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

秦始皇不到十年时间里,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大一统国家——秦朝。可是秦朝只存续了短短的15年,秦始皇后期不断巡游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草木皆兵、大兴土木之事,胡亥二世听信奸臣赵高的建议,昏庸无能,不断掏空秦朝的国本。

这样官逼民反,各地掀起了反秦运动,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说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起义。在起义的过程中,有两股势力最强大刘邦、项梁及项羽的势力。

刘邦在沛县起义,项梁在会稽起义,后来项梁被人偷袭致死,项羽掌管军中大权。刘邦自知势力不够强大,与项羽结为“异姓兄弟”,联合反秦。推翻秦朝之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各路诸侯,封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1)

刘邦被封为“汉中王”,搞得他很不爽,可奈何实力不允许。他只能乖乖听从命令,去往封地。从而开启长达4年多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胜出,建立了大汉王朝,而项羽则兵败、乌江自刎,悲情落寞。

项羽屡战屡胜,神勇无敌,却打不过地痞流氓刘邦,让人不禁疑惑,就连项羽至死都没搞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还归结于时运不济、上天要亡我。

公元前202年,刘邦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四面楚歌,项羽便借酒浇愁愁更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唱完之后,项羽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兵奋力突围,作最后垂死挣扎,最后被逼至乌江边,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横剑自刎而死,年仅31岁。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2)

项羽去世后,刘邦当之无愧成为大汉天子,开启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新篇章。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众臣的拥护之下,登基称帝,定都洛阳,后迁至长安。

随后,汉高祖在洛阳设宴招待群臣,在酒宴上刘邦问大臣们:为何自己能得到天下,而项羽却失掉天下?请各位诸侯及将领们畅所欲言,据实相告。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宅心仁厚善待别人。但陛下派人攻城略地,并不是占为己有,而是分封给功臣。而是项羽嫉贤妒能,穷兵黩武,亳无诚信可言,有功之臣也得不到奖励。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汉高祖刘邦说:“这只是其一,还有第二个原因。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及张子房;镇压国家,安抚百姓,保证运粮道路畅通,我不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及韩信。”这三个人皆是人中的俊杰,我能够信任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有一位贤士范增却不任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3)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自己也说出了他成功的原因。从刘邦的对话中,他隐含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会用人。

那么刘邦为什么会赢,而项羽为什么会输?他输在哪里?

历来对刘邦与项羽都有争议,有人说项羽虽败犹荣,著名才女李清照称赞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是一位英雄,本色演出,刘邦则是阴险狡猾,是一位油腻的中年大叔,项羽怎么打得过刘邦呢?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4)

两人的出身环境决定两人的性格不同。刘邦则出身贫民家庭,整天游手好闲,不事农业生产,家人及村里人都看不起他。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没有使他造成自卑的心理,反而越挫越勇,性格外向,结交天下豪杰游士。只要对我有用的人,刘邦统统吸收,在刘邦集团队伍中,各种人才都有,三教九流,如樊哙是屠夫、萧何则是秦朝的小县官、张良是通缉犯等等。

刘邦这样的性格,使他与底下人很快走在一起,并且发挥各自的作用,助刘邦一臂之力取得天下。刘邦虽然打仗不行,但他会问“唯之奈何”,他虚心听取下面的建议。

项羽则出身于楚国贵族,是官二代,本就高人一等,从不正眼看手下人,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刚愎自用。什么事情都亲历亲为,没有发挥其手下应有的作用,这是犯了领导者的大忌。最后到头来,搞得项羽心力交瘁、身心俱疲。

楚汉之争,项羽基本上屡战屡胜,刘邦没赢过,刘邦输了没关系,大不了从头再来。而项羽就不行,输了战役会影响他在楚国人的“战神”形象,一次都输不起,输了则输了个精光。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一刀就解决了自己。项羽本可以有机会逃跑,他没有这样做,性格决定他的命运,他是一个好“面子”之人。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5)

作为两大集团的首脑刘邦与项羽,两人用人激励机制也不一样,也就决定两人的发展方向。

刘邦则不拘一格重用人才。韩信本是项羽手下的兵,得不到重用,愤而投靠刘邦。刘邦刚开始也没打算重用他,后来听从萧何的建议,设坛拜将,成为三军的统率,开启韩信的逆袭之路。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跟着刘邦“混”有肉吃。而跟着项羽,功劳全给他自己占了,手下的人没有发挥作用,“汤”都没得喝。手下没有好处可捞,谁给他拼命。封赏下面的人也婆婆妈妈,方印被他磨圆了都没给人家封赏。

韩信也曾指出项羽的缺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有勇无谋,情商太低。在鸿门宴上,项羽有机会杀掉刘邦,他却犹豫不决,妇人之仁,放虎归山,气得帐下唯一谋士范增告老还乡,病死在途中。从这一点,范增就看出得天下的必定是沛公刘邦。

刘邦在实力不够强大时,对项羽恭恭敬敬,让其放松对刘邦的猜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

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项羽志不在天下,项羽只想着为楚国复仇,报仇之后衣锦还乡,甘心做一个“西楚霸王”。而刘邦却志在天下,不会甘心做一个“汉中王”,两人志向不同,也决定了两人的发展方向不同。

刘邦怎么看项羽失败的(项羽的失败早已注定)(6)

总而言之,两人的性格不同决定两人不同的命运,从领导学讲,是一个战略与战术问题。刘邦注重战略问题,而项羽只是执行战术问题,项羽不是一个好领导,但是一个好的将军。刘邦善于用人,会听、会问、会用,他从善如流,是一个好领导,做到无为而治。项羽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什么事情都往身上杠,亲历亲为,权力没有得到下放,这是犯了领导者的大忌,项羽至死都没搞明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