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容易反复(淋巴结肿大就是转移)

淋巴结肿大是转移吗

老张发现肺内结节,因为接近10mm,医生建议尽早手术,术前胸部CT提示纵隔多发淋巴结稍肿大。

前来咨询:淋巴结肿大,是不是有转移了?还能不能做手术?

这代表了大众的一种恐慌心理,谈结色变,不了解淋巴结。

为了便于表达,我们不妨展开来说。

首先看看,淋巴结是个什么样的结构?

人体除了动脉、静脉血管之外,还有一套管道,叫淋巴管,流动着淋巴液,是人体重要免疫保障系统。在淋巴管的路径上,散在分布着很多成堆的淋巴结,像一个个哨点一样,这就是淋巴结,淋巴结的主要作用是:过滤淋巴、清除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等功能。

淋巴结肿大容易反复(淋巴结肿大就是转移)(1)

淋巴结结构示意图

淋巴管在全身遍布成网,所以淋巴结也遍布全身,深部的,一般成群或成串分布于血管周围,如脏器周围或纵隔;浅表的于身体较隐蔽的凹窝处多见,如腋窝、腹股沟等处。

淋巴结的作用就是防御,防御!记住,是机体的防御哨兵。

淋巴结是机体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各种原因,造成淋巴结肿大,是给身体的报警信号。

然后看看,淋巴结为什么会肿大?

当人体某部位发生病变时,病毒、细菌、毒素、肿瘤细胞等异物成份,首先由淋巴管引流,汇集到附近的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具有拦截、过滤和清除这些异物的作用,成为阻止病变蔓延和扩散的第一道防御屏障。

这种情况下,淋巴结会充血、细胞迅速增殖、合成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体积增大。

由此可知,局部损伤、炎症、肿瘤等,都会造成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肿大。甚至在正常人体,在日常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内部炎症或新陈代谢,在一些特殊部位,总会有淋巴结稍肿大。

不同部位,淋巴结大小差异较大,从绿豆大小到蚕豆大小不等。

浅表淋巴结,一般表面光滑,活动性好,触压不痛。

深部淋巴结,只有依赖医学设备才能检查出来。

如果,局部有炎症反应,短时间内淋巴结会肿大较多,并且肿痛明显。比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牙痛时,往往2-3天后,同侧的下颌淋巴结肿肿大,疼痛,压痛,一般1周左右的时间吧,炎症消退了,淋巴结会缩小,疼痛消失。

淋巴结肿大容易反复(淋巴结肿大就是转移)(2)

人体纵隔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如果,恶性肿瘤,沿淋巴管扩散,到了淋巴结后,会被拦截,肿瘤细胞会在此定殖、生长,这时淋巴结肿大,并且质硬,与周围组织有黏连,或融合成块,活动度减小,压之不痛。

最后说说,在影像上如何区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在影像检查时,是能够显示淋巴结的,如超声、CT、MR等,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小结节,呈扁长椭圆形,不同部位大小略有差异 ,但总体来说2-10mm。并且,能显示淋巴结内的核心和淋巴门相应结构,实质内有血液供应。

首先,判断有无淋巴结肿大。

正常淋巴结的大小文献报告不一,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淋巴结直径小于10mm为正常,15mm可疑肿瘤,大于20mm者多为肿瘤转移引起。但大小不是一个绝对概念,有些2cm以上的可能不是转移,而经常也发现1cm以内的小淋巴结,最后证实是转移性的肿大。

其次,看形态。

不能以大小论良恶,所以,有研究者观察淋巴结形状,提出纵横比,认为长短径之比>2多为良性。纵横比<2为形态失常,也就是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更趋向于球形了。

还有,恶性肿瘤转移时,淋巴结失去正常形态,甚至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成一个巨大肿块,呈分叶状。

再者,看内部结构。

炎性淋巴结肿大,往往表现为分格状或环形强化,尤其是淋巴结核时。

而肿瘤时,淋巴结可以均匀强化。且在MRI-DWI序列上,表现为高信号。

内部钙化,不能确定良恶性,结核或慢性炎症钙化多见,但有些肿瘤转移也会出现钙化,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内部坏死,也不是特有征象,炎症、结核、肿瘤均可发生坏死、囊变。

淋巴结肿大容易反复(淋巴结肿大就是转移)(3)

CT增强扫描显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并相互融合

当然,当前影像学也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在鉴别淋巴结的病变,如核医学影像PET,它反映的是局部代谢情况,还有影像组学,是借助AI来帮助人们识别不同的淋巴结肿大。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淋巴结转移,少数几个,也不用怕,现代外科手段完全可以在手术时一并清扫,配合术后的进一步治疗,已不是手术的禁忌症了。

说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淋巴结肿大,不一定就是转移瘤,最终确诊有赖影像学方法综合判断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