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1)

1970年6月,父亲从新开镇调到县城工作,手扶拖拉机在沙石公路上不停地颠簸,象跳舞般前行,母亲因抱着一岁不到的弟弟晕车而呕吐不止。到达城关时,家俱己支离分解,一部旧28自行车把老母鸡压死,死前还生了一个软壳蛋,想必是压迫出来的。一到城关,11岁二哥,在新开没见过大世面,看见大路宽广,兴奋地就骑着28自行车,穿大街窜小巷,迷失了方向……找到二哥时,己过了一夜的他,一脸泪痕满脸泥污,身上衣服也尽是泥污,似乎刚从泥潭中爬起来一般,出现在北门烈士陵园门口,一位组织部干部上下打量着乡下来城的哥哥,一本正经询问道:你自行车那来的,哥答:我爹的!组织部干部又问,你爹叫么事?哥答,李寿泰。组织部干部知道爹是新上任的商业局长。就骑车带着他回来了。父亲说:从今以后,你这小王八羔子,不许再碰自行车。爹的威严,说出的话那就是圣旨。我大喜,自行车归我了。说实在的,骑车师傅是哥哥,在新开时,爹到镇上上班去了,哥骑我扶,我骑哥扶,哥哥和我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自行车弄会了。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2)

于是看一看,摸一摸,上下打量,似乎要把这辆自行车的构造看得透透彻彻,藏到心里,像藏宝者遇到神奇宝贝一样认真把玩。第二天我迟迟不肯上学,娘催几遍了,我还是背着书包围着自行车转来转去。娘似乎看透我的心事,问:你是不是想骑自行车?我羞涩地点点头。娘说:马上放暑假了,可以骑。7岁的我,学会了脚钻过三角架骑自行车,这让我感到很得意。然而这种姿势终究不正规,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学会了骑车。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像大人一样骑会自行车。这以后只要有空,我便推了自行车在商业局大院练习。慢慢地,我终于学会将右脚跨过三角架骑自行车了。骑着自行车滑行,说来容易,但对一个初学者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我两只小手攥紧了车把,将自行车快速推起来,一只脚猛地踩上踏板,还没等另一只脚收起来,自行车却不听使唤地向一边倾倒下去,惹得相跟的小伙伴一片尖叫。我只得捏紧手闸,双脚赶紧落地,努力不让自行车倒地。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3)

上初中的我,暑假期间勤工俭学,早晨骑车到苦竹供销社打零工。那个夏天,骄阳似火,公路上的柏油都被炙烤出来了,黑黢黢地泛着光。两旁高大的白杨树投射在马路上的树荫,才勉强让人感到一丝清凉。大人们都在田间劳作,路上车辆很少,空无一人。我顶着烈日,骑着自行车,在那段又是上坡又是下坡的路上每天继续骑行。晚上骑车回来,蚊子大把在眼前乱飞,哪顾得上欣赏田园风光,右手扶车把,左手打眼前蚊子,几次差丁点翻车。记忆中同大哥骑自行车是最精彩的一次。大哥在武汉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汽车队工作,那年代,有汽车玩,是最屌行业,大哥是教练司机,回家后骑车带我出去玩,那是小菜一碟。“坐车不要晃动,晃动车行不稳;脚要外扬,不能被轱辘卡住。”交待完注意事项,大哥带着我出发了!我洋洋得意,如沐春风,享受美好,尽力寻找脚不落地的腾飞感觉,莫名的兴奋激动贯穿全身!孩子的欲望就那么简单,满足了就心花怒放,爱唱歌的我,居然哼起了成调的歌子来了。正在我自我陶醉的时候,猝不及防遇到了一个小意外。只听嗞一声脚刹前胎的声音,快速前行的自行车嘎然而止,前面一条引水小沟挡住去路,我敏捷地翻身下车。大哥查看发现,急刹车导致车链掉落,赶忙应急处置。东张西望找来一枝树棍拨拉半天未能复位,只得用手摆弄链条,链条复位了,收获了满手油污,此时上课铃声在不远处传来,我顾不得和大哥说声再见,背着书包一阵狂奔,在气喘吁吁中落座听课。这就是我和自行车接触留下的第一印象,虽不完美,但却深刻。我上初中的时候,身子已经长高了。爹将自行车座位往下挪了挪,我终于能够很轻松地坐在座位上骑自行车了。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4)

学会骑自行车是我少年时代最感得意的一件事情,许多细节至今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一直难以忘怀。

