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

如今,东风-31系列战略导弹已经批量列装我火箭军多个作战部队,担负起我国战略核反击的千钧重任,而其中的最新型号,便是于2017年的朱日和阅兵上首次亮相的东风-31AG。

朱日和阅兵后的第二年,列装东风-31AG的火箭军某导弹旅便实现了“当年列装,当年值班,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创举。而我军导弹旅快速形成战斗力的秘诀,可以从2021年3月25日的《军事报道》中窥见一斑。

从此次报道中,我们可以得知驻守雪域高原的火箭军某导弹旅在多次实战演练中采集了近千组作战数据,积少成多,最终梳理出一整套,适用于高寒恶劣环境作战的经验举措,这些举措使得导弹旅战斗力生成驶入快车道。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

万丈高楼起于平地,战略导弹部队的战斗力生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东风-31系列战略导弹的发展历程与其相似,也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征途,从基本型立项到最新型号列装,历经了三十余年的岁月。

一、东风-31系列导弹的发展历程

(一)从无到有的东风-31

1985年1月,由于我国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加上当时战略核武器研制计划趋于精简,中央出于重点发展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的需要,正式批准终止液体燃料远程导弹东风-22的研制工作。

随着东风-22的下马,航天部也开始组织对固体燃料远程导弹的联合论证,1986年,在经过调整分工后,航天部确定由一院负责东风-31远程导弹的研制工作,并且开始计划发展新一代洲际导弹。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2)

东风-31采用了包括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快速机动发射技术、复合材料与结构技术、小型化弹头技术在内的13项关键技术,部分技术难题为研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这些挑战逐个被攻克。

1.复合材料的研制

在众多挑战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便是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该项目由东华大学潘鼎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负责攻关,其成果成功应用在东风-31上。

2004年的媒体报道再次证明了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在东风-31上的应用:“潘教授近十年来潜心研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级高纯度粘胶基碳纤维成果已经被应用于我国首位杀手锏武器——XX-31。”

2.小型化弹头技术的攻关

前文提到的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解决了东风-31的再入段热防护问题,有效保障了核弹头的可靠性,而东风-31所搭载的小型化核弹头直到1992年才完成定型。

1992年5月21日,我国进行了公开资料上的第37次核试验,此次核试验在地下进行,是我国第一款大规模列装的气体助爆小型化弹头的全当量定型试验,爆炸当量65万吨。

这型弹头的代号为535,其不仅装备在东风-31基本型上,还大量装备在其后续型号乃至东风-41上,是我国核武库的中坚力量。需要强调的是,在我国现役的陆基固体燃料战略导弹中,只有东风-41具备携带三枚535的能力,东风-31系列全部只能携带一枚535。

3.亮相阅兵式

在攻克众多技术难关,经历艰难险阻后,东风-31于1999年8月2日的试射中取得成功,并在两个月后的世纪大阅兵上公开亮相。随着这型导弹的亮相,一时间万众欢腾,但在人们看不到的隐秘角落,却隐藏着危机。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3)

参与东风-31导弹设计的技术专家郭万钧,在90年代便被台湾军情局间谍沃维汉收买,向其提供了大量有关战略导弹的情报,而直到2005年,我国家安全机关才将郭万钧、沃维汉抓获归案。

尽管最终这两名叛徒都被处决,但他们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计量的,从90年代到2005年,不知有多少技术资料外泄。不幸中的万幸是,后续的东风-31A直到2007年前后才入列服役,我国有充足的时间对导弹进行修改补救。

笔者曾与一名退役大校谈及此事,对方的回答也很让人安心:“补救措施肯定有,要相信我军的能力。”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4)

(二)从近到远的东风-31A

东风-31A实际上是一款除了名字相似以外,许多技术指标都与东风-31大相径庭的洲际导弹。此型导弹的立项与郭万钧、沃维汉间谍案并无直接关系,主要是由于我国急需一款射程足以覆盖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

需要指出的是,东风-31基本型的定位是远程导弹,其射程只有8000km左右,不足以覆盖美国本土,这是由于其玻璃纤维壳体较重,HTPB推进剂比冲较低所导致的。

而东风-31A的定位则是洲际导弹,为了降低重量,增加射程,据称这型导弹采用了重量更轻的芳纶制作第二、第三级火箭的壳体,并在第三级火箭上采用了比冲更高的新型推进剂N15,通过这些改进,东风-31A的射程已经足以覆盖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5)

