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正当夏王朝在黄河中游发展的时候,东方兴起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商。

商的始租叫契,曾协助禹治水,功勛卓著。相传契的母亲简狄,吞吃了燕卵而有孕,生下了契。这种卵生的传说在东方不少民族中流传着。秦的祖先曾在山东一带生息,也传说祖先大业是母亲女修吞吃了燕卵而生的。满族也传说他们的祖先布库里雍顺是天女佛库伦吞吃了神鹊的朱果所生的。这些究竟是同一古老神话的广泛流传,还是这些民族在上古曾共同尊奉同样的鸟图腾,尙待探讨。

商代的族徽表明,商人是以鸟爲图腾的。

成汤革命 商朝兴起

商部落从契始,经过四百多年,传到十四世,出了个具有雄图大略的首领叫汤。汤不拘一格,打破传统,广募人才。他从奴隶中提拔了一位很有才干的首相,叫伊尹,接着许多能将贤臣也都跑到他的麾下来了。商逐渐强大起来,不断向外发展,活动于黄河下游,向东足迹早已逼及渤海沿岸。

商,原本是臣服于夏王朝的,如向西发展,就必然同夏王朝争短长了。汤采取剪除夏王朝羽翼,壮大自己,以观静变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十几个小国和部落,拔除了夏王朝在东方的屏障,所以更加强大了。

成汤革命

夏王朝这时正是暴君桀统治着。桀看到汤的作为,就把汤抓起来囚禁在夏台,即今河南省禹县的钧台。不久,桀又把汤放了,汤就更加紧了灭夏的准备。

桀性残忍,喜淫乐,以琼玉建造宫室,用肉堆成小山,贮酒造成池塘,无日无夜地宴饮。据说酒池中可以行船,而宴会上“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桀以穷奢极欲为乐,而夏民不堪其苦。当时的人民愤怒地骂道:“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说:“你哪一天完蛋呀?我们情愿跟你一起减亡!”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1)

商代马车

夏王朝中有个正直的大臣叫关龙逄,诚恳地劝夏桀要爱护人民,节省用度。桀非但不听,还把关龙逄拖出去杀了。这样一来,桀的重臣们谁也不敢劝谏了。有的眼见夏王朝江河日下,大势已去,就逃到商汤那里去了。不久,有的臣服于夏的诸侯和部落,也公开反叛夏桀了。

商汤看到时机已经到来,立即起兵伐夏。商伐夏,受到四方百姓的拥护,犹如久旱望雨,盼望商军的早日到来。商汤北伐,南方急不可待,商汤东征,西方又企足而怨:“为何不先到我们这里来呀!”因此,商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迅速逼近了夏朝的心腹地带。桀与汤会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桀被打得大败。桀这时悔恨说:“我真后悔没有把商汤杀死在夏台,以致弄到如此地步!”桀最后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东南),死在那里了。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2)

传国九鼎

鸣条一役,汤取得大胜,夺得了夏朝的传国九鼎,三千诸侯前来朝贺。汤遂建都于亳(根据文献考证,当在今河南商丘北,而根据考古,汤都毫有人认爲即今郑州商城),开始了商王朝历时五百多年的统治。

这段故事发生在三千六百多年以前,史称“成汤革命”。

盘庚迁殷 史称商殷

商王朝自成汤开国,到最后一个君主,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其中虽屡有兴衰,可重要史迹流传下来的甚少,值得一提的是盘庚迁殷。

盘庚是商王朝的第十世,第二十个王。盘庚以前,商的都城多次迁徙,影响着国家的稳定。

盘庚即位前,商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在商王太甲以后,商朝历代的君主和奴隶主贵族们,生活都很腐化。他们迷信鬼神,又特别喜欢喝酒,是十足的寄生虫,自己不劳动,一切事情都驱使奴隶去做。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在王室贵族当中,争夺王位越演越剧烈,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叔侄之间,兄弟之间,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把国家搞得个乱七八糟。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3)

盘庚迁殷

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维持不下去了。

正在这个时候,商朝的第十八个王阳甲死了,阳甲的弟弟盘庚做了王。盘庚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善于观察形势,觉得国家不能再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应当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缓和这些矛盾,挽救商朝的衰亡。他的办法就是把都城迁到殷,开垦荒地,长期定居下来。 

