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

相比可控的客观风险,保险公司花在防范投保人道德风险上的精力更多。说得直白一些,人才是最大的风险来源。

——坤鹏论保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1)

写保险的相关文章,没少提智能核保,鹏哥本以为大家都会操作它。

前几天和粉丝聊天,并进行了专项调研后才发现,其实并非如此。

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做智能核保。

这就尴尬了!

很多身体小异常健康告知都过不去,需要通过智能核保才可以。

隔行如隔山,确实如此。

所以,坤鹏论保认为有必要介绍一下怎么进行智能核保。

本文重点内容:

  • 什么是智能核保?
  •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智能核保?
  • 智能核保的优势是什么?
  • 怎么进行智能核保?

一、什么是智能核保?

想知道什么是智能核保,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核保。

购买保险时,我们多多少少都对保险公司或保险产品有一定了解。

但保险公司对我们这些投保人、被保险人,却一无所知。

这种情况贸然承保,保险公司的风险会无限大。

万一投保寿险的人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怎么办?

万一投保百万医疗险的是一位等待心脏移植病人又怎么办?

……

这些情况显然是保险公司无法接受的。

为了降低风险,保险公司需要在承保前,对保险标的有一定了解。

对于人身险而言,保险标的就是被保险人。

当然,如果附加了投保人豁免,还会包括投保人。

通常,在投保之前都会有一个健康告知,询问被保险人和投保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情况等一系列保险公司关心的问题。

投保人有义务在最大诚信原则的基础上,如实告知自己和被保险人的情况。

保险公司收到这些信息后,会对能否承保、以什么方式承保进行审核。

这个过程,就是核保。

那什么是智能核保呢?

见过健康告知的都知道,健康告知是一个相对笼统的问卷调查,很多时候问的并不细致。

比如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通常都会问到甲状腺结节、肝炎之类的。

但并不是说这些疾病都无法投保,如果病情较轻,还是可以投保的。

但什么样算轻?

又能以什么形式投保呢?

这些在健康告知中都没有体现出来。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更细致的问卷。

这就是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其实就是一个比健康告知更详细、更复杂的问卷调查。

与“人工智能”、AI等大家印象中的“智能”没有啥关系。

没必要一听有“智能”两个字就认为有多高深。

它其实就是一个更细致的问卷调查而已。

二、什么情况下会用到智能核保?

如果健康告知里问到的问题你都没有,就不需要进行智能核保,直接投保即可。

如果健康告知里问到的问题你有,仍然想投保,就需要智能核保,进行更细致的告知。

我们先来看一个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2)

不难看出,健康告知涉及很多问题,但都比较笼统。

以我们之前介绍过的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为例。

如果单纯的以“健康告知里提到的情况都不能投保”,那结节1-2级也无法投保了。

但实际上,大多数保险,通过智能核保之后,结节1-2级都是可以投保的,甚至还可以标准体投保。

健康告知上问到的疾病,并不意味着不能投保,而是需要通过“智能核保”进一步核保。

三、智能核保的特点是什么?

智能核保目前只有通过互联网投保才会有。

原因很简单,虽然智能核保称不上真正的智能,但需要用到的交互非常多,不是一张纸质问卷调查能满足的。

所以智能核保会有一些优点:

1. 增加了非标体投保可能性

智能核保问的会更细致一些,针对一些较轻的疾病,很可能会以标准体承保。

比如重疾险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通常都是标准体承保,对于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1-2级,通常也能标准体承保。

如果只看健康告知,这些情况都在拒保行列。

所以如果健康告知不符合要求,千万不要放弃,智能核保必须要试一试。

2. 高效

智能核保是最高效的核保方式,马上就可以得到结果。

其他核保方式,包括邮件核保、人工核保,来来回回至少需要几个工作日才会出结果。

智能核保不需要任何人工参与,不管是标准体承保、除外承保、加费承保还是拒保,结果都是立时可见。

如果对结果满足,就可以直接投保。

3. 没有记录

很多人会担心万一自己核保出来的结果是拒保,会影响自己投保其他保险产品,所以健康告知以外,不愿意做进一步核保。

这种担心,在智能核保时完全没必要,因为智能核保不记录个人信息。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尽情核保,不断尝试,对我们的核保记录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对核保结果不满意,关闭页面重新开始就可以。

没有记录,在尝试的时候就没有负担。

你还可以同时挑选出几款产品,分别进行智能核保,最终选择核保结果对你更有利的产品投保。

4. 不需要有心理负担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如果我们因为同一件事情反复多次麻烦一个人,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白眼,或者做出对我们核保结果不利的决定。

