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

头条百科柘

1.李庄位于曹县城东南27公里,青堌集镇政府西南5.2公里。属姬李村民委员会,有李、徐2姓。据《李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以姓命名李庄。李庄村后80余米。经测量,这棵柘木树围2.2米,枯干高约7.8米。由于年代久远,树干上半部中空,其树根部南侧长出新树一株,高约5米。周边10米范围内,地面生发数株枝条,皆为老树地下延伸根系所发。据李庄村93岁的李春荣老人讲,这棵柘桑树在他幼时就听爷爷讲,曾祖年幼时树身就那么高,虽干枯屹立至今,依然没变。在李春荣老人记忆中,柘木曾历经火焚、锯割、枪击等伤害,主干虽早已干枯,却屹立不倒,且树顶及周边生发若干新枝,生命力可谓强矣!据《曹县志》载,抗日战争时期,我抗日武装在柘木附近设下埋伏,对经过此地的日军给予了痛击,并缴获日军大炮一门(现存中国军事博物馆,缪堤圈夺大炮即此大炮)。当地村民将柘木(又称柘桑)当作神树而敬之,称之为“桑姑娘”,并在树北建有桑姑娘庙一座。逢有庙会之日,信众纷纭前来祭之。今乘兴以记之。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2)

李庄厚土藏深根,

沧桑无尽沉年轮,

历经火斧身难朽,

犹发新枝昭后人。

2.周庄位于曹县城东15.1公里,候集回族镇政府西南2公里。聚落呈东西长方形,东西400米,南北350米。汉族,有周、李、朱、刘、林、陈、程、凡、张10姓,周姓为多。以农为主。兼有条编业,有簸箕周庄之称。我家属的舅爷就是此村的,几代人靠编簸箕、斗子等为生,远近闻名,可惜手艺现已失传。我丈叔本姓仪,1947年14岁参加解放军,参加豫东战役icon、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而扎根贵州遵义基层,做茅台镇粮所所长20多年,直到去年去世一直保持老革命本色。由于“仪”不好喊,丈叔将姓改为娘舅的周姓。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3)

革命老人周(仪)洪亮,曹县苏集镇龚楼村人,2020年6月仙逝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4)

国家发给老人纪念章,由老人女儿仁原怀市审计局局长周桂莲提供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5)

据《周氏族谱》载:明初,周氏先祖讳荣甫由山西洪洞迁至真定府。二世祖讳文明,避兵燹南徙于城武西门。三世祖讳度,从城武西门迁至侯集西南三里处建村,以姓命名周庄。

位于周庄村的侯集红军小学校长、曹县政协委员刘红军在两会期间给本人说,周庄村红军小学附近有棵古树,村里人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健在的90多岁的老人说,老人记事时树就这么大。让我有空去看看。我说,等树开花时拍个照片发给我,从专业角度看,识别植物要看花和果实。并让他了解有关此树的历史。5月24日刘校长拍了照片和视频发给了我。29日又发了另一棵的照片。

尽管我是生物学专业毕业,上大学时就发表专业论文数篇,早早成为中国植物学会会员,为保险起见,又咨询了山东省植物学会及菏泽学院的专家,并且将信息发给县林业中心的王局长,王局长特意安排林业中心专家前去查看。结果和我判断一样,叫柘或叫柘木或柘桑树。

生长在村中路边的是棵雌树,村民称树爷爷,像供神一样供奉保护,没有任何村民敢折枝摘叶。期望树爷爷保佑村民平安康健。听老人讲是先祖立村时载植的,目前已列为县级三级保护古树,登记造册保护。29日照片的树距此树约200米,红军小学南墙外,是棵雄树,处境惨淡,夹在乱树丛中,秋冬时节常成为孩童攀爬对象。柘木靠风传粉,由于相距较远,结果不多。即使有果,村民也没敢采食的。周庄村的柘木虫眼较多,历经数百年,纯经济价值不大。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6)

周庄村中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柘木,村民敬称树爷爷,其实是雌树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7)

侯集周庄村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柘木,村民敬称树爷爷,其实是雌树,没有人敢折枝叶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8)

生长了几百年的古柘木,村民敬称树爷爷

曹县侯集回族镇周庄村古柘木雌树视频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9)

曹县侯集回族镇周庄村红军小学南邻的古柘木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0)

曹县侯集回族镇周庄村红军小学南邻的古柘木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1)

曹县侯集回族镇红军小学南邻古柘木,曹县融媒体中心常志江主任供图

曹县融媒体中心民生连线常志江主任提供的红军小学南邻古柘木视频,该树为雄树。我们已给林业中心反映,列为古树保护,林业中心王局长回复尽快办理。

柘木(《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湘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隋唐时称为“帝王木、黄金木”。河南柘城县,古代因柘树多而在秦朝而定名,现遗存有上千年的古树,材质黄色,木工宜做刨床用,多年以后颜色变深。

