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

一、赛课活动的意义

横港小学位居城乡结合部,为铜官山区教育局辖属最远的学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并且学区内留守、单亲家庭居多,给教育教学增添了难度。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编在岗教职工22人,另有1名"三支一扶"支教人员,其中30岁(1980年以后出生)以下的共计16名,占72.7%。由于教师调动过于频繁,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这些青年教师的教龄基本都在5年以内,在课堂教学经验储备上明显存在不足。基于此实情,在规划学校发展时则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首要任务,尤其把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和谐发展的切入点,倾力关注他们的成长。尽管师资队伍过于年轻,却迫切希望顺应时代,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来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藉此促进个体的快速成长与学校的和谐发展,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中成为新的视点、新的挑战。

基于学校实情,我们制定了《提升青年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引导教师积极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穿越时空限制而获取更多的资讯。我们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同时激励教师营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共成长。

二、课堂教学反思

1、语文课堂

本次活动遴选六位青年教师进行赛课,分别为小学阶段的六个年级,由授课教师自主选择课题,自行设计教学模式和多媒体课件,充分锤炼个体的"实战技能"。通过赛课形式,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风范,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对症下药根除痼疾,从而增强业务素养,经营有效教学的课堂,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以下问题: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较多,但侧重点没有突出;②在教学中,给学生提问要留给思考的时间,只有独立思考后才能交流,使之有效参与学习过程;③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训练读法,形成阅读技能;④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进行拔高练习拓展思维时,也要注意难度。

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1)

2、数学课堂

⑴李娟老师执教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采用倒推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难度偏大,对于策略的表述和理解存在难度,因此可采用其它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倒推"的策略,比如在学生出现认知矛盾时,借助画线段图的方法用直观形象的图示来加强认识,从而理解题意并解题。此外,课堂教学语言要严谨而明确,所提的问题不能太笼统,否则就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得解题要领。

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2)

⑵凤良俊老师执教四年级《小数的意义》。

本节课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并未让学生感知到意义所在,用直尺图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却过分追求计算的方法,忽视了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本课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换算,舍本取末,应该抓住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来组织,教师尽可能避免"填鸭式"的灌堂,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所得较之被动接受要更牢固。最后应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时要及时反馈,并加以评析和激励性评价,以促进成长。

⑶陆彦老师执教三年级《小数的认识》。

本课旨在让学生感悟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借助长度单位与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理解小数基本意义的应用。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看出,需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课堂语言的锤炼、教学组织形式的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在教学细节方面关注诸如感悟小数意义、认识小数计数单位、组织小组合作形式等。

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3)

⑷胡永存老师执教二年级《找规律》。

《找规律》一课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一些较复杂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创造、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从而在数学活动中认识物体的排列规律并体会数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看、说、做"等来探究事物排列中的规律,但忽视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坡度呈现,教师在指导学生描述规律时应该关注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简洁性,以便于课堂交流,提升效率。

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4)

三、专家评析与发展愿景

1、语文课堂教学评析

在这些课堂上,我们捕捉到了闪光点,一些共性的优点诸如教师的语言规范,音律舒缓动听;设计思路清晰,采取板块式的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注意对主体的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情绪饱满,基本功扎实,课堂的驾驭能力较强;课文阅读的指导具有层次性;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也关注了教师发展的诉求,各课虽风格迥异,却也不一而足。首先是加强语文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例如"三字一话"的训练,做学生的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是注意研读课文,把握每个年级段学生需掌握的目标,同时对于单元与每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都要有良好的把握。再次是对教学环节的深层次挖掘,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取舍有道,无论内容的多寡,注意层次性,便于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是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重视对学生阅读等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词、句、段三个层面作为切入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思想,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数学课堂教学建议

首先是"吃透"教材。作为新教师,由于从事课堂教学的时间短,对于小学阶段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有所欠缺,因此则要加强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以便于了解所授内容的基础和后续,并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此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灵活的运用教材,按照课本提供的素材,根据学情和教师本人的风格来设计教学内容。其次是数学语言的运用。组织课堂教学时,语言在严谨简洁的前提下,也要生动活泼,有明显的指向性,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过程高效运作。再次是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切忌吝啬溢美之辞,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成长动机,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正所谓"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信息技术教师怎么融合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课堂教学)(5)

3、专业成长规划

在谋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时,倡导"五多"方案:多读(教学理论专著)、多看(专家教学课例)、多听(课堂教学观摩)、多写(反思建构模型)、多做(教学方法实践)。具体落实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就是积极推行"五个一"活动计划:每天撰写一份课后反思、每周听评一节教学研讨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并撰写读后感、每学年作一次学术报告或主持教学研讨。为了发挥青年教师的年龄优势和能动作用,学校筹建开通"教研博客"和"教科研论坛",采取"一站式"和"实名制"管理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此外,合理运用这些网络教研平台,分类展示教师的各类作品,形成教学资源库,同时开发"教师成长电子档案"(涵盖教学生涯的九项专题)系统,以供集粹个人成长历程,构建"展示-反思-成长"的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