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

吴钩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1)

宋朝的苏神说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是土生土长的岭南人,也喜欢吃荔枝,但我更喜爱江南的桂花糕与黄酒,更喜欢江南的湖光山色、水边小镇与人文底蕴,在我心目中,最美的画面就是“杏花烟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常常生出“不辞长作江南人”的念头。这一情结,应该跟我作为一名宋代历史研究者、宋朝文明鼓吹者的身份有关。江南处处有宋迹,至今仍飘荡着宋韵,吸引着我去寻访。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2)

今年11月底,我应邀参加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诗路踏歌”活动,临时当了几日江南人,沿着唐宋诗人的足迹,重走江南诗路。我走的路线是“灵秀瓯江山水寻源”。在抵达瓯江畔的温州之前,我还在宁波小住了两天,参加另一个“听见宋潮”的文化活动。温州之行,于我,正是继续“寻宋”之旅。

想要“寻宋”的不仅有我。刚从温州回广州,便看到钱江晚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和姑苏晚报联合发出“待无恙,江南寻宋”的邀请,一时间,“江南寻宋”成为一个迅速升温的话题。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3)

为什么寻宋要到江南?因为江南与宋朝相互成就,共同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繁华时期。自晋时衣冠南渡,江南开始得到深度开发,及至北宋,江南已经成为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柳永一首《望海潮》道尽杭州的繁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南宋时,杭城升格为临安府,作为行在,更是空前繁盛,四方辐辏,万商汇聚,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最大的、最富有的、人口最多的、总之是最了不起的城市”(罗兹•墨菲《亚洲史》)。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4)

八卦田 视觉中国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5)

岳王庙 视觉中国

不独杭州,整个江南地区也是在两宋时期迎来空前繁华的全盛时刻,比如苏州,“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近郊隘巷,悉甃以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事也”。今人常说的民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是从宋时流传下来的。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6)

俯瞰宋代古桥——吴门桥(资料图片)

从宋朝诗人的笔下,我们还可以看到“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的永嘉夜市,“歌吹酒家市,帆樯贾客津”的金陵商业,“城外千帆海舶风”的明州繁忙港口,“江绕城中万家市”的台州繁荣景象。

在宋诗中,温州则被形容为“小杭州”:“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这次参加“灵秀瓯江山水寻源”活动,投宿的客栈正好位于大罗山脚下、瓯江之畔的一处文化景观之内,登高望远,眼底下的温州恰如宋诗所刻画:“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客栈之外,游人如织、商铺林立,真的是“多少珠帘不下钩”啊。

800年前的宋时繁华,不但绽放在宋人的诗歌中,更沉淀成今日江南人家念兹在兹的宋韵。

宋韵,可谓是最具江南辨识度的文化名片。

何谓宋韵?学者郑嘉励先生曾这么概括宋韵的内涵: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经世致用的浙学思想、放眼天下的海外贸易、典型敦厚的士大夫生活美学、丰富多元的市民生活、奠定后世审美范式的文化艺术、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我想再补充一点:发达的城市商业文明也应该是宋韵的内涵之一。

历代王朝多习惯于崇农、重农、抑商、轻商,对发展工商业不感兴趣,宋代永嘉学派的叶适却理直气壮地宣称“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曾在浙东担任过知县的宋朝官员郑至道亦说: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宋政府也是对发展工商业充满热情,因为繁荣的商品经济可以为政府带来可观的商税收入。

因此,宋代的商品经济比之前的汉唐、之后的明清都要发达。南宋时期的杭州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郡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中,杭城五间楼以北,至官巷南街,是金融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谓之‘看垛钱’,此钱备准榷货务算清盐钞引,并诸作分打炉鞴,纷纭无数”。融和坊以北,至市南坊,则是奢侈品交易中心,“如遇买卖,动以万数”。

杭州的夜市也是喧哗如同白昼。《梦粱录》说:“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武林旧事》也说:“歌管欢笑之声,每夕达旦,往往与朝天车马相接。虽风雨暑雪,不少减也。”《都城纪胜》介绍了杭州最热闹的夜市地点之一:“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

别小看这夜市。在宋朝之前,官府是不允许夜市出现的,入夜便实行宵禁,市民不准无故上街溜达,唐朝的长安城虽然很是繁华,但入夜之后却如鬼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夜禁的制度是在宋代被突破的,所以在南宋的杭城,才出现了灯火通明的夜市、可以24小时营业的酒店与娱乐场所。

这次访问宁波、温州,有朋友问我:我们应当怎么继承宋人“耕读传家”的精神?我说:尽管“耕读”的确是传统文化包括宋朝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我认为值得强调的宋人精神,并不是“耕读”,而是“商业文明”。不管是宁波商帮,还是温州商人,都根植于历史深处的商业传统中。这些年我专注于探究宋朝社会,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宋人的记载体验到一种充满烟火气息的城市商业审美。我们读古诗,可以非常轻易地读到田园牧歌式的小农意象,但如果我们读宋诗,读北宋的《东京梦华录》,读南宋的《梦粱录》《武林旧事》《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却可以读出城市商业繁华之美。我觉得这正是商业文明在农业文明的大地上生根萌芽的体现,假以时日,它会长成参天大树。

宋代的商业文明当然也包括郑嘉励先生所提出的“放眼天下的海外贸易”。中国历史上,宋元时期是海外贸易的鼎盛时期,如果我们有机会从半空鸟瞰宋朝境内的海岸线,将会看到,从东北方的胶州湾,到中部的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再到南部的广州湾、琼州海峡,布满供宋朝商民与蕃商开展市舶的港口,用宋人的话来说,“今天下沿海州郡,自东北而西南,其行至钦州止矣。沿海州郡,类有市舶。”

沿杭州湾,分布着澉浦镇、青龙镇、上海镇、秀州、杭州、明州(即宁波)、台州、温州,都是海外贸易十分繁荣的市镇与城市。杭州地处东海之滨,为“万室东南富且繁”之所在,“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从杭州钱塘江口出海,可抵达明州,明州“虽非都会,乃海道辐凑之地,故南则闽、广,东则倭人,北则高句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从明州沿海岸线南下,可达温州,温州为闽浙门户,水运发达,宋人陈傅良形容温州“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从温州港出发的商船,不仅直通百粤三吴,还往来于朝鲜半岛、日本群岛,又有非常多的海外蕃客乘搭商船访问温州,寓居温州,以至瓯江江心屿的山寺中都住了不少蕃客,所以宋人称江心屿“僧多外国人”。

如果觉得宋诗的描写不够直观,我们还可以打开一幅传世画卷: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从图卷中,我们可以看到瓯江上,商船或靠岸停泊,或扬帆待发,沿岸是栉比鳞次的商铺、茶肆、酒馆,街路上商客往来。画家王振鹏虽是元朝人,但元朝去宋未远,又延续了宋时市舶制度,因此,《江山胜览图》可以看作是宋元时期温州港市舶盛况的真实写照。

当我乘坐飞机即将到达温州之时,透过舷窗看着云雾下面的茫茫瓯江与出海口,眼前仿佛浮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宋时繁华景象。我想,宋代的繁华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民所欲的治理理念、重视工商业发展的务实思路、放眼天下的开放胸襟所创造出来的。

千里江山图诗词全文(诗画里的江海宋韵)(7)

(作者系宋史研究者、CCTV2018中国好书《风雅宋》作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