了:没想到找了这么多年,居然会在今年被发现;

各地历史学者们也沸腾了:如果墓葬里的文物够丰富,那么关于她,甚至包括太平公主、武则天的诸多历史真相,或将被逐一揭开。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颇奇特的现象:大量姓上官的国人也急了。据西安的文物专家们所言,自上官婉儿墓被发现后,他们陆陆续续接到了很多姓上官的社会人士的电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切,要从墓地的意外被发现,开始说起。

一:考古人员的无限欣喜

上官婉儿墓的发现地是在咸阳市渭城区的一个普通村庄旁边,它距离当地的国际机场仅4.2公里。

2013年6月份,当地要新修一条通往新工业园地的道路。按照惯例,施工单位邀请了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这一带尚未开发过的区域进行考古调研。很快,勘探结果就出来了:这里真的有一座大型墓葬!

说实话,此时负责发掘这座墓葬的专家,对这样一个结果既不是很意外、也并不算太兴奋。毕竟,在西安、咸阳这些地方,发现一座唐墓真的是太正常了。

再说,这里距离长安城遗址也不过才25公里的距离。专家们判断,这大不了就是一个贵族的墓地,不一定有什么大的研究价值!

倒是附近的村民们,很是兴奋。这墓原本在一位村民家的桃园下面,听说墓葬规模不小,村民非常激动,连连跟专家们回忆说:“难怪我们家的桃子比别家都要好!”

对于这种说法,专家们也只能一笑而过。

8月初,考古队的发掘工作,终于按部就班地开始了。他们发现,这座墓应该是一个等级较高的墓葬,毕竟它有着正统的斜坡墓道、5个天井、砖券的墓室 。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2)

但挖着挖着,大伙儿刚刚燃起一点点的热情,硬是被现实浇灭了。

原来是:一般来说,唐代王公贵族的墓地,壁画都会是非常优美的,这与大唐较高的艺术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但眼前这个墓,墙壁上只有最简单、最薄的白灰浆水。

墓葬内部的壁画细节,为何会与气派的外观产生这么大的矛盾?难道,墓主人的身份很复杂?

随着挖掘的持续,墓葬的全景就出现在专家们面前:

首先,墓室被破坏得很严重,墙砖被揭得几乎一块不剩,棺床也被彻底铲平了。棺椁不知所踪,墓里仅剩下两块骨骸,不知它的主人是谁。

其次,陪葬物品相对稀少,共发现了170余件陶俑,它们体积不大、种类也单一。看起来,建墓是相对仓促的决定。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3)

“唉,又被盗墓贼抢先了一步!”不少考古工作人员无奈的感叹。

不过,随后发生的事则让他们无比欣喜:在甬道内,他们发现了一块青石墓志,它居然还保持着下葬时的样子。清理开千年尘土,上面赫然刻着的9个篆字: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4)

正是这9个字,让现场不少新手考古工作人员跳了起来:原来!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就葬在这!

二:历史学者感叹:难道史书真的骗了我们?

这块青石墓志的发现,点燃了大量历史、考古学者的热情。

因为,在它上面刻写了长达900多字的志文。这些志文不但记录了上官婉儿的出生、经历、死亡,还提到了她与大量皇室成员之间的关系。

而这些纪录,无疑揭开了大唐王朝的一角。只是,这一角让诸多历史学者们感叹:“要么这墓志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难道唐宋那些史书,骗了我们?”

对于这一疑问,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专家李明在接受采访时,非常肯定地表示:“这可不像曹操墓那样有争议,我们不可能考古人员自己放墓志进去,即便是古人也没有那么无聊的!”

因此,他认为墓志上的内容,比起史书来说更加可信。

那么,到底是哪些细节,让历史学者们如此费解呢?