柘木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大小树都有枝刺。柘木叶片全缘有时三裂,卵形或倒卵形。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2)

柘木花雌雄异株,五六月开花。花序头状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总花梗短;雄花序小,直径5毫米;雄花花被片4,苞片附生于花被片上,顶部肥厚,内卷,雄蕊4,在芽时直立,退化雌蕊陷入花被片下部,锥形;雌花序直径1-1.5厘米,花被片4,子房深入花被片下部。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3)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4)

柘木是聚合果(桑椹果),接近球形,直径二公分左右,肉质,红色;八九月成熟。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5)

柘木心材黄色,材质坚硬,纹理细致,可制作家具用。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6)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7)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8)

柘木为全国十大稀有珍贵名木

柘树的红果子是聚花果,一瓣瓣,中间没有核,未成熟的青果掐了有白色乳汁:是桑树科的典型特征。所以柘树的叶子也可以养蚕。

野生柘木树河南有吗(属稀有珍贵树木)(19)

柘树红果内的小细籽很甜,因为柘树果没有内核,所以英语里柘树的名字叫:Chinese seedless tree,字面意思是中国无核树。看来真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树。果然,在北魏时,柘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植物,因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对柘树有专门记载并指导人们怎么种柘树。柘树生长缓慢,据说1500年才能长到50厘米左右粗,所以古人认为柘树有灵性,再加上柘树的根有止咳化痰,祛风利湿的作用,还能治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便被神化。传说北京有个潭柘寺的地方,原来柘树很多,柘树被神化后,好多人来挖树根扒树皮治病,生长缓慢的柘树赶不上被挖的速度,现在只留了名,不见了树。虽然柘木不常被用来做家具,却有其他更广泛的用途,比如做成工艺品,串珠等。因为其木质坚硬,古代最常用柘木做弓箭。传说李世民的“惊鸿弓”就是柘木打造。柘木色泽金黄,古代皇帝的龙袍染色也多用柘木。

柘木为全国十大稀有珍贵名木之一,由于其生长十分缓慢,极难成材,一般15年树龄的柘,柘木的芯材也只有手指粗细。芯材有黄如金的金丝线,金丝线并非年轮线,3-5年才会长成一条金丝线,100年以上树龄的柘,胸径不过20厘米,五十年的柘树就列为国家一级保护落叶乔木。本身又滋生一种虫,专门钻入树心,所以弯曲不直,“十柘九空”、“十柘九弯”不能出好材,又没有大片树林等诸多因素,物以稀为贵,特别是其心材材质坚硬、手感温润、光滑、颜色鲜、纹理非常细腻清晰等特点,其心材更为珍贵,心材黄金色、独具天然之美,收藏越久色越是金黄好看。作为珍贵树种,又称为“黄金木”。明清时期苏北地区官宦之家以制作柘木家具为最贵,凡柘木罗汉床,画案,官帽椅,书橱十之八九出自大户人家,世上还有很多手链串珠都是用柘木所做。柘木叶在很多地方用于养幼蚕,所以称桑柘木。柘木入药,有化瘀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柘木的皮、树汁、木材均可入药,在《本草拾遗》、《医学纲目》、《海上方》中均有记载;柘木的木材呈赭黄色,其浸出液可用于印染,传说是古代皇帝染织皇袍的原料,染织的皇袍月光下赭黄,烛光下橙黄,炫目多彩,贵为贡品。果实有药用价值。柘树icon叶秀果丽,具有园林用途。《本草衍义》: "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叶饲蚕曰柘蚕。叶硬,然不及桑叶。"《纲目》:"柘,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厚,团而有尖。……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佳子。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自隋文帝icon开始,皇袍使用的黄色染料就是柘木。称“柘黄袍”。 唐,王建 《宫中三台词》之一:“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 元 欧阳玄 《陈抟睡图》诗:“ 陈桥一夜柘袍黄,天下都无鼾睡床。”韧皮纤维为优质造纸原料;根皮入药,有清热、凉血、通筋络之功效;叶为幼蚕饲料;聚合果成熟可以生食,也可酿酒。果实有药用价值。柘木叶秀果丽,具有园林用途。

柘木适应性强,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喜湿怕水,耐旱耐寒,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的土壤生长最佳。但柘木生长极其缓慢,非人为干预,多呈丛枝状,而且易受蛀干害虫危害,疤痕较多,因此难以长成栋梁之才,超过十几公分的柘木都很罕见。

柘木易繁殖,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扦插、压条或分根。

作者:孙智敏,曹县第三中学教授级高级,中国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国家级学会会员,曹县政协常委,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国家级骨干教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