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1)

作者:叶履森

鼓书,又叫说鼓书、捶大皮,与北京、天津一带流行的京韵大鼓差不多,是属于一种传统的说唱艺术,其道具主要有大鼓和牙板,演出时说书人用左手打着牙板,右手执鼓槌敲鼓。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2)

京韵大鼓(来源 | 今日头条)

敲鼓和打板的节奏要合拍协调,其作用有二,一是增加说唱效果,二是渲染书场气氛。说书人随着故事情节的演进不断调节声调和敲鼓打板的节拍,唱腔时而高,时而低,如在说唱《七侠五义》说到颜查散和柳金蝉的一段爱情故事时,演艺人便唱道:“柳金蝉哭得一声高,西风吹断杨柳梢;柳金蝉哭得一声低,淅淅沥沥,缠缠绵绵连阴雨,柳金蝉哭得一声长,山高路远寻亲娘,柳金蝉哭得一声短,真好比失散的孤雁落沙丘。”时而急速,时而舒缓,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怒,时而怨,时而疾风暴雨,时而低吟浅唱,时而金戈铁马塞北,时而春雨杏花江南,说到紧要处,却又戛然而止,造成悬念,又叫“卖关子”,诱导听众下次继续听下去。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3)

《七侠五义全传》书影(来源 | 资料图片)

说书艺人属江湖一派,有走村串乡的,有在街头、澡堂、茶坊表演的,特别是乡村夏天的夜晚,或是冬天农闲时节的漫漫长夜,都是卖艺人绝佳时机。夏夜间,乡村人围在打谷场上一边听书,一边纳凉,冬夜里,乡村人围聚一室之中,拥炉而坐,一边消夜,一边听书。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4)

鼓书艺人秦传后(来源 | 网络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前,艺人都参加民间结社组织,既讲等级和辈分,又讲江湖义气。桃溪境内较为有名的说书艺人有傅安定、陈德保、翟朝举等,他们都出自方龙钊门下,被称为方门子弟。说唱的鼓书有《封神榜》、《说唐》、《薛刚反唐》、《月唐传》、《五代残唐》、《岳飞传》、《七侠五义》、《粉妆楼》、《大明英雄谱》等坊间流行的历史故事。演唱《封神榜》每当说到姜子牙斩将封神时,听书人还须焚香礼拜,以此祭奠受封的神仙。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5)

大鼓书(作者 | 夏晓明)

“文革”时期,不准说书人演唱历史故事,而是将他们组织起来,由区文化站确定演唱书目,如《烈火金钢》、《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红日》等,在全区范围内巡回演出。“文革”结束后一段时期,鼓书作为民间传统曲艺的一种受到保护,由县文化馆统一管理,登记发证。为鼓书艺人提供公演场所,并将他们演唱节目录制出来,交由舒城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县广播电台专门为此开设“空中书场节目”。进入新千年之后,有线电视,特别是互联网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牢牢地占据着城乡文化市场,鼓书便成为现代人的历史记忆。

安徽舒城土话歌谣(说唱笑谈人间事)(6)

采集民歌和录制专题片(来源 |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舒城民间音乐》等)


  • 作者:叶履森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监制:出外龙舒人工作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