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

各位看官老爷们好呀!

前两天小刊写了篇《情人节特辑》,盘点了一下古今那些冷门诗歌中的爱情表达,还没看过的老爷可以点击标题去学习哦(也许下次情人节就用上了呢[可怜])。

闲言少叙,回归正题。前不久,小刊我在无聊玩手机时,不小心刷到了这样一个视频。一看到这标题,着实对浸淫文字多年的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

视频截图

看不清,没关系,我们把那行小字放大: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2)

牛和半,我认为古人造字时弄错了,牛本来有两个角

看这个结论,我顿时迷惑万分,万千思绪,难以言表。

古人?造字?错了?

一套问号三连在我内心游荡着、燃烧着。多年的学习经历让我本能地去反对这个结论。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3)

当时的我表情大概是这样

不过,本着“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小刊还是我决定去搜集材料,有证据地反驳这个结论。可没想到这不搜不要紧,一搜吓一跳。原来网络上相信“牛”与“半”混淆的人大有人在,不少参与者先后亮出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可惜的是,其中其中不少答案犯了根本性的谬误,这也让小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下面搜集到的观点之一,不知道看官老爷们有没有发现个中错误呢。

另外两个字“牛与半”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两个字是象形字,你看:“半”字中间一个头,两边各一个角,很可能原本就是耕牛的“牛”字,而“牛”字呢,仅在左边有一撇,右边则没有。

——摘自 《关于”矮与射”和”牛与半”之谬见》

好了,小刊我也不卖关子了。这篇文章中说“牛”与“半”都是象形字,只对了一半。只有“牛”是象形,“半”则非也。汉字的造字法共有六种,分别为:象形,如鱼、豹;指示,如上、下;形声,如江、河;会意,如武、信;转注,如考、老;假借,如令、长。虽然最后两种造字法至今都没人能完全理解其中原理,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对“牛”与“半”的判断。

先来看到“牛”这个字的甲骨文: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4)

甲骨文 牛

这是目前所搜集到的各种写法。可以发现,所有的写法都抓住了牛角与牛耳这个特征,与现实中的牛相比,是不是很还原呢?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5)

正面的、牛头

当然,这还不是最还原的。到了周朝,大概是为了凸显出牛在农业社会的重要性,于是它的画风变成了这样: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6)

金文 牛

还有这样: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7)

金文 牛

可以说是非常可(复)爱(杂)了。心疼当时的铸鼎师傅以及牛人。

在金文之后,“牛”的写法依旧承袭着甲骨文的写法,直到隶书出现。为简化汉字,加快书写速度,隶书将“牛角”去掉一半,以直线代替,这才有了现今“牛”字的雏形。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8)

隶书 牛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9)

楷书 牛

所以,“牛”还是那只“牛”,从未改变。

可是,这个“半”头上的“角”又是怎么回事呢?同样的,先来看“半”字的演变。“半”没有甲骨文,不过我们依旧能从“半”的金文去进行判断。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0)

金文 半

咋一看是不是感觉很眼熟?没错,“半”就是“牛”上面顶了个“八”。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说文解字》中得到证实。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1)

《说文解字·半》

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

——《说文解字·半》

从《说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半”最早的意思是指将牛分解成两半。注意了,那时“半”还是一个动词,只不过在历史长河中才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形容词。(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它与之前所讲到的“新”十分相似。)

但是,写到这儿,还有一点没解释清楚。从《说文》的描述来看,“半”从牛从八,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它与“牛”有关系很好理解,可与“八”有关系又是怎么回事呢?

为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就必须扒一扒“八”的甲骨文: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2)

甲骨文 八

这个形状,各位看官们能想到什么呢?两根棍子、两片树叶还是两条绳子?事实上都不对。甲骨文中的“八”并不是象形字,而是特殊的指示字。

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说文解字·八》

字体里两条相背的弧线是“八”的指示符号,被分离为两部分。例如被分开的瓜,就可以用“八”表示。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3)

被“八”的瓜

如此看来,“半”与“八”有关系是必然的。它们都表示将事物分开,只不过范围不同。

最后总结一下:“八”表示将事物分开,将其安放在“牛”头上便是将“牛”分开,于是就产生了“半”,用以表示将“牛”分解成两半。同时,“半”在社会演变中,逐渐在意义和性质上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才使人们产生了误解。

所以,当下次有人再告诉你“牛”“半”混淆的话,你便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年轻人,多读书。

关于牛的俗语及其含义(牛年说牛字传闻)(14)

比个小心心,感谢大家看到了这里

好啦,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要是观众老爷们看着还行的话,转评赞一定给一个,都来我也不介意。

如果对文章提及的造字六法有什么不了解的话,欢迎私信我。后期我也会写一篇关于造字法的文章,力求让观众老爷们了解中国灿烂文明的另一伟大之处。

最后的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

这里是燕子坞老复,专注于分享有趣的文学历史知识,不要忘了关注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