其一,墓志上刻写了着“年十三为才人”这样一句话。

史学家们都知道,上官婉儿在公元705年,也就是41岁时做了唐中宗的昭容,还得到了专掌起草诏令的殊荣。但现在墓志上却记载着,她早在13岁时,还做过唐高宗的才人。

也就是说:她和武则天的经历是非常像的,先是当了老皇帝的女人,后又搭上了新皇帝。这一点,是任何正史上都没有记载过的。

至于为何正史不记,专家们分析原因或许只有两个字:遮丑。

当年武则天同时伺候过太宗和高宗的事实,史官们是想替她遮都遮不住。她长期因此受到世人诟病,两任皇帝也因此被人笑话。相对来说,上官婉儿这事要遮掩过去,就比较容易了。

这件事的被证实,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首先,唐代后宫的感情纠葛确实是比较乱的,武则天的情史并非个例,民风之开放也可见一斑;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5)

其次,武则天确实是奇女子一个,对于和自己一样都伺候过李治的女人,她居然会重用几十年。这样看来,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欣赏,远远超出了一般认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在那个年代,也就只有这样的女子能登上权利之巅吧!

其二,墓志最后还刻写着这样一句话:“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上官婉儿死后,太平公主非常伤心,她曾赠了大量物品,派人吊祭。

世人皆说唐代的“女强人”们,一个个心狠手辣,野心十足,基本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辈。但从这句话来看,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之间,确实是有浓浓的“闺蜜情”的。

公元710年,李隆基率军进入宫中,上官婉儿为了保命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的遗诏拿出来,求李隆基留自己一命。但最后,李隆基还是斩了她。

按理来说,这时候的太平公主应该吓得瑟瑟发抖,应该赶紧跟上官婉儿划清界限,哪里还敢公开怀思她这个“罪人”。但偏偏,太平公主就是这么干了。而且,专家们认为就连这墓也是太平公主修的。3年后,太平公主也被李隆基赐死。

世人皆说,武则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是唐代(甚至是中华几千年历史里)最神奇的3个女子。

从墓志上这两句话来看,她们之间或有嫉妒、纠葛,但确确实实有相惜、相互欣赏的一面。而这一面,则往往被诸多男性史官们选择性忽视。

三:专家们正研究着,各地姓上官的人士急了!

上官婉儿墓的发现,是9月多向社会各界公开的。此后,为了让专家们有足够的空间来研究,青石墓志、陶俑、以及找到的两块遗骸,都被运送到附近的研究单位进行研究。而墓地则被暂时围了起来,避免受到破坏。

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符合流程和一般规定的。但让陕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没想到的是,此后他们每天都会接到自称姓“上官”的各界人士的电话。

来自河南的上官家族的后裔上官建芳,更是第一时间就来到了考古现场,他告诉记者们:

听说上官婉儿的墓找到了,全国上官家族的人都很兴奋。但一听说墓地可能会回填,又都很着急。我作为代表,接到了全国各地打来的上百个电话,他们都嘱咐我一定要向政府呼吁保护好墓地!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6)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每年都有各种姓氏的墓地被挖掘,当年秦始皇兵马俑挖出来时,也没见哪个秦氏家族这么着急。更何况,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

上官婉儿,终生未育,她自己根本没有后人。

于是,专家们就不解了:“为何偏偏你们这个姓氏的人,这么齐心?这么团结?”对于专家们的这个提问,上官建芳似乎早就准备,他是这样回答的:“上官是个小姓,全国也就 60 万人,而且我们的传承也很清晰”。

上官建芳的话,其实有两重意思:

其一,上官作为一个复姓,人数不多。比起其它姓氏,他们自然会格外珍惜自己祖上的名人。

其二,“上官”这个姓氏来自战国时期楚国的芈姓,后人长期生活在河南侠州一带。秦灭六国后,他们曾一度迁至陇西。由于这样的传承非常清楚,全国上官家族皆出于这一支,他们的族谱也记得清清楚楚。因此,他们自然认为上官婉儿墓就是他们该保护的。

这样的理由,当然是说得过去的。出于这样的考虑,以上官建芳为代表的“上官人”,对陕西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提出了两个请求:

第一个请求,能不能对墓葬原址进行保护,不要回填,也不要在其上修建公路等任何现代建筑了。

第二个请求,如果第一条做不到,那能不能允许他们把墓葬迁回祖籍河南。要知道,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的墓陵,就在河南。每年都会有大量上官家族的人,到墓陵旁边祭拜。如果这一愿能实现,也算是让上官家这对祖孙团聚了。

