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1)

文 / 素心

去年首次去易安故里,我曾作诗一首以作纪念。

《游易安故居》

久闻墨泉翻浪宽,正月十八兴游泉。

千年词宗李清照,梦绕魂牵锁心弦。

钟灵毓秀吉祥地,梅泉墨泉曾相伴。

溪亭日暮贪玩处,东麻湾畔蹴秋千。

名泉酿酒浇诗心,寻寻觅觅声声慢。

生为女杰不输男,玉比高洁一枝莲。

昨天是我第二次去易安故里。总想离她再近一些,哪怕做个给她卷帘与她答话绿肥红瘦的丫头也好。然而又总有些怅然若失,是什么?让我这般欲说还休,欲言又止?

蓦然想起李白游黄鹤楼,顿时豁然明朗。李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是呢。崔颢的《黄鹤楼》让诗仙李白也无力超越。

让我感到无力的是,前人总结了酒色财气的李清照,爱喝酒,爱赌注好色任风流几乎囊括了她一生的嗔痴爱恨。让我再从何说起我的同乡人呢。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2)

李清照出生在山明水秀风光旖旎的宋代齐州济南,也就是现在的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是苏门后四大学士之一。李清照幼年直到少女时代家境优渥,父亲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甚丰。由于是家中独女,更是被视若掌上明珠。

章丘地处泰沂山区北麓,地势南高北低。明水更是一个众泉汇流的好地方。墨泉,梅花泉,漱玉泉,在这里日夜翻滚白练腾空,还有那数不尽的星星点点的小泉眼,若萤火虫般闪烁着些微的气泡。

相传,明水的水之源头是由泰山流出来。有一年章丘大旱,河水断流,颗粒无收,民不聊生。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为拯救章丘的百姓,于是把泰山水神召来,吩咐说:“眼下章丘老百姓正遭受旱灾,你从泰山底下的水源中,分出一股送到章丘去。为了沿途不发生争抢,你要趁着天黑从地下暗暗流过去,等到了章丘你再从地上流出来。”山神忙问:“水从泰山底下到章丘要淌多少时辰?”碧霞元君说:“我算好了,天一黑你就流,天明露出地面就行。”

水神领命而去,水在地下汩汩淌了一夜,天色大亮,水神露出地面。泉水汩汩喷涌而出,滋润了干旱的大地。四方的百姓纷纷搬来此地,临水而居,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这就是明水。

地灵人杰的明水镇滋养了秀外慧中才情卓越的李清照。李清照从出生到十六岁一直住在原籍明水,即便她后来离开明水奔赴京城汴梁,她也还是深深地眷恋着这里的山山水水。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这首词似乎就是回忆起了家乡的山泉和湖水。在冬日的早上,百脉泉公园的湖面上水雾缭绕宛若仙境,岸边楼阁亭台若隐若现如上九重霄。众泉汇流的湖水澄净见底,远观如一枚晶莹剔透的翡翠镶嵌在明水古镇。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3)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4)

明艳欢快的少女

你是从哪一首诗词认识的李清照,是否觉得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呢?其实不然,李清照的少女时代一直是非常明艳动人,活泼开朗又清新灵动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这首词创作于1099年,是李清照刚到汴京时这年写下的。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想起故乡的山水和曾经熟悉的伙伴。溪亭游玩这件事应该是确有其事的。三五闺阁好友乘舟游湖,一起喝点小酒,唱着歌,看着湖上曼妙的景色酒不醉人人自醉,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深处。看谁能先把船划出来,嬉笑声,划桨声惊飞了数只欧鸟和白鹭。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则描述了少女天真娇媚的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后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细微处见功夫,李清照对于人物心里微妙的情感变化描述的真挚又灵动。让人不由得对号入座。

夫妻伉俪情深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5)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有人说这首《丑奴儿》是李清照新婚后第二夜所写。表述了夏日雨后,二人闺房情趣温柔缱绻的美好意境。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二十一岁的赵明诚,二人举案齐眉恩爱非常。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闺情》

