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为什么不能跟柿子一起吃?为什么需要科普来解释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

丁香园系列账号被夹后,某些平台默许并鼓励的叫好声中有一类观点是"丁香是资深中医黑",如打着科普旗号宣扬“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可以不坐月子”等,就是为了黑中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螃蟹为什么不能跟柿子一起吃为什么需要科普来解释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螃蟹为什么不能跟柿子一起吃?为什么需要科普来解释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

螃蟹为什么不能跟柿子一起吃为什么需要科普来解释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

丁香园系列账号被夹后,某些平台默许并鼓励的叫好声中有一类观点是"丁香是资深中医黑",如打着科普旗号宣扬“柿子可以和螃蟹一起吃”,“可以不坐月子”等,就是为了黑中医。

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在于,除了引用“食物相克”,没有人能举出证据解释为什么“柿子不能和螃蟹同食”,也没有人论证了“坐月子”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换言之,当别人(比如丁香)通过列举科学证据说明这些“传统”看法有问题时,这些所谓“反中医黑”的人,只是通过扣帽子来疾呼“祖宗之法不可变”。

另一些人倒未必真那么相信“柿子螃蟹不可同食”之类的“传统”,但觉得此类事情做科普未免小题大做,因此对“炒作这些,XX就是为了黑中医”的说法也颇以为然。那此类科普真的就是炒作吗?解释柿子与螃蟹一起吃有意义吗?

我个人认为这类科普反倒是很有意义的,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凡事不过一个“理”字,生活习惯,甚至琐事,也值得去问个为什么。我们说人乃万物之灵长,与其它动物有区别(虽然最近我经常觉得人和人的区别,远大于人和狗的差异)。很大一个区别是我们身为人,有思考的能力,有求知的欲望。

听到某个说法,有人想知道是否有道理,是一种正常的反应,而这就足以构成让我们去探索、去求证、去科普的理由。当然,你可以觉得这些问题没什么意思,不想知道,不想了解,没有问题,这是你的自由。但不要就此以为别人同样不想知道,不想了解,更不应阻断别人去探索、去求证的机会。

其二,这些看似和“传统”抬杠的科普,不仅是诉说科学知识,也在启发人们独立思考。比如柿子和螃蟹同食的问题,丁香以及其它的辟谣文章,一方面追寻了“不可同食”的出处,相当于告诉读者不要人云亦云,要找到其起源。

另一方面则从科学角度去推理,柿子与螃蟹里到底有没有让人吃了不舒服,以及是否有相互作用的物质。这一角度引出了柿子里含有单宁(有的文章提到的鞣酸或单宁酸是单宁这一大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后者会与蛋白质结合。如果真的大量摄入单宁,确实有引起胃不适的可能。柿子有单宁,螃蟹高蛋白,似乎可以作为理论依据。

真正的科学思维会促使我们再多问一些问题。比如柿子里的单宁有那么多吗?其实不会那么多。单宁是吃有的柿子感觉“涩”的原因。市场上的柿子大部分都已“脱涩”(有的品种熟了自然脱涩,有的需要放置更长时间脱涩),实际单宁含量很低——高了你也吃不下去。有些涩柿即便脱涩后皮里单宁含量还是很高,因此皮没法吃(甜柿的皮是可以吃的)。你能想象去啃那些涩得不行的柿子皮吗?显然不会有人这么做啊。

另外再想一想,蛋白必须来自食物吗?真摄入大量单宁,即便别的什么都不吃,一样会和胃中的人体自身的蛋白酶等结合,让人不舒服,螃蟹可不能背这锅。所以虽然柿子是含有单宁的代表,但那更多是作为植物特征的小知识点,生活里极少有人能被柿子里的单宁搞得身体不适,自然也没有不能和螃蟹同食的问题。

知道这些,我们还能举一反三。含有单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们喝的茶就有,也是茶水干涩那部分口感的来源。还有葡萄酒,品酒的老饕讲究单宁与酸度的平衡,红酒酿造的时候有单宁含量更高的葡萄皮,所以单宁含量也比白葡萄酒高。威士忌的风味大部分来自橡木桶陈年,橡木桶里也有单宁,不同的橡木桶单宁含量(以及其它风味物质)不一样,做出来的威士忌风味也不同。如果柿子有单宁,不能和螃蟹一起吃,那这些岂不是都不能和螃蟹一起吃了?

表面上我们在研究“柿子螃蟹同食”这件鸡毛蒜皮的事情,但这里面有一个反复思考论证的过程。而这一思考论证的思路也适用于很多其它情况,比让人知道“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没事”更为重要。这样的思维论证,也能帮助我们去解决“月子”、“生理期冷饮”等迷思。

好的科普不是只科普知识,更是科普思维。所以当有人说科普这等琐事是小题大做,不妨想想,培养科学思维岂是小事?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食物相克、必须坐月子,女性生理期不能吃冷饮等,表面似乎是生活琐事,背后却是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而在毫无依据的情况下对他人生活自由做出各种限制,是一种原则性的错误。

一些人对这些打着“传统”旗号的说法,觉得照做也不费力,乐意归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可种种不费力,加在一起,未必就还是不费力。比如柿子螃蟹背后的食物相克论,相克的可不只是柿子螃蟹,去网上一搜,食物相克方面的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虽说可能没什么人在吃螃蟹时惦记着柿子,但那么多食物相克,对广大吃货们的困扰不可小觑,而这些困扰绝大部分没有科学根据也没有必要

更何况在有些情况下光是做到其中一些也是挺费力,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女性生理期冷饮,此类“规矩”可不分季节寒暑。今年不少地方遇到历史性的高温天气,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下,强调不能吃冷饮,是否存在危害呢?

还要注意,科普辟谣说柿子螃蟹同食、生理期吃冷饮没问题时,可没有强迫谁必须柿子螃蟹一起、生理期必须吃冷饮、一定要废除月子,只是让人从“必须如何如何”的“传统”中解脱出来。

至于什么“中医黑”的帽子,倒不如想想中医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我们听到的中医典故,有多少是盲从“传统”?神农尝百草这样的中医起源传说,反映的难道不是积极求证探索?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也是认为古代医书谬误太多。生活在21世纪的当代人,如果对所谓一切打着传统旗号的东西偏信不疑,岂非舍本逐末?

差不多100多年前,鲁迅先生记录了为其父亲看病过程中各种荒谬的中医药方,例如原配的蟋蟀。是否只要为那对原配的蟋蟀加上“传统”二字,鲁迅当年的质疑也是“中医黑”,也应被禁言?

我们说时代在不断进步,背后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进步。因此,无论是医疗,还是日常饮食生活,我们理应根据当下最完善的科学证据来推荐,同时尽量保留人们的自主选择权。而这就是论证柿子螃蟹可以同食的意义。倒是那些打着维护“传统”、维护“中医”的旗号,对科普“柿子螃蟹同食”暴跳如雷的人,维护的到底是什么传统呢?怎么看着都像是维护吃人的礼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