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

大家是不是经常会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对话:

甲提醒乙道:

“你可记好了,这是大城市,三教九流的啥人都有,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不要闲着没事乱跟陌生人套近乎,到时候被卖了还在帮人家数钞票!”

乙笑道:

“叔,哪有那么严重,还三教九流的,搞得跟武侠片似的,再说,我都16了,哪那么好骗!”

甲闻言,想是动了真怒,瞪眼斥责道:

“笑笑,笑个屁,总之我答应过你爸,就要对你负责......”

......

甲与乙的对话中两次都提到了“三教九流”,那么到底什么是“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哪三教?“九流”又是指哪九流,它们到底又是怎么来的呢?

下面便来一一揭晓:

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1)

首先:三教

一般来说,三教通常指的是一儒、二道、三佛;即:一儒家、二道家与三佛家,不过最近又有了另外一种说法:儒、道、佛乃是三个根植在国人心中的传统概念,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三种思想,比如儒家讲究礼智仁孝,佛家提倡自身修炼,而道家则追求自然和谐;所以严格的来讲儒、佛、道不能叫做“教”,而更应该称为“学说”,一种处人与事的“教化学说”。

所以,真正的三教,应该是元始天尊创立的“阐教”,通天教主创立的“截教”,以及太上老君创立的“人教”......

我觉得,还是儒、道、佛比较靠谱些,为什么?

因为所谓的三教,应该是现实中的存在的东西,而并非《封神榜》中“阐截人”的神话传说。

再者儒、道、佛“三教”中的“教”也并不一定要理解成第四声“jiào”(教派),也可以是第一声“jiāo”(教书育人),如此一来,便没有什么异议了。

说到这,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大概率地认为儒道佛乃是“三教”,那么为何要说成是一儒、二道、三佛呢?

难道这“三教”也分排名的吗?

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2)

还别说,真就是这样.....一开始儒道佛是没有排名的,一直到了南北朝,一个叫宇文邕的皇帝出现后,便有了排名:

宇文邕(这个字读“yōng”,广西不是有个邕江么,就这么读)南北朝时期北周王朝的皇帝之一,也叫周武帝,是一个鲜卑人。

据说,这宇文邕生活节俭朴实,且勤政爱民,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虽然他在位时间比较短,只有18年,却干了三件大事:一,改革鲜卑旧俗(鲜卑族是游牧民族,改革旧俗,实际上就是汉化);二,释放奴隶(这可是一项推动社会发展的大举措:奴隶释放了,劳动力便增加了,劳动力增加了,生产力便得到了大大提升)。

还有一件事就是:对儒道佛进行了排名。

为什么要对儒道佛进行排名?

因为当时的战乱比较多,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老百姓流离失所,寝食难安,于是许多人便遁入了空门,寻求佛道上的精神慰藉。

宇文邕得知后,大发雷霆:

“这还得了,都遁入空门,都成了僧道,都不从事生产,都不用交税,国家还怎么发展,社会还怎么进步......”

宇文邕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求佛入道无可厚非,也没什么不好......但人总得吃饭吧,相对于精神上的慰藉,填饱肚子,似乎显得更重要。

旁边的内务官见皇帝动了真怒,便出主意道:

“陛下何不召集文武百官们商量一下,针砭一下利弊呢?”

宇文邕想想也对:群臣的智慧是无限的,自己又何必一人自寻烦恼呢?

......

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3)

第二天,宇文邕便召集了群臣,开始商议讨论如何解决现如今最为棘手的“佛道”问题。

大殿上宇文邕正襟危坐,等待着群臣的良策;大殿下众臣议论纷纷,争执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相国张三提议道:

“陛下,何不将佛道废除,这一来不就没人求佛入道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然而宇文邕闻言后摇摇头道:

“不妥,不妥,佛道本不劣,只是人为之!”(佛道本来很好,乃是一种信仰,精神食粮;只是战争荼毒,把老百姓的方向带偏了而已)

张三点点头:

“陛下所言甚是!”

接着,大夫李四又提议道:

“陛下,依臣所见,不如杀一儆百,将那些个最能闹腾的人全部抓起来杀掉,其他人畏之,自然不欢而散!”

宇文邕闻言后,依旧摇摇头道:

“还是不妥,他们何罪之有,妄抓滥杀,乃无脑之为!”

李四惭愧得连连点头道:

“的确如此!”

紧接着又有几个大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都被宇文邕否决了......

就在大家莫衷一是之时,宇文邕的母后聪慧过人的叱奴太后走了进来,笑着插言道:

“这有何难,给三教排个名,座个次,孰重孰轻,世人皆会了然......如此岂不迎刃而解了吗!”

宇文邕闻言后,恍然大悟道:

“母后好主意,好主意啊,给三教排名座次,百姓立刻便会明白国家的良苦用心,继而拈重就轻......重回大道!”

叱奴太后笑着点点头:

“却是如此!”

“那依母后之见,三教当如何排名?”

宇文邕接着询问道。

叱奴太后想了想后道:

“如今百废待兴,国家正是需要建设之时,儒家讲究礼智仁孝,乃为今之道,可排首位;佛道虽皆精心神性,然道法自然,实可慰灵,当次之......不知如此可好?”

“好,妙,母后高明!”

宇文邕闻言立刻双手赞成道。

.....

就这样,便有了儒道佛三教的先后之说。

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4)

再者:九流

至于九流,说法便更多,总结了一下,可分为“九流十家”与“上中下九流”两类。

一,九流十家

按照《汉书·艺文志》(据说是一个书生编纂的)所说,九流又称“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再加上一个小说家,便是传统的“九流十家”。

注:1,名家,诸子百家之一,擅长辩论,逻辑思维比较强。

2,杂家,战国末汉初的哲学家,有“兼儒墨,合名法”四家之特点,故名杂家。

3,小说家,诸子百家之一,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写小说的小说家,而是一些“道听途说”者,他们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给上级为主,严格得来讲只能算是“复制粘贴者”,并不能算是一个流派,故虽然是“家”,却不入“流”。(所谓“流”,即:流水;无论山川变换,水脉总会分流,简言之即:流有自己的思想.....小说家皆是道听途说,没有自己的思想,故不能称为“流”)

二,上中下九流

1,上九流: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注:考不取的老童生

2,中九流: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注:举人

3,下九流:

师爷、衙役、秤手、媒婆、走卒、巫婆、盗、窃、娼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

1,上九流:一流佛,二流天、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元

2,中九流: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皮影、五流弹唱六流金(算命的)、七僧八道九棋琴

3,下九流:一流巫师二流娼、三流大神(跳大神的)四流梆(打更人)、五剃头六吹手(吹鼓手)、七戏子八乞丐、九卖糖(吹糖人,捏面人等)

三教九流里的三教指的是什么(口头语三教九流)(5)

总评: 

其实在三教九流之后,还有五行八作之说:

五行,即: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足疗店,呵呵,开玩笑,其实是修脚店)、衙役行。

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其实就是八大匠)

总之,无论是三教九流,还是五行八作,皆都是表示:社会上的各种行业,以及各行各业中的人......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可千万不要误解了哦!

谢谢观赏!

关注我,每天都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