婚后的李清照在赵明诚的老家青州,度过了十三年甜蜜幸福的小日子。丈夫赵明诚是右丞相赵挺之的第三子,门第家境门当户对。夫妻二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时常比赛看谁背的书又快又多,留下了赌书泼茶的美谈。虽然赵明诚辗转于莱州、淄州任知州,李清照难免一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但二人心意相通,有共同的爱好,时常闺房凑趣赌书泼茶。并共同研究著作《金石录》。此时是二人最相濡以沫的美满期。

赵明诚自幼致力于金石研究,于诗词上没有什么天分。相传,李清照在重阳佳节作了一首《醉花阴》寄予赵明诚,赵明诚看后赞赏不已,自愧弗如,务欲胜之,遂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作出五十阙。和《醉花阴》一同拿给好友陆德夫欣赏,陆德夫品玩再三,说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绝佳。赵明诚也不得不佩服自己的夫人。

美人李三瘦又懒又有情调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6)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朝以来人们不再以胖为美。李清照这“新来瘦,人比黄花瘦,应是绿肥红瘦”三句因为都是以瘦字入诗,诗词清丽雅致让人过目不忘,所以人们又称李清照为李三瘦。想必写了这么多瘦字诗词的李清照,自己也应该是位瘦美人才是。

“髻子伤春慵更梳。”“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看看这李清照若不是知道她是宋朝人,还以为她是00后呢。时常是睡到日上三竿起晚了,被子懒得叠,头发懒怠梳,要不不化妆,化了又懒得卸,化妆盒上沾满尘土也不打扫,果然是小姐的身份不是干活的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清平乐·年年雪里》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殢人娇》

这些诗词都在说一件事,李清照爱打香篆平时焚香熏衣,衣服袖口总是暗香浮动。她每到冬日都会踏雪寻梅,有时也爱骑毛驴去赏梅,赏完梅花定会作诗作词。其实让赵明诚颇为苦恼的就是陪李清照去赏梅了,因为他每每作的诗词都不及夫人,让他很是没面子,但又不能拂了李清照的情怀。李清照不仅琴棋歌赋样样信手拈来,也同样喜欢活火分茶点茶等等文人雅趣,是位十足的时尚风流人物。

一代词宗

浅谈李清照(走近李清照)(7)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掳走宋徽宗,北宋宣告灭亡。李清照和赵明诚也要举家南迁,在逃亡过程中很多金石珠宝古玩器皿失散。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期间,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面对叛乱赵明诚没有部署防范措施,却选择了弃城逃跑。恨铁不成钢的李清照,面对胆小怯懦的赵明诚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夏日绝句》。李清照不仅仅是风华绝代的才女佳人,更是有铮铮傲骨的女中豪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随后赵明诚也非常奥悔自己的鲁莽之举,曾经深情款款恩爱非常夫妻就此生出了一条淡淡的裂痕。自此赵明诚郁郁寡欢一蹶不振,在抑郁自责中突发急病不治而亡了。

金兵持续南侵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身在其中的李清照也因此词风逐渐由之前的细腻灵动婉转,变成了沉郁忧伤凄楚又苍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南渡后,开头用十四个叠字来表述自己面对国破家亡,面对天涯沦落与日俱增的孤寂与落寞,是亡国之恨和丧夫之痛递进地表述与迸发。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春晚》

如果北宋没有灭亡,如果赵明诚没有英年早逝,大约李清照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然而历史无法改写,只能发自内心的心疼这个从小优越惯了的弱女子,在暮年要独自面对孤苦伶仃又颠沛流离的生活。那份悲怆的经历反而成就了她一代词宗的尊崇地位。真是不知道该说这是她的幸事还是不幸!

-作者-

素心,心之若素诗满怀,书藏锦骨意自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