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2)

农历二月十五 星期四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3)

今日春分

昼夜均寒暑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太阳达到黄经0度,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为“春分”。

01

气候特点

我国古人将春分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说的是春分后,燕子即玄鸟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伴有闪电。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此时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

02

气候农事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时节冻土层已完全融化,土地湿润,气温上升,是各种春种作物播种、种植的大忙季节。此时也是移花接木、植树造林的最好季节,但要预防“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

春分时节,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需做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4)

03

民俗文化

春分的主要习俗有立蛋、踏青、吃野菜等。

俗话说“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之所以鸡蛋比较容易立起来,人们认为一是在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二是此时不冷不热,令人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麻利,易于“竖蛋”成功;三是鸡蛋壳表面并不光滑,只要找到适当的3个表面颗粒,就能像底盘一样托起整个蛋。尽管‘竖蛋’是一个传统项目,但它让公众在实践中了解了相关知识,并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民谚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所以在人们的心中,仿佛只有挖了荠菜、吃了荠菜,春天才真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5)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6)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

昨天下午到夜间

天气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

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4-6级偏北大风

乌云密布,尘土飞扬

西部和北部地区还出现了雷阵雨天气

迎来了今年的初雷

首先科普一下各省会城市初雷日期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7)

随着天气转暖,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冷空气活动频繁交汇,引起春雷。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每年初雷的时间早晚不一。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贵州等地2月即可闻雷,是我国平均初雷日期最早的地区;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平均初雷日期出现在3月;而华北大部、西北东部以及西南北部的平均初雷日却在4月。初雷日最晚的西北大部地区以及黑龙江等地要到5月才会出现雷的踪迹。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8)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9)

经过一夜北风的洗礼

今天白天

我市天空被打扫的湛蓝湛蓝的

空气适量更是没得说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0)

瞅瞅

是不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白天虽然风力有所减弱

这气温较昨天可是下降了8-9℃

今天白天市区最高温度只有13.8℃

最低气温已下降到5.8℃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1)

外出的朋友

千万别忘了添衣保暖,谨防感冒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2)

未来三天天气趋势

预计未来三天,我市以晴天为主

23日前气温整体偏低

空气扩散条件优良

24日开始,气温回升

恰逢周末

利于出游踏青

俗话也说了:三月的天儿,小孩的脸

未来天气又将如何?

是否还会有冷空气过境?

大家还是要及时关注我们“保定天气”

为您提供的最新天气信息

以免被天气君打个措手不及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3)

具体天气预报

市区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今天夜间

晴,北风2-3级,最低气温0℃

明天白天

晴间多云,北风2-3级,最高气温17℃

其他县市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4)

市区未来一周预报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详解(二十四节气春分)(15)

明日限单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