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

2022年7月5日,农历初七,星期二,休假第四天,下庐山,雨一直下。

昨晚电影七点开播时,雨就一直下,等九点左右电影结束时,曾停歇了一会儿,貌似雨也通人情,给我们时间回宾馆似的。

等我们回到宾馆,雨又开始时大时小地下着......

伴着敲打屋檐雨滴入眠,我想起了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思绪万千,能言者不及万一。

1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1)

庐山会议旧址

在期待中醒来,熬到上午八点,雨仍没有停歇的意思,见两个孩子沉睡不愿起来,便摇醒匆匆交代两句,让他们继续梦见周公,我则仰天长叹出门去。

因为原定下午下山,却还有很多景点未曾亲临目睹,否则躲在屋檐下听庐山雨,岂不妙哉?然则条件不允许。

在便利店花十五元买一副鞋套,以为能瞒天过海,事实证明是痴心妄想。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到头来,与直接蹚到雨水里没什么区别。

冒雨到庐山会议旧址,深一脚浅一脚,狼狈不堪,依然无法打动看门的大叔,冷冷地告诉我:“今天闭关。”然后用嘴努一努招牌,确见明明白白写着每周二闭关一天。

不能登堂入室,却不能阻止我在门口久久伫立,会址旧址外形方正,颇像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我在风雨中张望,颇有点儿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然则我是不愿归。

2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2)

美庐别墅外景

庐山会议是令人泄气的。在1959年的那个夏天,震荡了一整个局面,有人开始走上封神的道路上,有人却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姑且不论一个国防部长妄议经济建设是不是越界,作为一个人,彭大将军从来不惧,了无私心。

金一南教授在《苦难辉煌》中,曾对彭德怀和林彪有一个比较: 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是一滩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静水。

这句评语在庐山会议表现得淋漓尽致,彭德怀敢于“冒犯龙须”,而作为实际受益者,林彪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澄清当年洛川会议的那一封信。

这是一封请求毛泽东交出军事指挥权的信,由彭德怀指挥,信写好后,林彪找政委聂荣臻签名,聂不签,林直接提交中央,至始至终,彭并未参与,也不知情。

3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3)

美庐别墅最大的房间:宋美龄的卧室

读《论语》时,孔子感慨说:吾未见刚者。有人说:申枨怎么样?孔子说:枨也欲,焉得刚?

照孔子之意,只要有私欲,就谈不上刚强。我觉得,倘若孔子遇到彭大将军,应该会认可彭是一位刚者。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张闻天。有人说:庐山会议,张闻天拿出了遵义会议的气魄,却没能走向相同的结局。

这句话很深刻,也很讽刺,但不论如何,其心底无私,是天地可鉴的。

4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4)

庐山御碑亭

从庐山会议旧址乘坐观光车,仅走一站路,在美庐下站下车,往下走然后拐个弯,再往上走一百米,便到美庐别墅。

雨一直下,滴滴答答,然而庐山美庐别墅的游客络绎不绝,摩肩擦踵。我随着长长的队伍,步入美庐别墅。

在庐山牯岭镇,别墅众多,但美庐别墅无疑是名气最大的那一幢,是国共两党最高领袖都曾在这住过。

美庐别墅建设于1903年,一个英国人所建。30年后,宋美龄购得,1948年蒋介石题名“美庐”。1934年至1948年间,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美庐居住。1959年、1961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也曾在美庐居住。

5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5)

庐山仙人洞入口

美庐别墅的花园不算大,院中大树参天,树下种有修葺整齐的一垄垄灌木,在雨中湿哒哒地守候。别墅是石头砌成的,掩映在古树里,古朴而浑厚。

我随着人群,走上梯子,右拐进门,是一间小会议室,左边墙上画报,是毛泽东第一次跨进美庐时说的话:蒋委员长,久违了。——毛泽东的幽默,浸润在骨子里。

右边是小会议室,摆放着会议桌。据说当年周恩来多次在此会谈第二次国共合作事宜。

往前走过一扇门,到宋美龄的卧室,后来全面抗战时,这里曾一度改成作战室。这里是整幢美庐最宽敞的地方,现在恢复为宋美龄卧室的摆设,右边墙下,摆着一架钢琴。

往前走,是约五六米的走廊,左侧为浴室,阴暗潮湿,采光很差。继续前走过一扇门,然后左拐到一间房,放着一架有钢琴和一台煤油冰箱,这台冰箱上了年纪,据说是国内第一台冰箱,能源为煤油。墙壁上陈设着五幅画,都是宋美龄画的山水画。

左拐走过走廊,然后右拐,是一排房子,第一间房未开放。继续前行,第二间房展览国共合作的历程。往前下几级台阶,第三间房陈列毛泽东书法,其中有白居易的《琵琶行》。

当年毛泽东从武昌乘船到九江,上岸的码头就是当年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于是即席挥毫,一蹴而成一幅《琵琶行》的书法作品。

往前,走廊陈列庐山历史旧照,出门下台阶,回到花园。大体上看,美庐像七字型,不太方正。

6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6)

庐山锦绣谷的观妙亭

因宋美龄的喜爱,庐山的梧桐树是鼎鼎有名的。多年过去了,美庐别墅的梧桐树在雨中静静抚摸流逝的岁月。

来到了庐山,我也喜欢上梧桐。欣赏梧桐,或许秋天是最好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但我认为盛夏的梧桐,别具风姿。

阳光猛烈时,光线铺射在梧桐叶上,绿油油的叶子像新长出来的样子,而树底下阴凉爽快,光线难以透过茂密的树叶。

雨天时,梧桐叶滚动着雨珠,滑动,在空中飞舞,滴落,韵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如宋美龄这般的美女,总该有如李清照这般的愁思,尤其在黄昏雨中。