(三)从弱到强的东风-31AG

尽管东风-31和东风-31A可以凭借大型特种拖车完成机动以保证生存性,但其发射仍然依赖经过加固的预设阵地,在高烈度战争导致预设阵地全毁的情况下,其作战效能将会降低,东风-31AG正是为解决此问题孕育而生。

1.运输起竖发射车的研制

为了脱离固定发射阵地的束缚,东风-31AG采用了运输起竖发射车,具备了无依托发射能力。这样的设计使得东风-31AG的发射筒底部增加了悬垂发射筒和可延伸底座,与此前型号在外形上有显著区别。

在2018年光华科技工程奖有关某位总师的报奖文件中可以看到这两句话:“一车一弹全方位无依托任意点发射……首次提出并实现陆基机动战略核导弹机动数千公里后直接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

结合报奖文件的其他内容可知,我国的无依托发射技术是在2006年前后取得突破的,这也与泰安特车和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8轴HTF5980底盘面世时间相吻合。

当然,这款早期的8轴HTF5980底盘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被东风-31AG实际采用。东风-31AG实际采用的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的某型运输起竖发射车,出于保密的原因,具体情况仍然不得而知。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6)

2.制导系统与弹头

除了看得见的运输起竖发射车以外,东风-31AG导弹还有许多从外表看不见的更新,导弹内部的制导系统便是其中之一,新的制导系统不仅可以使其从任何地方发射到美国本土,还能有效提高其毁伤效果。

说到弹头数量,正如前文所言,东风-31AG仍然只能搭载一枚65万吨当量的535核弹头,而在我国目前的陆基固体燃料战略导弹中,也只有东风-41具备搭载三枚535核弹头的能力。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东风-31具备搭载多枚核弹头的能力,因为我国的核弹头种类远不止535这一种,例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总工程师薛本澄就参与过“影子弹头”的研制工作,其他核弹头更是不胜枚举。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7)

3.定位与任务

东风-31AG是我军第一款生存性强、技术成熟度高的洲际导弹,是当时东风-41导弹研发进度停滞情况下的一款过渡产品。

根据笔者的了解,在我国加强战略核反击能力的需求下,东风-31AG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量产,列装了多个作战部队,其数量超过东风-31基本型与东风-31A的总和,是我军目前列装数量最多的洲际导弹。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8)

或许有人要问,东风-31和东风-31A同样是过渡产品,为什么偏偏是东风-31AG得到了量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顾我国步入21世纪以来,所面对的风云突变的战争压力。

原因之一,核战争压力提升。21世纪00年代,我国在东南方向面临较大的常规战争压力,核战争压力则相对较小。但步入1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安全环境的恶化,主要假想敌美国的核军事冒险可能性也水涨船高,为了应对可能发射的核战争,我国开始扩充战略核武器数量。

原因之二,该型导弹技术水平较高。从看得见的发射车到看不见的弹体内部,东风-31AG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在技术水平上远超此前型号。即便与东风-41相比,其技术水平也不算落后,毕竟东风-41上的许多技术都是从东风-31AG上延续下来的。

当然,在目前东风-41进入量产的情况下,东风-31AG的数量或将很快被东风-41赶超,但这并不代表东风-31系列导弹将逐步被其取代,恰恰相反,东风东风-31系列导弹在未来还将焕发新的生机。

(四)东风-31某改进型

虽然东风-31AG搭载的535弹头数量不如东风-41,但也正因如此,在前者基础上开发一款高超音速洲际导弹的难度远小于后者。

在笔者获得的信息中,有一个信息可以公开谈论,那便是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8年光华科技工程奖的报奖文件。文件中多位总工程师的成果有一些相互联系的部分,而这部分恰恰是关于助推滑翔、低空模拟、高空洲际速域飞行试验等。

结合笔者获得的其他信息,基本可以确定,我国目前正在开发多款高超音速导弹,其中便有在东风-31AG基础上开发的某型洲际高超音速导弹。

截至目前,这型开发中的洲际高超音速导弹的一些技术测试都比较顺利,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型导弹能够划破长空完成试验,让我们拭目以待。

  1. 东风-31AG导弹的突防性能

正如题目所言,东风-31AG的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美国军方开始焦虑。美国军方的焦虑并非笔者杜撰的,而是被多家美国主要媒体报道的,在这些报道中,都提及了五角大楼对我国核弹头和先进洲际导弹数量增加的担忧。

不难看出,作为目前我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洲际导弹,东风-31AG已经成为让主要假想敌焦头烂额的装备之一,其突防性能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在探讨东风-31AG导弹的突防性能之前,就需要先了解目前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9)

(一)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构成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分为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两部分。

