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

当代文学家杨绛先生所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老王》,背景是在1966-1976年那个动荡的特殊年代,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回忆与车夫“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细致刻画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形象,以小见大,追忆动荡年代那些善良的人们,在困难面前依旧彰显人性的光辉。

赏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1)

老王是个不幸的三轮车夫,因为没赶上北京解放后的蹬三轮组织而倍感落伍自卑,除了两个不成器的侄子没剩下什么亲人,自己还因瞎了只眼揽不到什么客人,总之从精神上、物质上、生理上,老王都是个彻彻底底的不幸者。

“我”和老王的相识,源于车夫和客人间的闲聊。

老王的内心无时无刻承受着脱离组织的孤独、恐惧感,他是个善良的人,很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交情”,主动承担起帮杨绛家送冰的任务,送的冰块比从前的人大了1倍;钱钟书的腿出毛病了,老王帮忙送到医院去也不肯拿钱,还担心看病花费钱不够。

赏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2)

对于别人的好心,老王总觉得自己欠了人情,在生病去世的前一天,还硬拖着身子送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得知老王的死讯后,“我”心中不安,后来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老王代表着解放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群体,安分守己,忠厚老实,因为没赶上组织而失落自卑,因为生理缺陷没有生意而生活贫困。老王穷苦卑微,热情善良,感激杨绛愿意听他说话,感激杨家人尊重和帮助,因此竭尽全力地回报,在生命的尽头还不忘上门报恩。

赏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3)

最后不得已接过“我”手中的钱,老王僵硬的身体一步步离开,第二天便过世了。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读完《老王》,我们都知道,这是老王最后的谢礼,并没有想要回报什么的,却被害怕极了的“我”无意中用钱财打发了,甚至忘记了请他进门去坐坐。

杨绛心中的愧疚不安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杨绛一家虽然深受迫害,但还是衣食无忧,得到善心老王的帮助,这是幸运的。

赏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老王的人物形象分析)(4)

作为社会低层劳动者的老王孤苦、恐惧、自卑,对别人的微小帮助回以最大的善意,最终却仍然只能站在不平等的位置,接受别人的怜悯,即使那不是老王所需要的,这就是“老王”最大的不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