盘庚考虑迁都的原因主要是殷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自然灾害比较少些轻些,在这里建设都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其次,盘庚认为迁都以后一切都得从头做起,奴隶主贵族不能过分享受,这样社会矛盾就可以缓和。而且迁都可以避开危险的反叛势力,都城一旦安全,统治就可以稳定。可是迁都的决定招致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的人主要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害怕到了新的地方不能照旧享乐。盘庚是个办事十分坚决的人,不会因为有人反对就改变主意。他把奴隶主贵族召集起来,对他们发表了两篇训诰。第一篇训诰是劝说,告诉大家搬家到殷去的好处。他说:“以前上天降下大灾难时,先王们都为了臣民的利益而迁徙。现在我也和先王一样,希望你们都能得到安乐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你们有罪而惩罚你们。我要遵照先王关心臣民的样子,关心你们,保佑你们,带着你们去寻求安乐的地方。你们如果不与我同心,先王的在天之灵便要责罚你们,降下不祥来了。”第二篇训诰是威胁,用强硬的口气,警告大家一定要老老实实地服从迁都命令,否则就要进行严厉的制裁。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4)

陕西省清涧辛庄商代晚期大型礼制建筑的复原模型

盘庚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终于把首都迁到了殷。可是斗争并没有结束。老百姓到了一个新地方,生活不习惯,吵嚷着要回老家。奴隶主贵族就乘机起哄,煽动大家要求搬回老家去。盘庚又发表了一篇训诰,用强硬的语气制止住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对。他说:“先王谨遵上天之命,开国以来已经迁都五次了。现在如果不听从上天之命迁都的话,谈什么继承先王的事业呢?”他知道臣民口出怨言是由于当权的大臣在煽动,便严厉警告说:“我看得很清楚,你们在浮言煽动,只是我没有表示出来罢了,你们就放肆起来。你们在自己祸害自己。我不论关系亲疏,谁做好事就受赏赐,谁犯罪就要受惩罚。国家能治理好,是你们大家的功劳。国家治理不好,由我一人承担责任。今后你们别乱讲话,否则到惩罚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过了几年,局面才安定下来。自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以后,八世十二王,历时二百七十三年,都定都在这里,这给商后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很大好处。所以,从盘庚迁殷以后,后人又称商为殷。

纣王功过 商朝灭亡

殷的最后一个王叫纣,传统的历史著述和文学作品,都把他描绘成一个残暴的君主。

据说,纣王是个动作矫健、见闻广博、能言善辩、机智过人的人。可他又自恃聪敏,目中无人,视重臣如草芥,视黎民如粪土,穷奢极侈,为所欲为,同夏桀一样,喜淫乐,性残忍。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5)

纣王

相传,纣王在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地方,“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令男女裸体,相逐其间,狂欢滥饮。为了这种腐化生活,他加重人民的负担,无限制地搜刮。传说他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城内花七年时间,修了一座周长三里、高百丈的廪台,叫作鹿台,这是堆积钱财的地方。又在巨桥(今河北曲周东)修造了庞大的国库,堆满了粮食。这样,就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纣王为了钳制舆论,镇压人民的反抗,又创制了种种酷刑。有种刑罚是以钢作柱,上涂膏油,置于火上,让罪人在铜柱上爬行,这就叫“炮格”。

有些大臣对纣王的倒行逆施看不过,对他进行劝说,竟被他剁成了肉酱,叫做“醢刑”。

有的被割成一条条,晒了肉干,叫做“脯刑”。

纣王的叔父比干也来劝他,剎王就说:“听你说得这么好,倒很像个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挖出来让我看看!”说着就挖了比干的心。其他重臣,有些迫于形势,只好逃跑了,有的就装作得了精神病。国内一片恐怖。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6)

纣王无道

就在纣王倒行逆施的时候,商王朝西方陕西岐山一带有个叫周的小国,一天天兴盛强大起来。许多臣服于商王朝的诸侯国,转而倾向于周,尊周王为领袖了。纣王的臣子们对此已感到不安,纣王却不加理会,还在杀害孕妇,剖取胎儿取乐!

公元前1057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带颌三千勇士,四万五千甲兵,联合八百诸侯,来讨伐商纣王。当武王军队已到朝歌城外时,纣王才得知,慌忙派出十七万(一说七十万)商军开赴牧野(今淇县西南)应战。决战那天是二月四日早晨,史称“甲子昧爽”。战争一开始,商军中不堪压迫的奴隶兵,就在阵前倒戈,愤然起义了。陕西临潼发现西周青铜食具,名“利簋”,其中铭文就确切地记载着这件事情。

纣王为什么杀纣王(上下五千年阿波聊历史)(7)

牧野之战

纣王眼见兵败,逃入鹿台,穿起宝玉衣,跳火自焚了。周武王赶到,射了纣王的尸体三箭,割下他的脑袋,悬挂起来,以示商王朝从此被灭亡了。

这是自古以来中国史书对纣王的评价。如今三千多年过去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学家郭沫若,重新评价这位历史人物的功过,提出纣王于解放奴隶,开发江准地带,向南方传播中原交化,以及国家的走向统一,都具有莫大的贡献。称颂纣王“功过周武”,“有功于民族”,“罪本莫须”,主张推翻这一千秋“错案”。

究竟怎样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评价纣王的功过呢?这至今还是史学界有待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