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意思(为你千千万万遍)

一直惦记着阿米尔能否完成他的自我救赎之路,解决签证问题,顺利收养哈桑之子、他的侄儿索拉博。

晚十点很想睡觉,也很想把最后十几页《追风筝的人》翻完,劝说自己还是要去睡,早四点就要起床赶往机场,机上可以继续看完。犹犹豫豫中,关掉室灯,把移动小灯粘在床头架上,爬上床,竖起枕头靠在墙上,睡眼朦胧地继续去翻看阿米尔与索拉博。

很不幸,妻子的好消息来的太迟,若是在同索拉博商量重回孤儿院之前,收到这个可以简单办到签证的消息,阿米尔就不会看见索拉博躺在血水混合的浴缸里,了无生气的样子。

阿米尔没有合法文件证明阿富汗儿童的父母双亡,无法证明哈桑是阿米尔的私生兄弟,进而证明他与哈桑之子的叔侄关系。在律师的建议下,索拉博只有重新回到孤儿院,由院方开具收养合法性的证明文件,而孤儿院是索拉博的噩梦之地。

索拉博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医院救回他的生命,却没有救回他的希望。

译者张继宏很厉害,细腻的文辞用笔,精准地描景绘心,文风简洁老练,和作者卡得勒·胡塞尼一同构建了一个庞大故事体系。

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意思(为你千千万万遍)(1)

故事线始于幼年的阿米尔和哈桑追风筝,结束于成年的阿米尔和哈桑之子索拉博追风筝,这对父子的更替,装载了阿米尔从自性的怯弱中追回勇气的自我救赎之路。

战争放大人性的罪恶,具象交叠在哈桑和索拉博这对父子身上,由阿塞夫代为执行,阿米尔的自我救赎之路,亦是人性从罪恶中的自我救赎之路。

衣食无忧,美满幸福,手无缚鸡之力,同时负罪于友情、亲情的作家阿米尔,走进罪恶深处,用生命与阿塞夫对峙,要回遭受罪恶侵害的幼童索拉博,找回内心的勇敢、正直、善良。

孤苦伶仃的索拉博,失去希望的索拉博,与哈桑一样失去神彩而空洞的索拉博,对死去的爸爸哈桑,母亲、奶奶莎莎的渴望,对回不去的原来生活的渴望,承载了人性中对完整、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父亲、妻子一家、阿辛汗、法德里所代表的特性,既是人性也是阿米尔自性中含有的外在显现,也是促使以阿米尔为代表的人性救赎之引。

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人性中的勇气、正直、善良,千千万万遍。

后记:

购买这本书的情景是2021年初或者20年冬,还在广西贺州,那段时日与晓妮师姐因为讨论中医、喝六堡茶、喝炭烧咖啡,聊天说写作,走地比较近。

晓妮师姐说起网上买书有满减活动,她买了一套满减,正好听书会员讲了《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于是托师姐帮我买了这一套。

晓妮师姐鼓励我注册的公众号一直未写,买的这本书也一直未看,直到21年5月份来杭州后才将书拆封,偶尔翻翻,翻了一年只翻到一半,这两三日读到阿米尔走上自我救赎之路,才一鼓作气将其读完。

很多事情之所以不发生,或者发生在这个时候,就是其最好的归宿。如果是之前翻完《追风筝的人》,我一定不能将故事理解的这么透彻,直接与译者张继宏同情,就像是上一本泰戈尔的《园丁集》一样。

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思考过,领会过,再看文字才能走进文字背后作者的意图,或者是自己内心的意图。​

记于飞南宁,与弟家两只小的过六一儿童节的空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