其中,TMD分为用于保护小范围目标的低层防御和保护大范围目标的高层防御。

前者包括PAC-3(爱国者-3)、MEADS(扩大中程防空系统)、NAD(海军区域防御)。

后者包括THAAD(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NTW(海基高层区域防御系统)、BPI(空军助推段防御)。

由于我国洲际导弹攻击美国本土时,通常是走北极航线,在这种情况下,TMD将几乎没有拦截机会,因此我们将着重讨论NMD。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0)

NMD主要分为GMD(陆基中段拦截系统)、NTW(海基高层区域防御系统)、THAAD(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三部分,分别采用GBI、标准-3和萨德拦截弹。而在面对洲际导弹时,GBI和标准-3可以完成中段反导,萨德则负责末端反导。

GMD在截止2019的20次命中拦截测试中有11次成功,成功率为55%。NTW在截止自2018年12月的49次针对弹道导弹目标的测试中有40次成功,成功率为81%。GMD和NTW都完成过针对洲际导弹级靶弹的拦截试验,下文将列出这些试验以供参考。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1)

(二)美国第三次拦截洲际导弹级靶弹试验

1.第一次试验

尽管早在2001年,在代号为IFT-6的拦截试验中,GMD便击落了一枚使用民兵-2洲际导弹的前两级和飞马座型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米诺陶-2”靶弹,标志着美国首次完成了拦截洲际导弹级靶弹的任务。

但在这次试验中,靶弹上安装的C波段信号发射器不断向地面发送自身实际位置,因此此次试验并没有贴近实战环境,不足以说明GMD对于单枚洲际导弹的拦截能力。

2.第二次试验

2017年5月,美国再次进行拦截洲际导弹级靶弹的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次执行拦截的是NTW的标准-3IIA拦截弹,而靶弹的第一级是三叉戟C4潜射洲际导弹的第一级,第二级是飞马座XL运载火箭的发动机。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2)

3.第三次试验

2019年3月,GMD首次使用GBI拦截弹进行了两弹齐射拦截洲际导弹级靶弹试验,此次齐射试验的代号为FTG-11,第一枚拦截弹击中弹头母舱,第二枚拦截弹击中了剩余残骸。

(三)东风-31AG的破局之法

2019年的这次试验是迄今为止最贴近实战的拦截洲际导弹级靶弹试验,其证明了GMD的GBI拦截弹具备较强的拦截洲际导弹的能力。这固然值得警惕,但却不至于过度担心。

GMD的GBI拦截弹部署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两地,目前数量仅有50余枚,根据美国政府发布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可以得知,即便到2023年,美国拥有的GBI拦截弹也只有64枚。

作为对比,目前东风-31系列洲际导弹的数量已经超过了GMD的GBI拦截弹数量,即便算上NTW和THAAD的拦截弹,美国也无法保证较高的拦截率。

这是由于在核战争中,通常采取多弹头饱和打击的方式,还会有轻重诱饵的辅助打击,这是美国目前的反导系统难以应对的,而以我国目前的弹头数量来看,足以保证较多的突防弹头数量。

当然,目前我国现役的洲际导弹全都是传统构型的弹道导弹,并没有采取双锥体或乘波体构型以提高升阻比以迈进高超音速领域。这意味着目前我国洲际导弹的绝大部分飞行轨迹都能被探测到,必须以数量和速度突防。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3)

目前东风-31AG的弹道仍然是传统的抛物线式,其突防主要依靠20马赫左右的速度,虽然纯粹依靠速度的突防模式在未来将逐渐落伍,但在目前仍然能让拦截系统望洋兴叹。

而在拦截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未来,以东风-31AG弹体为基础开发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洲际导弹也将面世,这场矛与盾的对抗,在未来仍然会是我国占据优势。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4)

结语

我国是热爱和平的大国,加强战略核力量建设只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无疑能够震慑美国,从而粉碎部分政客的核军事冒险图谋。

东风-31AG目前是我国洲际导弹的绝对主力,这款导弹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已经能够以20马赫的绝对速度,撕开北美大陆的防空网,让我国二次核反击的复仇怒火在美国的上百个城市肆意燃烧。

在常规力量已经无法在西太平洋战场取得优势,核力量又慑于中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而不敢轻易动用的情况下,五角大楼的焦虑是必然的。而在中国核武库存逐渐扩大的未来,这种焦虑也将持续下去。

东风-31AG是我国身为大国的底气之一,洲际导弹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力量,必将持续为我国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东风31ag是不是核导弹(二次核反击能力震慑美国)(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