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

11月,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后,成都北二外成都附中的初一学生开始“动手”制作一个模拟的细胞,生物、美术学科整合的成果,在趣味与实操中被深刻记忆。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1)


想象丰富:花生绿豆胶泥做材质

一周时间,全年级参与、全网投票,老师们把90份作品,初选出30份模型作品、13份绘画作品进入到公众号的投票环节。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2)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3)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4)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5)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6)

孩子们“各显神通”,有用各色橡皮泥捏出的各种细胞造型、有结合花生、豆类来表现细胞液泡等内容的,有橡皮泥与绘画并用来表现细胞各个部分的......

平时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生物细胞,在孩子们的手中得以丰富展现。 他们用更纯粹的方式来刻画脑中的生物细胞的样子。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7)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8)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9)

“七年级四班的张可欣、王静、张瑞轶、王子豪同学的28号作品是所有模型作品中做的最为细致、精美的。”初一年级生物老师谢诚说,两期关于活动的推送模型作品达到最高票数452票。


不可见的微观细胞,被重现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10)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11)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12)

“ 细胞微观,不可见,我们通过在显微镜中观看,上网查询,再通过制作与绘画结构增加对细胞的感性认识,学生能对细胞内的精细结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理解各种结构的功能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谢诚设计了这次整合实践,学生的作品让他惊讶,孩子们被激发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将美学、物理学应用到学习中。

全年级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在合作与探究中,让微观不可见的细胞重现,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谢铖试图用这样的活动,启发他们以后在生物学以及其它学科利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学习。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将美学、物理学应用到学习中。


分数与素质并重 学科整合将运用到更多学科

“我们是新建学校,学校的文化不仅有北二外的引领,更是由每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创造。我们的每一次的课程创新、整合实践都将被记录,我们将把所有作品进行陈列收藏。”学校校长何光友说,在课程与整合上师生会有更多实践。

怎么解决细胞饥饿问题(同学你把细胞)(13)

除了在语言方面,每位学生除了有中文、英文的必修,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语言可供选择,从语言与文化角度来看,也是一种整合运用。 学校课程的设置与内容也遵循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并塑造自信阳光的师生。

“我们要培养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人的教育,结合新高考落地分数与素质的结合,给公办学校的普通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