智能核保就完全没这方面的心理负担。

都是电脑设定好的程序化运行,你一天反复核实一万遍,只要你不烦,它是不会烦的。

更不会因为你核实了无数遍而做出对你不利的事情。

只要我们有耐心,就可以反复多核几遍。

当然了,智能核保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

1. 过程死板

上文已经说了,虽然叫智能核保,但实际上并不真的智能,只是更详细的问卷调查。

整个核保过程,都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执行。

核保结果都是提前设定好的。

所以同样的情况,每次核保的结果也是相同的。

2. 不利于操作

如果你自己操作过智能核保就会发现,不同保险公司设计智能核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最开始选择疾病时,保险公司都是进行归类,但同一种疾病,归类方式不一样。

有些时候,想找到对应的疾病还真得花点时间和心思慢慢找,甚至一个一个试。

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逐一测试的。

四、怎么进行智能核保?

怎么进行智能核保呢?

鹏哥一步一步,手把手教大家智能核保。

第一步、进入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不是投保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所以不会直接展示出来。

只会在用到的时候才出现。

什么时候才算用到呢?

显然是在健康告知无法通过的情况下。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3)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4)

如上图所示,健康告知会有两个按钮“部分情况有”和“以上情况全无”。

当我们选择“以上情况全无”时,意味着健康告知里问到的问题我们都没有。

这种情况可以直接投保,不会出现智能核保流程。

当我们选择“部分情况有”时,会弹出一个提示框,引导我们进入智能核保环节。

不同保险公司、不同保险经纪公司这两个提示的表达未必会使用相同的文字描述,但大体意思是一样的。

就比如上面两张图的对比,“部分情况有”和“有部分问题”是一个意思。

“以上情况全无”和“确诊无以上问题”是一个意思。

当弹出智能核保引导页时,点击“智能核保”按钮进入智能核保页面。

第二步、选择相关疾病

进入第二步的时候,页面上会列出好多疾病分类。

不同保险公司对疾病的归类并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与我们情况相同的疾病。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5)

这一步是所有核保流程中最难的。

有些疾病容易找,比如肝炎,不管是乙肝还是甲肝,都可以在“肝、胆、胰、脾”里找。

但有些疾病就不太容易找,比如,空腹血糖、糖尿病、血脂升高等异常应该在“代谢及营养”里。

所以这一步,需要细致的找一找。如果找的不对,还可以返回重新找。

直到找到与自己病情相同的分类。

第三步、核保

找到与自己疾病相关的疾病后,就可以开始核保了。

我们以乙肝为例,点击“肝、胆、胰、脾”,选择与我们情况相同的。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6)

如果我们只是乙肝病毒携带,就选“乙肝病毒携带(乙肝e抗体HBeAb阴性)”。

如果我们是小三阳,就选“乙肝小三阳(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如果是其他情况,也要选择相应的选项。

在继续选择就不困难了。

假如我们是乙肝病毒携带,点击“乙肝病毒携带(乙肝e抗体HBeAb阴性)”进入核保页面即可。

进入核保页面以后,会有一些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7)

通常情况下,问题不会超过3个。

所有问题都回答完的时候,页面下面会出现“确认”按钮。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8)

点击“确认”按钮后,会有一个进一步确认的页面。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9)

点击“告知完成”按钮会直接显示智能核保结果。

如何用智能核保(手把手教你做智能核保)(10)

当核保结果为标准体承保、除外承保、加费承保时,页面会显示“立即投保”按钮。

如果想投保,可以点击该按钮直接投保。

如果核保结果为延期承保或拒保,不会出现“立即投保”的按钮。

智能核保通常会得到如下几种核保结果:

  • 标准体承保:这是最好的核保结果,标准体投保就是可以正常投保,没有任何问题;
  • 除外承保:针对当前疾病以及由该疾病发展的并发症、后遗症等不承担理赔责任,其他疾病正常理赔;
  • 加费承保:多收一部分保费,对所有疾病都承担理赔责任;
  • 人工核保:智能核保无法确定,需要转入人工核保环节进一步核保;
  • 延期承保:保险公司目前也无法确定风险,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有更明确的诊断结果以后再尝试;
  • 拒保:保险公司不承保。

这里鹏哥要提醒大家一点:智能核保结果只对当前有效。

假如你本次通过智能核保的结果是标准体投保,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马上投保,而是将页面退出了。

当你再次想投保时,还要重新走一遍智能核保流程。

不能因为上次智能核保结果是正常承保,这次就在健康告知中选“以上情况全无”,略过智能核保这一步。

切记!切记!

坤鹏论保,10年保险及投资经验,懂保险、懂投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