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三皇五帝究竟指谁)

我们先来说“三皇”,而说“三皇”之前,且先提一下“皇”字,如何解释。

“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象,故三皇称皇。”(出自吴大澂《说文古籀补》)

意思是太阳从土地里升起来,照耀整个大地,是为大也,是对太阳的敬畏之情。

还有一种说法是:“皇”字最初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中,字形如火焰升腾的样子,庄严而伟大。

因此,古人就用皇字来称呼有大功德,且让人敬畏的人。只是后来成了君王的专用。

所以,“三皇”中的“皇”是形容词,指“大”和“美”,用来赞颂伟人或是用来称呼神。而不是名词,用来特指君王。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三皇五帝究竟指谁)(1)

了解了“皇”字之后,再来说“三皇”究竟是谁?

《楚辞》中有“三皇”:西皇,东皇,上皇。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天皇,地皇,泰皇。

汉朝《尚书大传》中的“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

《礼》:伏羲,祝融,神农。

《白虎通》:伏羲,神农,共工。

《世经》:伏羲,神农,黄帝。

更有意思的是,道教经典中还将“三皇”分为初,中,后,三组。每组三人,“三皇”成了九人的统称了。

由此可以看出,“三皇”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就看自己选择谁的观点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被列入“三皇”的,要么是神,要么就是对人类有大贡献的人。

“三皇”虽然找不到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却能够反应古人对这些人的敬仰与感激之情。也许“三皇”是谁并不重要,人们只是需要一个信仰,一个能够给他们带来光明的信仰。

接下来是“五帝”,我们还是先理解“帝”,是什么?

“帝”,最初见于商代甲骨文,字形像祭天构起的木架。本意为“天帝”或指“祖先”。后来又延伸为人间的“帝王”。

三皇五帝到底是谁(三皇五帝究竟指谁)(2)

最早出现“五帝”一词的,是在《荀子》这本书中,但并没有说出“五帝”具体是谁。

之后在《五帝德》中,确定了五个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战国策》中有五帝,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吕氏春秋》: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尚书序》: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通鉴外纪》: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后来,还出现了五色帝,在《春秋纬》中有:苍帝,名灵威仰;赤帝,名赤熛怒;黄帝,名含枢纽;白帝,名白招拒;黑帝,名汁光纪。

大体来说,“五帝”是上古人间帝王中的五位。只是不同书中有不同的说法,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

无论“三皇五帝”是谁,都是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提到“三皇五帝”,我们不自觉得就会想到,那定是古代伟大的,值得让人敬仰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