为了实现以上两点,上官建芳表示:“各地大量上官家族的人,都愿意出钱、出力!这个咱们都没话说!”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可见这个姓氏的人有多齐心。但说实话,以上两点对于陕西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来说,也挺为难的。

首先,是否可以不回填,需要考虑太多因素了。上官婉儿墓被发现时,里面连地砖都已经被破坏了,内壁也几乎没有什么考古价值。而其中最珍贵的墓志,又是很容易转移的物品,完全馆藏起来。

至于把墓地里的陶俑和墓志等物迁回河南,由上官家族来看管则更不现实。这些东西作为国家重要文物,是不可能由私人运回去的。更何况,按照考古界的一贯作法:哪边先发现的,哪边拥有优先研究权!

不过,陕西方面虽然无法百分百答应上官家族的请求,却也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7)

比如,当地虽然把墓地回填了,但也对周边的建筑工程做了调整,墓葬原址被最大限度保护起来。到了2016年,一座唐昭容上官婉儿公园拔地而起。公园里展出了大量上官婉儿的历史资料,供各界人士参观,也供上官氏凭吊。

四:还有不少未解之谜

事实证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安排是对的。因为,正是因为墓志、骨骸没有被带走,它们才直到现在仍然被研究着。

而且,目前还有不少未解之谜,等待专家们去解决。笔者在这里只说两个:

第一个未解之谜,上官婉儿的墓,到底是被谁破坏的?

墓葬刚被发现时,所有人都认为这肯定是盗墓贼干的。但很快就有专家提出过质疑:

如果是盗墓贼干的,一般都是会开一个小的盗洞,但目前看来破坏者是直接堂而皇地挖一个大坑进入,哪有这么嚣张的盗墓贼?

而且如果是盗墓贼干的,一般都会盗走更珍贵的物品。盗墓贼们不太可能会盗走相对来说没有太大价值、而又体积庞大的棺椁,却独独把墓志留下。

基于以上两点,多数专家认为:这个“盗墓贼”可能是唐代官方。

上官婉儿死后3年,太平公主也被处死。李隆基因为憎恶太平公主,还把其丈夫的墓都给铲平了。因此,很有可能是李隆基一气之下,把上官婉儿的墓也一并毁了。毕竟在唐代,诛人并毁墓的情况,太多了。

第二个未解之谜,棺椁都不在了,那墓里发现的、散落的两块骸骨到底是谁的?

本文开头时,笔者提到历史学教授于赓哲,曾以为那散落的骸骨就是上官婉儿的。但随后,他又删除了微博。

一开始,其实很多网友都期待能通过这些骸骨,利用现代化技术,还原上官婉儿的真实长相。毕竟,传闻她长相极美。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一点,那将会是唐代考古领域的一大突破。

上官婉儿墓考古纪录片(2013年发现上官婉儿墓)(8)

只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两块残骨最后经鉴定:不但不是上官婉儿的,甚至不是人类的,它是一头黄牛的枕骨。

太离奇了!墓主人的遗骸不翼而飞,只留下黄牛枕骨,它到底从何而来。目前,专家们对此共有几大猜测:

有人认为,曾有一头黄牛不慎落入墓穴中,又没能爬出去。历经千年后,便只剩下这么两块小骨头。但这一说法,显然是有漏洞的。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应该是一整架黄牛骨留下来才合理。

也有人认为,或许这是一件殉葬品。毕竟,考古学家们曾发现过以牛肉殉葬的例子。但如果是这样,那应该会有盛放牛肉的器具,在这座墓里却没有找到。

当然,在这诸多说法都无法被证实时,各种“诅咒”之说就冒了出来:牛骨会不会是李隆基毁墓时,给上官婉儿留下的一种“诅咒”。

尾声:

1000多年前,她的风华绝代曾“迷倒”多少才子;1000多年后,当她的墓被发现时,又引起了一阵轰动。

关于上官婉儿墓,还有太多没有揭开的谜团。而那些关心此事的上官姓人士,也一直在等待着专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最大的希望是:有一天,能把上官婉儿的遗骸找回来,让他们这些后人能有机会参拜一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