然而,自行车故事没有结束,自行车:我一生所爱。

1989年元旦,我结婚。妻子娘家嫁妆里有26凤凰自行车。父亲住在县委大院,我单位在西街文化馆,每天骑着新车带着新婚妻子穿行在古塔西路上,1米74的我穿一身西装革履,妻子25黄呢子,俊仔靓女新车成了一道风景。

1990年9月,告别新婚妻子,我到北京大学艺术系进修,同来一起进修的常州群艺馆陈吉安兄从家乡托运一辆自行车来北大,哥儿俩穿梭骑行北大。北大大啊。骑行哪真叫“爽”!!!一会儿西校门拍照留念,以瞻仰北京大学的书香之气。一会儿未名湖南岸的钟亭、临湖轩、花神庙,湖心岛的石舫、鲁斯亭,还有蔡元培、李大钊人像及斯诺墓等,只要慢骑行的时候稍加留意,也许一个不起眼的小石桌就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陈吉安,身手好,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这小子有能耐,同年的他和我,骑行至北大博雅塔,博雅塔不是普通的佛塔,最初是当作水塔来使用,因建造的经费是由时任燕京大学的美籍教授博晨光叔父所捐而得名。

博雅塔从修建之初开始就不能登临参观呢?

原因是这座密檐式宝塔的特殊构造,导致顶层空间狭小,并不适合登顶眺望,而为了保证全体师生的安全,从落成之时,博雅塔便轻易不允许入内。博雅塔人人都仰望欣赏过,但用自行车做支撑,我做固定,陈吉安兄用绳子系腰,一摔手,绳子固定,作攀岩状,身轻如燕爬上去,再用绳子将我牵引攀登上,博雅塔上赏月。北大学子许许多多,能上博雅塔,有几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020年5月,我结束了县委党校一个月春季班学习,组织上征求我意见,到苦竹乡柳塘村任第一书记。柳塘,父亲1979年就在那驻村工作过,柳塘村柳书记到过我家,带着土特产豆巴,父亲就对母亲说,去砍二斤大肉,柳书记在家吃饭。1989年我结婚家俱就是书记二儿子给弄的。柳塘,一个亲切又陌生的地方。乡村振兴,我去。

于是,我从城关骑行到柳塘,自行车只需37分钟,开始了每周五天四夜驻村工作。

驻村的夜晚是安静的。远远的传来狗吠声,越发地衬托柳塘村的安静。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窗外的声音就渐渐有了。村里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起初以为是在吵架,侧耳听了一会儿,很大的嗓门儿里其实夹杂了夸张的玩笑,也就释然。这是村民的说话习惯,普遍嗓门儿大,大约是因为临公路旁,车辆穿梭过密,说话的声调在不知不觉中就高了起来,以至于成为一种习惯。

驻村之后,有几件必须要做的事,没来得及落实。在柳塘村日子里,我一直惦念在心。一个月下来,县慈善总会李仲良会长,爱心协会鲁姐带着口罩、风油精、香皀、洗手液、衣物等生活用品来村慰问。村民喜出望外。李仲良会长说:李振昌书记是一位有爱心的书法家,对慈善事业做了有益善事,柳塘村村民疫情期间,自发把自家菜园绿色蔬菜赠送到爱心协会,为山东医疗队补充绿色食品。

生活中有些事,看似务必去做的,其实未必重要。有些事,不做,即是态度。

家父临走前,一想回河南偃师老家,二想到驻点村柳塘看看。老家亲人大都离开老家,到城镇打拼。而做为第一书记的我,在七一到来之际,一周时间做功课写好讲稿,讲好党课,把50党龄纪念章挂在五位老前辈胸前。老同志回忆道:你父亲李寿泰,作为组织部部长,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老同志一席话,勾起我对去世多年父亲的回忆……

宴请。于是,邀请纪委书记、组委自费很有派头地规格比较高地宴请了柳搪村委一班人。

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振兴第一书记调整到五祖小坪村,59岁的我骑行至五祖,时间需要1小时12分,骑着链条打滑的自行车到小坪村,倍感吃力。于是,自行车放在蔡田总支,人、行李就坐中巴上小坪村委会,看来,我老了,自行车也该换了。

