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正崩拳(论陈子正的实战能力)

提到实战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现代的擒拿和散打功夫,可事实上在我国将近4000多年的传统武术历史中,早就出现过一门以擒拿功夫为主的武术拳种,该拳种正是出自北派少林的鹰爪拳(也叫鹰爪翻子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陈子正崩拳?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陈子正崩拳(论陈子正的实战能力)

陈子正崩拳

提到实战相信很多朋友第一时间一定会想到现代的擒拿和散打功夫,可事实上在我国将近4000多年的传统武术历史中,早就出现过一门以擒拿功夫为主的武术拳种,该拳种正是出自北派少林的鹰爪拳(也叫鹰爪翻子拳)。

陈子正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陈子正先生,他便是鹰爪翻子门的创始人。那么关于陈子正先生的实战功夫究竟如何?或者说他的实战能力到底有多强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陈子正的学武履历来看。

陈子正先生于1878年在河北雄县的李林庄村(也就是现在的雄安新区)出生,他从下习武深得少林拳、翻子拳、岳氏散手和鹰爪擒拿法等拳术之精髓。尤其对鹰爪拳功夫极其精通,曾享有“鹰爪王”之美誉。

其次,从陈子正的实战案例来看。

早在1909年冬季,陈子正先生就在陈公哲、姚蟾伯和卢炜昌等人发函联合邀请下来到精武体育会担任副会长一职。随后,他又赶赴香港开始在当地精武会、香港大学、皇仁书院、孔圣会等多地执教。前后大约过了3年的时间,陈子正先生又再度返回上海,并先后在中国公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等学府教授拳术。

鹰爪拳

实事求是地说,陈子正先生在我国近代历史上可以说是最早将武术课程引进校园课堂的先驱。当然,陈子正先生的实战功夫不仅得到了广大高等学府的认可,同时其一生中所经历的实战案例亦是不胜枚举。

鹰爪拳

譬如,陈子正先生于1912年在北京模范军团中执教的时候,军中就曾有一个军官对传统武术十分蔑视。该军官认为传统武术在枪械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而陈子正先生则表示枪械虽快却只能挎着实战中不一定能派上用场。军官不服立马伸手拔枪,而陈子正先生当时离对手虽有数丈之距,可其身法却如电一般瞬间疾奔至那名军官面前出手将其手枪打落。自此以后,陈子正先生又多了“闪电英杰”这样一个称号。

陈子正故居

1913年的时候,豪绅郭锡九曾在一天夜里派5个手下拿着撅把手枪和大刀去李林庄村抢掠。陈子正先生得知消息后立马前去阻止,5个贼人见其来势凶猛一路溃逃。陈子正先生1人追着5人来到村西头的大坑后,5个贼人这才反应过来对方只有1个人,随即转头准备围攻陈子正先生。

鹰爪拳

没想到陈子正先生先是几个闪避蹿到了1棵柳树旁边,紧接着赤手空拳的他竟然用胳膊夹住树干将那棵直径约3寸的柳树连根拔起。最终,5个贼人不敌手持柳树的陈子正先生带伤从芦苇地仓皇逃走。时至今日,李林庄村依旧流传着陈子正先生“倒拔垂杨柳”的英勇事迹。

鹰爪拳

1921年时陈子正先生返回香港传拳授艺,当时他一踏入香港境内就听闻有一个名叫“艾茨坦尔”的德国大力士在设擂挑战中国武术。那艾茨坦尔不仅自称“天下无敌”,同时还对中国武术极其蔑视,许多中国武师心中不愤前去挑战皆被其打伤。

鹰爪拳

陈子正先生当即便带着众弟子前去挑战,并以鹰爪力手法仅用几个回合就将艾茨坦尔摔死于擂台之下,此战后陈子正先生“鹰爪王”的称号也很快在全国传开。

陈子正

1923年陈子正先生前往新加坡精武会执教,他刚到新加坡没多久就在擂台上仅用半个回合打败了一名英国拳术家。并且,陈子正先生在此战后还被授予了一柄印度尼西亚短剑(剑身上刻有“中国拳王”的字样)。

鹰爪拳

另外,陈子正先生在新加坡时还曾与一位美国大力士交过手。当时美国大力士先以快拳打向陈子正面部,谁知陈子正先生闪身一避立马便出手刁住了对方的右拳,并施展出分筋错骨手法将其手背捏至骨折。那美国大力士在剧痛之下连忙表示认输,事后其更是对我国的鹰爪拳功夫佩服至极。

鹰爪拳

而且,陈子正先生的轻功造诣同样非常之高,其腿法和和身法皆是十分快速敏捷。据说陈子正先生不仅能在栅栏之上行走如飞,同时他还能以脚蹬住墙壁的半腰,并保持身体和墙壁成极小角度朝一个方向疾驰数十米的距离(这一绝技乃是轻功中的一门功法,具体名曰“半悬功”)。

陈子正

一直到1933年7月12号10点的时候,陈子正先生因抗日壮志难酬每日只能以酒解忧,终因忧积成疾医治无效去世(终年55岁)。

鹰爪拳

最后,关于陈子正先生鹰爪拳功夫的实战话题,咱们今天就先暂且聊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于鹰爪拳功夫是否经得起实战考验,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见解和观点!

(了解更多有料的历史话题,欢迎关注“南山论史”自媒体平台,笔者耕耘创作不易,搬运势必追查到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