7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7)

庐山锦绣谷的猕猴

从美庐别墅出来 雨仍下个不止。我心里想着下午就要下山了,而庐山西线却一个景点都没去过,便顾不上风和雨了。

乘观光车到仙人洞站下车,往回走一小段路,下坡,然后再上坡,庐山御碑亭就在松树边。

御碑亭,陈旧而沉默,四面皆墙,还加上铁门铁锁,但御碑亭来历不凡。御碑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皇帝朱元璋为周颠仙人而立的石碑并建造的御制亭。

看过金庸《倚天屠龙记》的人,或许对周颠有些印象,他是明教五位散人之一。历史上确有其人,故事颇多,演绎神奇,不辨真假。

从御碑亭下来,左拐过一个洞门,上面写着“仙人洞”三个大红字。下台阶,就踏入了庐山有名的锦绣谷,是一条挂在半山腰的秀丽小路,铺得整整齐齐。

相传,每年春暖花开,慧远大师就在这条路采药,一路鲜花争艳,蜂飞蝶舞,美不可言。如今我撑着一把雨伞,走在锦绣谷上。

8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8)

庐山花径:白居易作诗的地方

走不多远,到了仙人洞,一个看起来很浅的洞,洞里头左侧有一方泉眼,写着“洞天玉液”,所谓仙人,是吕洞宾,被狗咬的那一位,很多地方貌似都出现过这位仙人的身影。

我喜欢的是仙人洞前面的平台,虽然烟雨迷蒙,但仍可感觉到视野的开阔,倘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定可以欲穷千里目。

往前走,遇到观妙亭,在庐山锦绣谷的中段,尖尖亭顶,像一根刺。亭子伫立在悬崖边,我想象着天气晴朗时,从这里望下去,庐山美景,一览无余。

但此刻不能,除了白雾,什么都看不见。于是我闭上眼睛,想一想《道德经》,书上说:“常无,欲以观其妙。”

要想真正观察到妙,还得体悟“无”,所以在白茫茫一片的迷雾中,什么美景都看不见,或许才能体会观妙亭之妙的最佳时机。

一路上,我遇到多好只猕猴,或在树枝上,或在亭子顶,或在围栏杆,蜷缩着身体以抵抗雨天,我不知道它们冷不冷。

在观妙亭旁边,一位姑娘撑着雨伞,盯着树上的猕猴呆呆地看,我来的时候,她在看,我走了以后,她还在看,我陪她看了一会儿,走了。

庐山鼎鼎有名的天桥,要从锦绣谷岔过去,但时间关系,我犹豫一下子,决定不去。

9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9)

庐山如琴湖

锦绣谷的尽头,跨过马路,就是花径。

也许花径并不太出名,但是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是妇孺皆知的,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就在花径写的。我来的时候已盛夏,又淫雨霏霏,没能遇上最美的花径。

花径的左侧,是如琴湖,高山湖泊总那么的风不胜收。走入花径,见观景台,右拐下坡,是一个圆形的小广场,侧边放置一块石碑,中间建一座亭子,亭子中间书写“花径”两字。

东拐西绕,绕到白居易草堂,可惜正在修葺。我探头进去时,做工的大哥笑着说没什么好看的,我说能否关上门,我拍一下照,他欣然同意。

10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10)

庐山如琴湖

从花径出来,等候观光车,等了很久,雨是横着下的,撑伞只保护半身,那一刻我想起余华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名字是恰如其分的应景,我真想吼一嗓子,对着如琴湖。

赶回宾馆,已快十二点,姐姐还在梦周公。赶紧收拾,退房,宾馆还算有人情味,在我欲言又止中,主动说送我们到车站。

从牯岭镇摇晃三百多个弯,弟弟竟然晕车呕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两个孩子常说汽油味好香。

下到南门,雨已在半路停歇。取车,立即赶往下一站:拜拜陶渊明。

陶渊明是九江人,庐山脚下就是九江市,我岂能错过?

我是喜爱陶渊明的,他让我相信人生可以有别的选择,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生活在别处。

当你仕途不如意时,可以让自己相信,别处还会有桃花灿烂。

11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11)

庐山白居易草堂

当我们跨入陶渊明纪念馆,感觉到深深的失望,诺达的一个纪念园,竟然空无一人,从我们入园,到我们出园,没遇到一个人。

陶渊明纪念馆在九江中华贤母园的一角,中华贤母园非常大,草坪修葺整齐,绿草如茵,园里供奉着孟母、岳母等四位伟大的母亲。

可我想参拜的是陶渊明,于是心无旁骛地来到纪念馆,更贴切的说,应该是纪念园——园中之园。

进门,见一亭曰“归来亭”,已有陶渊明的况味,所谓“归去来辞”。左拐见一汪荷塘,前边立一座牌门,写着:清风高洁牌坊。

从牌坊穿过,走上台阶,阶顶是陶渊明的墓地,衣冠冢还是真的?我不知道。我就呆一会儿,姐弟就催我下去。

下来,经过一扇门,有一走廊,一座房子,一个庭院,种着很多竹子,蚊子也特别多。

荷花,修竹,墓地,蝉鸣,空无一人,我心里也空落落的。

12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12)

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三月初游蓝关古道(未至千般恨不消)(13)

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的归来亭

从陶渊明纪念馆出来,又奔赴下一场约会。

路过鄱阳湖时,我们特意在服务区停留,服务区就在鄱阳湖边上,湖光山色,烟雨缥缈,风很大,却很舒服。

晚上我们赶到篁岭时,已过七点,无法乘缆车入内,在旅游中心附近住宿,一晚上,拥蛙声入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