好在,小坪村风景优美,庄户地里的人、物和乡村振兴都是一幅画。

由屋、树、街和瀑布扯连起来的小坪村静的时候象幅油画,热闹的时候什么腔都有,人笑狗吠哈蟆叫。日子好了,屋从上到下一星泥不沾,全是瓷砖石块水泥箍把起来的。三层屋的幅度宽了不少,晒场大得就像个操场,手勤的人家种上绿的芸豆,紫的茄子,红的柿子,加上肥水跟得勤,果子长得滴溜拉耷的。墙上爬滿了扁豆的青藤绿叶,长长的丝瓜吊在墙上,象个个小人似的。屋顶上的葫芦蔓上开放着朵朵小白花,白蛾和蝴蝶踏在上面练站立和亮翅功夫。东摇西摆像随时要栽下来。瓜棚豆架下,年长的三五一群,聚集在一起拉起家常,对儿女打算得就更仔细,有的嘀咕,要是给儿子说媳妇,他们看重的不是漂亮。只要慈眉善目,不带凶样(厉害),有个好体格,能拿儿一辈子当人待,模样孬点好点无所谓,有个好模样也不能就着当饭吃。要是给闺女找婆家,他们首先想到不要让闺女走得太远。二里也好,五里也好,十里八里也凑合,要是嫁到七八十里以外的地方去,等闺女有了孩子,恐怕不过年是难得回一趟……

散文家张妹牛《秋游小坪村》写道:

……远远望去,四围的大山一座连着一座,紧紧地将小坪村搂在怀里。这个大山中的小村居然有方圆一公里左右的平地,几个村庄依靠着大山,隔畈相望,“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就是对小坪村最好的写照。

走进张大屋,村民的房子建在公路两边,清一色的楼房遥相呼应,漫步路上仿佛走在街上一样。小小张大屋居然还有个微型代销店,据说是驴友的集散地,经常有驴友慕名而来,在此打尖休息,顺便将小坪村的特产雨花菜、板栗等山货带回家,老农的洋芋饼、豇豆角经常会销售一空。

走出张大屋,朝东望去,小坪村村委会的办公大楼矗立在眼前,“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过了畈中的小溪就到了村委会门前停车场。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宽敞明亮,几位村民正坐在里面聚精会神地看书,其中还有几个小孩也沉浸在故事书中。朝里走,村干部正在值班,见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听说我们是来这里秋游的,这位村干部很自豪,“我们小坪村山外的平畈,你们看这满畈的田地,金黄的稻浪,中间那条小溪贯穿田野,无论站在哪里看,都是漂亮的。”

“一眼望去,确实都很美。”

“党和政府很关心我们的发展,指导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村现在不仅把这片农田利用好了,还开发山区特产,像雨花菜、板栗就是我们的品牌。我们百姓也过上了好生活。”

“小坪村地理位置独特,加上专家的指导,一定会越来越好。”

“是啊,现在城里人周末喜欢郊游,经常有人来我们村,我们村不仅山美田美,还有一处瀑布更是游客的最爱,经常有人来拍照留影。”

“你说的是三叠泉?”

远远望去,一股泉水从山顶倾泻而下,尽管没有“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震撼,亦是美的。

辞过村干部,我俩直奔瀑布而去。沿水泥路前行,大约几百米就来到了三叠泉,整石为底,第一跌较陡,水流急,属于典型的瀑布,泉水泻下来,响声大,第二跌地势稍缓,水从一边流下,另一边为一巨石,人可爬上去,或仰或卧,可从不同的角度拍照,都是很漂亮的。

小坪村,有山有水有良田。山上创特色,收入有保障,良田稻谷香,吃好心不慌,大道通村庄,出进很平常,网络连万家,淘宝村中藏。

小坪村,幸福生活的乐园,五祖的香格里拉。

各位看官:今天的大建筑,主体材料己不再用砖和瓦,建筑材料变了。交通方式变化之后,马退役了;农耕方式变化之后,牛退役了;书写方式变化以后,毛笔字成为艺术品,被挂在墙上;玩的方式变了,城里的人纷纷到乡村居住、骑行旅游。而我生活方式变了,但我骑自车行没变。

几十年来,自行车一直陪伴着我,见证我成长,强化亲情。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鄂东梅城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发展了,百姓致富了,道路也通畅了,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但对自行车从未选择放弃,不仅是最后一公里的现实需要,而且珍藏着我对自行车的特殊情结!

自行车记忆,深沉!我爱自行车!

大作家苏童在《自行车之歌》写道: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你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就像一张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你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捷安特,是橘红色的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我也赶路,没有留心那父女俩一路上说了些什么,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一定也在交谈,两辆自行车会说些什么呢?其实大家都能猜到,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交流——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5)

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自行车故事(自行车的故事)(6)

橘红色的“捷安特”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晋梅乡人李振昌二0二二年七月六日写于废名故里四祖路兴发巷山谷草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